冲击IPO,Soul的无奈与尴尬

发布一下 0 0
冲击IPO,Soul的无奈与尴尬


最近两年,有关Soul上市的新闻已经传过几轮,但次次都差临门一脚。Soul也成为资本圈“狼来了”故事的主角。

01

先美股再港股

Soul的上市路到底有多坎坷

孤独是人生中最难捱的时光。于是,一款“解决孤独感”的社交软件诞生,它就是主打“灵魂陌生社交方式”的“Soul”。2015年11月,陌生人社交App“Soul”正式上线。

Soul这两年的上市路,可以用“坎坷”二字形容。从拟上美股时的意气风发,到临门一脚紧急撤销,再到转战港股,均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去年5月10日,Soul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书,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SSR”。同年6月17日,公司更新招股书,拟发行1320万股ADS(美国存托凭证),发行价区间为13-15美元。以此计算,Soul募资规模最高达3亿美元,约等于20亿人民币,估值近20亿美元,约等于133亿人民币。

当时资本市场对这起IPO都颇为看好,各路资本争相抢筹。其中,米哈游认购了8900万美元私募配售,相当于6亿人民币。

但好景不长,在上市前一天的6月23日,Soul突发公告称暂停美股IPO:“我们非常高兴在更新定价区间后得到了非常火爆的市场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也收到了其他资本运作的可能性,经过慎重思考,管理层先暂停IPO的定价流程。我们的大股东腾讯也支持这一决定。”

一面是资本市场看好,一面是不惜代价临时变卦。有市场观点猜测与监管风险有关,这里的风险既有来自SEC的财务审核,也有来自行业的监管。

但也有观点认为与诉讼相关。彼时,有媒体报道称,Soul竞争对手Uki同期发布声明称已经掌握了其不正当竞争的关键证据,将于当月29日开庭。

冲击IPO,Soul的无奈与尴尬

后来,Soul在招股书中证实:“相关诉讼仍在审理中,且我们的相应财产已被法院保全”。

一般而言,在上市前夕遭遇同行举报狙击的情况不少见,但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就此改变上市计划。因为一旦暂停,拟上市公司就要面临更换保荐人、会计师团队等麻烦,之前为IPO投入的费用也会打“水漂”。

业界更多的看法是,不惜代价暂停上市节奏,足见Soul的被动境地。

不过,在美股上市计划搁浅一年后,Soul开始向港股发起冲刺,于今年6月30日正式递交IPO申请。

资本市场的故事还在继续。但无论是否有结果,都让外界对这家公司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02

失去了灵魂的Soul

相较于其他社交平台,Soul更专注于虚拟身份、用户原创内容,个性化用户和内容推荐的开放式关系。Soul最初摈弃了颜值,以虚拟身份和兴趣图谱进行用户匹配,拥有私信、视频、语音、瞬间广场及其他多种游戏化的玩法。这种被称为“灵魂社交”的新玩法,正是Soul的“灵魂”。但几年过去了,Soul的灵魂还在吗?

根据Soul创始人张璐的描述,Soul源于一个美好的想法:2015年,在上海工作的张璐,萌生了做一款陌生人社交软件的想法。其在访谈中提到“当你想在网上发一些心里话,但想到发朋友圈又不太合适,发微博也没有人回复,最后只能发在QQ空间,并且仅对自己可见。”因此,张璐想做的是:让用户可以随时发表自己言论,并且无压力的表达——这是Soul一开始成立的初衷。可见,Soul早期是一个纯粹的“社交软件”。

在近几年疫情大环境下,元宇宙概念逐渐火爆。Soul看准这一风口,也自己贴上元宇宙标签。在Soul的港股招股书中提到,其产品中有一个叫做avatar的编辑器,可以提供个人虚拟形象的设计(包括服装、配件,以及3D形象)等等新功能,意在为Souler(Soul的用户)们提供“于财务及感情方面拥有及投资的宝贵社交数字资产”。

冲击IPO,Soul的无奈与尴尬

冲击IPO,Soul的无奈与尴尬

图片来源:Soul招股书

从早期的灵魂爱好,再到现在的元宇宙,看似很潮流,却渐渐迷失,显得“随波逐流”了。

从用户认知来看,Soul面向的主要群体是“Z世代”用户——即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代人。而根据小壹哥对身边人调查,绝大多数的Z世代都没有接触过这款软件,甚至连广告都很少看到。可能样本不够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Soul的主要目标用户对Soul的认知度还不够高。

从市场格局看,在经历多年厮杀后,社交软件市场也逐渐明朗,大致分成了几类。用户最多的是以微信、QQ为主的泛社交软件,这类软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地位难以撼动;在职场社交中,脉脉、钉钉则分别主打职场人脉和企业通讯,占据着职场社交绝大部分的市场;在社群方面,b站(bilibili)更是成功利用“弹幕文化”,从二次元动漫起家做大到各种兴趣圈的聚集地,覆盖了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甚至老人的全年龄段。

目前,Soul的定位有些尴尬,论用户量比不过微信QQ,论专业度不如脉脉、钉钉,论社群特色也不如b站,哪怕是自己的本行,也被先上市的老大哥探探压着一头。Soul在众多社交软件的高光下有些黯然失色,尤其在重心倾向元宇宙这个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科技项目时,过度的包装和投入偏离了原有的“灵魂”社交,自然也容易丢失自己的“灵魂”。

03

商业化难题,需要明确答案

对于诸如Soul这样的软件来说,最终目的都要走到商业化这一步。但就目前来看,Soul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报告期内,Soul的年收入分别为0.71亿元、4.98亿元和12.81亿元,毛利率也从48.6%上升到85.2%。

冲击IPO,Soul的无奈与尴尬

看起来增速飞快,但细究之后会发现:模式过于单一。

招股书显示,其盈利模型比较传统,主要为增值服务、广告和电商三部分。以2021年营收为例,三大主营业务的占比分别为93.9%、6.1%和0.1%,也就是说Soul绝大多数的收入是依赖于用户端的消费。

Soul在招股书中提到2021年月活跃用户及日均活跃用户分别为3160万和930万,年增长51.6%和55.8%,月活跃用户中74.9%为Z世代用户。Soul具备较强的用户黏性,但其平均每月付费用户收入和付费比率仅为60.5元和5.2%,远低于陌陌的15%。Soul用户整体年龄段偏低,大多都以10多岁、20岁的学生群体为主,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都相对较低。从这个角度上来看,Soul也陷入了b站的困局——高用户黏度,但是无法变现进而导致连年亏损。

因此,Soul也想尝试着开展部分广告业务来丰富自己的业务类型。从2020年起,Soul将重点投向了广告业务,两年创下了7700万元的营收。长远看,广告业务极有可能是其第二个增长曲线。

但在此之前,Soul自己首先要做个“合格”的广告主。事实上,Soul是个“大方”的广告主。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Soul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04亿元、6.21亿元和15.13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89.1%、124.8%及118.1%。但正如上文所说,身边人很少看见Soul的广告,如此大的营销投入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这也成为其近三年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财务风险,在经营上Soul也有着很大争议。在早些年,Soul等一系列开放式社交软件就因为种种不合规原因遭到相关监管部门的惩罚,并留下了较差的风评。关于Soul诈骗事件屡见不鲜,百度“Soul诈骗”的搜索结果超716万条。据媒体报道,仅2020年12月份,因在Soul结识陌生人被诈骗的案件就多达11起。其中,最高被骗金额34万元,最低被骗金额9000元。

针对用户在Soul上可能从事“违法、淫秽或煽动性会话或从事不道德或非法活动”的情况,Soul在招股书上解释称:“社区的大部分视频及音频沟通是实时进行,平台无法在用户生成内容时过滤所有内容。”

尽管近些年在净网行动和各大平台的努力下,绝大多数App都有着较好的自查监督机制,但是类似事件一旦发生,势必会将Soul置于监管压力之下,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上市所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之一。

结语

如果说去年暂缓美股上市之后还留有余地,那么今年的港股上市,极有可能是Soul最后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9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