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小米:揭秘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发展之路》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小米为什么能够成为最年轻的500强?
杰亚德万·P.K.通过访谈小米的高管、阅读小米相关的书籍以及搜集关于小米的公开信息,将这一切分享在这本书里。
01
天时地利
1979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企业开始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制造业枢纽,比如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用“帮助中国从一个不富裕的国家,变身成为一个世界顶级国家”这一愿景,说服了中国交通部。
当然,我们不会满足于做摩托罗拉的血汗工厂,为了实现成为顶级国家的愿景,我们要求摩托罗拉教会中国的员工和供应商,学会手机和通信方面的行业诀窍,由此中国电话通信业开始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从廉价的劳动力,开始转变为有消费潜力的消费者,摩托罗拉等外国品牌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转变,没有推出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这给了中国本土品牌可乘之机。
小米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之后,小米进军世界时,首选印度,也是因为印度与当时的中国类似,处于人口红利期,经济得到了发展有消费需求。
02
人和
说到小米的团队,首先肯定要说创始人雷军,在创立小米时,雷军已经年近不惑。
在一次采访过程中,主持人问雷军,如果小米未能成功,接下来会有什么计划。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新创企业难免失败,雷军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会怎么做?
雷军给出的答案非常坦率,也很出乎意料:
不会,这是最后一次了,输了就算了。因为我曾经试过,在我40岁,年富力强,拥有所有社会资源的时候试了一次,如果输了,那就算了,我也就退出了。
想想也是,此时的雷军做过金山的CEO,在互联网行业有过多次投资经验,也创立过电商网站卓越网,被亚马逊收购做成了亚马逊中国,在业内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人脉。
小米团队成员也都是来自谷歌、微软等公司的高管,对市场和行业都有独特的眼光和见识,这样一支队伍,即使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也很难失败。
事实证明,雷军赌赢了,
03
用户至上
参与感这个词,了解小米的应该不陌生,在小米开始火起来的时候,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黎万强曾经专门写过一本书,讲小米如何重视用户需求,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
从2010年至今,小米的这一点从未变过,这也是小米能够抓住用户心智的重要原因。
在书里可以看到,小米一路走来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最终都克服了。
小米和雷军的传说,尚未写下序章,他们会走向何方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