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说一个神奇的事实,从技术层面来看,特斯拉跟中国是共生关系。
比如动力电池技术吧,三元电池是松下的,磷酸铁锂技术本来就是中国厂商自主研发的。
电池热管理软件,属于特斯拉自己的独门绝活,不可能也没必要透露。有追求的厂家都会自己开发,没追求的厂家就直接用电池供应商配套的。
热管理硬件是国内上市公司三花智控的,而且是在2014年model3在寻找供应商时特斯拉自己找到的。也就是说,三花比特斯拉更早就已经开发好这个东西了(这玩意原先是给电子设备做热管理的)。
特斯拉的被动安全系统比如气囊安全带什么的来自均胜电子Q和旗下的一堆子公司。
另外特斯拉最为人称道的比如FSD自动驾驶芯片、自动驾驶软件什么的都是独家的不传之秘,别说中国了,美国其他公司都不知道。还有全车分成几个控制域,用芯片控制整车的技术其实是90年代丰田提出的。特斯拉牛的地方在于它第一个将这套理念变成了现实中的产品。但这套理念本身只是理念,具体如何实现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方式。国内三家新势力在这方面跟特斯拉是并驾齐驱的。
再还要说的就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技术了,这套技术核心在工业机器人和产线设计。工业机器人是日本和德国的,不是特斯拉的。而这套产线(包括软质的线缆自动化装配)设计确实是特斯拉的创举。不过这套东西说到底是设计和软件的问题。理念先进确实值得佩服,但技术上不能说是多大突破。国内厂商只要想做其实只要足量的研发经费砸进去也能搞出来。
国内真正搞不出来的东西是上面提到过的FSD芯片Q,不过这跟汽车企业关系不大,是国家博弈。硬要说的话,国内也有。就是华为海思的昇腾系列,不过因为制裁造不了。一是激活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何谓激活?就是这玩意本来国内就有,但是国内大把躺在合资品牌上赚钱的厂家不愿意用,就算用也是拿着好技术搞出一堆骗补车。三家新势力倒是真愿意用,但是无奈出货量太小,带不动整条产业链。
特斯拉一来就不一样了,上百亿的订单直接砸向三花、均胜、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每年几十万辆的出货规模足以拉动整条产业上下游。连带着天齐锂业这样的原材料供应商都迎来一波跨越式发展。
第二就是证明了很早之前的很多汽车行业本就有的先进思想是成立的。比如整车OTA、车身控制域概念。丰田提的,它自己都不愿意搞。因为汽车行业格局已经形成,已有的技术足以维持传统车企挤上几十年的牙膏。用了先进的技术并不能提高丰田的市占率。还有国内一堆不思进取,或者被专利壁垒卡住的合资厂商也不想或无力打破现有格局。结果特斯拉一来直接给世界汽车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国内新势力跟着迅猛发展。这时候有些厂商才如梦初醒。本来大家都说,等传统厂商出手,新势力就会被打回原形。结果呢?奔驰的EQ系列、大众的ID系列9、宝马的i系列、奥迪Q的etron系列,哪怕是保时捷的taycan又如何?三年过去,现出原形的反而是传统厂商。
特斯拉带没带技
术到国内?就算有也无关大局,真正在技术上起到作用的是80年代就开始的火炬计划。但是它的理念却结结实实地帮助中国完成了弯道超车的最后一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