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发布一下 0 0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撰文|苏 舒

编辑|杨博丞

年末的小米,干了两件大事——裁员、换帅。

先简单说说这两件大事。2022年,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寒冬年,裁员在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大厂里,显得并不奇怪。但是落在小米头上,还是稍显惊讶,毕竟在年初,小米裁员消息甚嚣尘上之时,小米相关负责人曾站出来发表“创业至今未裁员”的豪言。

但这句话,终究没能挺过艰难的2022年。上周,在脉脉上,小米内部员工爆料小米裁员比例为20%,涉及人数约6000人,部分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小米官方随即否认了这一说法:没有那么多,大约裁10%。

另外一件大事,是换帅。同样是在上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出一封内部全员信,称小米总裁王翔将于2022年12月30日退休卸任,另外,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和王川也将于2022年年底退出业务一线,接棒小米总裁一职的,是一直负责操盘和打造Redmi品牌的卢伟冰。

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证实了这一消息。公告称,自2022年12月30日起,卢伟冰晋升为集团总裁,并继续兼任集团国际业务部总裁,同时管理集团手机部、生态链部、大家电部、中国区、印度区;王晓雁晋升为集团副总裁,兼任集团中国区总裁。屈恒晋升为集团副总裁,兼任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并管理集团质量委员会和采购委员会;马骥晋升为集团副总裁,兼任集团互联网业务部总经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洪锋和王川的退出,小米当时的创始团队就剩下雷军还活跃在一线。但雷军的活跃点也不在手机业务,而在造车业务。

在换帅消息爆出后,有媒体曾报道,接近小米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卢伟冰接任王翔正与小米造车业务进展不顺有关,而雷军将更多精力从手机转向了汽车上。

裁员、换帅,这两件事表面看似没有联系,但剖析根里后都指向一点,在新旧增长曲线交替阶段的小米陷入了低谷期,急需新生。

从具体业务来看,小米的主营手机业务陷入困境,IoT业务又遭四面埋伏,造车需要大量现金流的同时未来还是一个问号。

雷军或许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在年中演讲上,将主题定为《穿越人生低谷》。事实也的确如此,2022年的小米,陷入低谷。

低谷期的小米,年底两次大动作只为2023年重现生机。最后结果还未可知,不过,我们想通过复盘小米三大业务——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造车,来深入探讨小米的处境。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手机:大盘寒冬,高端化举步维艰

2022年手机行业的基本盘是下滑,“寒冬年”、“严峻”、“艰难”等关键词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10%,下行轨迹将持续到明年。

国内市场下滑尤为猛烈。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2年下滑了9%,而中国市场则下降了21%。Strategy Analytics表示,这是智能手机销量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年度下滑。

全球手机市场低迷,对于单个手机厂商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机会。

我们先说机会。在国内市场如此惨烈的背景下,三季度,OVMH(OPPO、vivo、小米、荣耀)同比大幅下滑,但苹果以坚挺之势,稳居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同比、环比双增长,也是TOP5品牌中销量同比唯一出现正增长的品牌。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证券公司考恩(Cowen)分析师克里什桑卡尔(Krish Sankar)表示,之所以苹果在中国市场依旧保持强势增长,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的618等购物节,二是主打苹果主打高端市场,其客户群体的经济水平普遍较好,食品和燃料等产品的通胀不会对苹果富裕的客户群体造成太大影响。

因此,在手机市场寒冬的背景下,逆风翻盘的机会在于高端化。

再来具体说说小米。早在三年前,小米就意识到了高端化的重要性,除了应对低迷的手机市场和换机潮,另外也是对小米自身手机架构的调整。

在小米刚刚成立的前五年,小米的确凭借着中低端机在市占率方面扶摇直上。但一直主打“性价比”的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的毛利一直低得可怜。所以,这才有一个说法,高端化是小米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2022年,小米的高端化打法愈发激进。年初,小米正式组建了高端化战略工作组,正式对标苹果,并提出了“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目标。

口号锃亮的背后,小米高端化有成绩,但分数并不过硬。可以说,高端化三年,小米依旧未能扛住手机寒冬期的风险。

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来自智能手机分部的收入,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478亿元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425亿元,同比下跌11.1%。造成该分部收入下跌的原因,主要是该季度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平均销售价格(ASP)均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本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4020万台,与上年同期的4390万台相比减少8.4%。同时,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ASP)由去年第三季度的1090.5元降至1058.2元,同比下降3%。

另外,环比来看,这是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ASP)继今年第一季度达到1189元的高度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的低迷也直接影响了小米的整体营收和净利润。第三季度小米营收为704.74亿元,尽管营收环比有0.4%的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减少了9.7%。

第三季度营收下滑的同时,小米的利润指标直接亮起了红灯。数据显示,小米第三季度的期内亏损为14.74亿元,去年同期小米取得的期内利润为7.89亿元。

不过,2022年,小米的高端化也并非没有成绩。

2022年上半年,小米陆续发布了三款高端机型。尽管小米集团总裁王翔曾发言称,折叠屏机型 MIX Fold 2和小米12S Ultra这两款机型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财报中并未公布两款手机的实际销量。

据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当季,中国大陆地区小米高端手机(指定价超过 3000 元的智能手机)的 ASP(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9%,出货量同比增长14%。这应该是小米目前为数不多可以拿出手的数据。但小米的高端化战略依旧步履艰难。

2022年,小米的中低端机依旧是小米智能手机大盘的主导力量,因此,中低端机在手机寒冬的大环境下不好过,即便是高端机稍有起色,但依旧淹没了低迷的大盘里。

此外,小米高端化战略还有不少诟病的点,包括高端机降价换销量、质量问题等。

高端化直到今年,小米依旧在用降价换销量的策略。例如首发价4699元的小米11,在今年618期间12+256G版本已经降到了3199元。今年发布的小米12Pro天玑版,双11期间,降价1200元,12+256GB版本从4499元降到3299元。用降价换销量,无疑说明两点,高端机销量不佳和清库压力。

2022年底,在小米13新品发布会的现场,雷军再一次喊出了“体验为先,全面对标iPhone”的口号。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此评论道,“小米要做的不是对标苹果,而是回归初心,应该拿出做小米手机第一代的那股劲来做产品。”

不过,在现阶段,相比于一直独占鳌头的苹果而言,小米更应该重视国内玩家OV、荣耀的竞争。

据市研机构Counterpoint提供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批发价格为400美元及以上)中,苹果以46%的份额遥遥领先,排在其后的是占据13%份额的vivo,华为以11%的份额排在第三,荣耀以9%的份额位居第四,小米则屈居第五,市场份额为8%。

在实现对标、赶超苹果的同时,小米现阶段应该目光所及的是安卓阵营的对手。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内忧外困

和手机不同的是,2022年,万物智联的概念在消费电子领域进行的如火如荼,人们对智能家居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年初,华为推出了新一代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同时升级“1+2+N”战略,计划建设500家全屋智能家居体验店。而后百度紧跟其上,宣布增设100家线下全屋智能体验店。除此之外,格力、海尔等老牌家电厂商也紧跟而上,另外还有不少创业公司在“智慧”家具家电上大做文章。

其实提起智能家居,第一个且深入消费者人心的,依旧是小米。这是小米的优势,但这个优势,伴随着上述玩家的入局,以及小米生态链模式的“断链”,在逐渐失色。

先来看看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在近一年的成绩。根据2022年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在小米集团营收占比达到27%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了9%。

在小米财报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营收除了第一季度同比有小幅度增长外,二三季度营收均有所下滑。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的下滑也直接影响到了小米的总营收。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点,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无论是在手机还是在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毛利率也一直较低。

由于今年小米暂未公布具体的毛利率,但从2021年来看,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毛利率维持在15%上下,手机毛利率为12%上下,整体毛利率为16%上下。

而与小米对标的苹果相比,苹果同期的硬件毛利率高达35%上下,整体毛利率超过40%。

较低的毛利率,也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小米的利润。

不过,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早在2017年,小米的该业务营收增速就明显放缓,与曾经80%的高速增长相比,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称王称霸的年代早已过去。只是到2022年,小米这一业务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态势。

这里原因有两点,即“内忧”与“外困”。

外困显而易见,上述我们已提及,即便是小米生态链玩法在2015年开始就先入为主,深入人心,但近两年,互联网大厂(百度)、手机厂商(华为、OV)、传统家电厂商(格力、海尔)以及创业公司,争相入局智能家居、以及手机相关的消费电子领域,给小米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另外,在手机上存在的质量问题,在生活消费品上依旧存在。比如,小米电视液晶屏脱落事故,在今年年中屡上热搜。

再来说内忧。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背后,是小米一直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小米生态链。

2015年,在小米手机受销售渠道影响面临困境之时,小米生态链发挥了其优势,单品的爆发为小米带来的流量的同时,也给小米带了重生的机会。也正是如此,此后,雷军对生态链打法愈发坚定,小米生态链企业也在那两年走向高潮,也有不少公司成功上市。

但随着小米生态链的不断扩张,出现了同一款产品有好几家生态链企业,这无疑也造成了“内耗”局面。

比如扫地机器人品类,小米生态链上就有五家企业作为供应商而存在。这五家企业除了在小米供应商身份上暗暗较量之外,又独立出自己的品牌与小米竞争。

另外,坚定走性价比路线的小米,也压制了生态链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着企业无法持续投入研发创新。此前,就有一位生态链公司负责人谈到这尴尬的处境,“与小米合作,硬件利润被压得很低,只能薄利多销。但随着竞争加剧,我们的成本不断上升。”

于是,近两年来,小米生态链企业开启了“去小米化运动”,把控供应链、寻找营销渠道、独立出自己的品牌。

小米生态链“断链”对小米直接的影响就是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销量下滑。

另外,小米内部也逐渐将小米生态链的打法转移阵地。此前,小米建立生态链是围绕着手机一层层展开,从手机相关产品到智能家居再到日常生活用品。而从小米近两年的投资动作来看,小米从IoT消费电子转向了半导体、电池以及汽车制造等“硬科技”企业之上。

而这又带来一个新问题,小米在手机及相关产品上生态链的玩法是否会转移到小米造车之上。此前有报道提到,雷军曾给小米内部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怎么打造以造车为中心的生态链。

小米的确付出了相应的行动,自从宣布造车之后,小米便开启了“买买买”、“投投投”的模式,投资涵盖了汽车芯片、电池、以及电气系统等。

不过,造车相比于手机、以及手机相关消费电子,“科技”属性更强。此前,有业内人士对此谈到,小米此前的“供应商+互联网”方式复制到造车计划上显然是不能够的,造车无论从成本还是技术等方面对于小米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小米造车:时间紧,任务重

其实,小米的另外一个主营业务是互联网服务,但在这里我们不展开来讲。一是互联网服务营收占总营收比例相对较小,二是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一定程度上与小米的手机业务、智能家居业务有所挂钩。

在这里,将造车视为小米的第三大业务,并非是小米已经在造车上取得了成绩。而是造车,被视为小米低谷期能够逆风翻盘的唯一机会。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小米自创立以来的两大低谷期。第一次低谷期是2015年,以互联网模式发家的小米,受限于线上销售模式,加上低迷的换机周期,小米手机出货量跌出全球第五。彼时,小米生态链以及雷军重构线下销售体系,小米得以焕发生机。

第二次低谷期出现在2018年,小米手机销量再度下滑,雷军提出“双品牌”战略,将红米品牌从小米中剥离,开启高端化进程。此后不久,小米恢复增长态势。

这一次,除了手机销量走入低谷之外,与去年相比,小米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手机、IoT、互联网服务)出现了收入全面下滑的情况,利润也由盈转亏。这一次,雷军亲自挂帅出征,将翻盘希望放在了造车上。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造车。在发布会上,雷军表示,“我们有钱,有研发团队,有全球智能生态,我们亏得起。”

的确,当时小米的现金储备有1080亿元。此时雷军的计划是,预计10年向造车投资100亿美元。这样来看,小米造车至少在钱上面,不用担心。

但真就如此吗?似乎并不是。

先从入局时机来说。市场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晚了,毕竟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国内外玩家都不少,包括传统汽车厂商也纷纷做起了新能源汽车。甚至连百度、华为入局时间都早于小米。另外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并不晚,只要能够加快落地,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热度来看,现在入局或许也能分得一杯羹。

所以,无论晚与否,最终还是要看落地。雷军给到的承诺是预计到2024年实现量产。

再来看看小米造车这一年的进展。首先来看工厂建设进度。自宣布造车之后,关于小米造车的消息就寥寥无几。但从小米目前的动土工程来看,小米工厂也似乎有迹可循。

此前,《凤凰WEEKLY财经》对小米工厂进行实地探访的稿件中有提及,坐落在北京通州合创产业中心附近的一块长约1200米,宽度500余米的矩形区域,确定为小米汽车工厂,当时动工建设的属一期工程。

据了解,小米汽车整车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接近72万平方米,2022年4月开工建设,2023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2024年动工,2025年完建。其中,一期包括4个工厂,年产能为15万辆。

12月底,【氢消费】再次到现场探访。从2022年4月份开工到如今,小米一期工程进展已经可以看到工厂的雏形。从现场工作来看,已经有两处相连的厂房外观上基本成型,另外还有两处厂房正处于建设之中。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小米汽车制造基地,氢消费摄

据《凤凰WEEKLY财经》报道,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在量产车出来前,包括调试等工作,在工厂阶段至少还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作准备。以2024年上半年量产计算,今年年底前,小米的汽车厂房必须要建出来,设备安装好,才能赶上进度。

但从实地建设进度来看,小米汽车厂房还并未完全竣工。这无疑说明,小米还需加快建设进程。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小米汽车制造基地,氢消费摄

不过,在实地探访过程中,小米一期工程工地外,停了不少工程车辆,以及不少印有人力资源标识的车辆,可见小米的一期工程也的确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另外,在一期工程对面,可以看到不少“腾退区域”的标识,据了解,这也是在为小米二期工程做准备。目前,该腾退区域依旧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建筑物。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腾退区域,似乎在为小米工厂二期做准备,氢消费摄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工程建筑门口,并没有任何关于小米汽车工厂的标识,反而在工程某一处进出口上,一张“扬尘治理和建筑垃圾处置责任公示牌”上写着“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施工总承包工程”。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基地相关责任人说明牌,氢消费摄

2022年8月,雷军在发布会上简单的透露了小米的造车的最新进展:“小米自动驾驶要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已组建500人规模的团队,首期投入33亿研发费用,目标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从财报中也能看到小米对造车的部分投入。在财报研发投入部分,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25.7%至41亿元,环比增长了8%。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费用达到了8.29亿元。今年一、二个季度,智能电动汽车支出分别是4.25亿元和6.11亿元。

截至目前,小米2022年的造车研发支出已超过18亿元。不过,相比于传统汽车厂商动则五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投入,小米目前的投入还并不算高。

此外,小米财报中还透露出,小米研发团队的人员一直在扩充。从一季度的15002人扩充至三季度的16911人。

不过,在财报披露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小米就爆出了裁员的消息。与裁员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小米汽车工厂前,一个个建筑工人正走进小米汽车工厂之中。

这一年,小米还拿出了一些造车技术上的成绩。雷军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

在年中演讲中,雷军以视频的方式,展示了一部分小米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成绩,包括U 形弯掉头、主动避让客车、主动避让行人(无斑马线路段)、主动通过环岛、自动下连续坡道等。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目前小米展示出来的技术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不少车企已经实现了这些自动驾驶技术。

目前来看,小米究竟能否通过造车重现生机还未可知,甚至2024年能否成功量产也是未知数。但是小米造车,是雷军的再一次创业,也的确是小米低谷翻盘的破局关键。

回顾这一年,从目前所了解的信息来看,小米造车的现状是:时间紧,任务重。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结语

2022年,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强调“降本增效”。小米也不例外。最近的裁员动作也说明了一点,小米在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降本”,为了造车铺路。而造车,也是小米目前押注的“增效”手段之一。

小米也在寻求“降本增效”的最优解。换帅或许是小米迎接新一年走下的第一步棋。

2022年寒冬凛冽,对于小米来说,这一年走得尤为艰难。甚至可以说,这一次小米的低谷期,远比前两次的低谷期要深得多。

总结来看,小米现在的处境艰难又尴尬。从手机到IoT再到造车,小米的步子越迈越大,越走越难。不过,好在小米走过了下滑的这一年,接下来的2023年,才是更难走的一年。

毕竟,小米要面对的是,在疫情、国际形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等多重不确定的背景下,稳定三大业务基本盘的同时,造车还要不断赶进度,以确保2024年的量产。

而这些,对于新升任的卢伟冰来说,都是一场场难打的硬仗。


小米这一年:低谷与新生


//

公司研究:SHEIN首发声李诞入淘首秀交个朋友出海奈雪收购乐乐茶闲鱼翻身 转转染绿雍禾医疗新氧伊利盒马鲜生 | 快手电商 | 抖音极速版完美日记盒马邻里 | 抖音本地生活 | 观夏 | 交个朋友海底捞 | 海天酱油 | 良品铺子 | 东方甄选KK集团 | 文和友 | 飞鹤 | 西贝Fiture蜜芽 | 迪卡侬 | 得物 | 元气森林卡士 | 妙可蓝多 | 星巴克 | B站

行业观察:新消费热捧素人博主的真相|轻医美冲击世界杯|羽绒服暗战银发族再就业折扣店 | 水牛奶 | 即时零售 | 跨境电商隐形正畸 | 直播电商 | 国产老牌男装黄金消费小众香水 | 气泡酸奶 | 卤味江湖 | 预制菜 | 社区餐饮 | 无醇啤酒 | 数字藏品高端矿泉水 | 国潮文旅 | 受宠的哑铃文玩市场 | 传统茶叶 | 路亚 | 骑行 | 拖鞋

IPO/财报解读:遥望科技物美多点燕之屋敷尔佳华熙生物 | 蜜雪冰城 | 洋河股份Tims咖啡 | 五粮液 | 拼多多 | 卫龙辣条中免集团 | 爱美客 | 名创优品 | 巨子生物上美集团 | 八马茶业 | 认养一头牛 | 滔博蕉下 | 杨国福有赞

系列选题:

「北京商圈焕新」

蓝色港湾祥云小镇 | 瀛海环宇坊SKP-S清河万象汇望京凯德Mall新奥购物中心大兴大悦春风里 | 三里屯太古里 | 国贸商城侨福芳草地 | 世贸天阶 | 朝阳大悦城 | 东安市场亦庄天街 | 长楹天街 | 西单更新场 | 嘻番里

「近距离企划」

酒吧歌手 | 十里河篮球馆 | 生鲜超市黄金饰品店 | 美利达旗舰店房车露营地

「产业带新说」

中国伞城崧厦 | 面包之乡资溪 | 深圳水贝澄海积木代工厂 | 自行车碳纤维高地

「新消费祛魅」

国货美妆 | 美容丸 | 野奢露营 | 新派咖饮新兴饰品店 | 精品咖啡 | 国货美瞳人造肉 | 代餐大军 | 家用美容仪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9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