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XBB毒株引发关注。
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 BA.5.2、 BF.7,但某些国家已发现 BQ.1、 XBB等主要毒株,
并已在国内发现。这种菌种的致病性有多强?这会不会引起一场新的疫情?
什么是 XBB病毒?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科主任许文波说,奥密克戎病毒的新变种是 BQ。
在欧美等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种主要的优势毒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的增强。
XBB菌株的致病力是否有所增强?
许文波指出, BQ.1、 XBB与奥密克戎的其它变种并无显著差异,
而在 BQ.1和 XBB流行的国家中,危重和死亡率均未见升高。
新毒株 XBB是不是比现在流行的 BF.5.2和 BF.7更有可能被感染?
王新宇:奥密克戎病毒的变种,如 BA.5.2或 BF.7,那么在短时间内,发生 XBB的可能性很小。

新毒株 XBB在我国已占有多大比例?是否因为国外的输入而在国内流行这种病毒?
有什么主要的表现?
王新宇:根据2022年12月份的资料,目前我国的变种主要是 BF.5.2和 BF.7,
XBB只有少量的分离获得,而且主要是从国外进口,
与其它 Amickens的变种没有什么区别。
在我国, BQ.1、 XBB等主要毒株的存在。这些病毒的特征是什么?
会不会出现反复的感染?怎么办?
深圳第三医院院长卢洪洲说,在防止 BQ.1和 XBB的新变异株中,
群体免疫的效果要差一些,因为新的变异体可以逃脱先前的免疫和天然的感染。
“虽然新冠病毒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比如三四个月,但新的病毒在传播,
或者缩短了二次感染的‘安全窗口’。
XBB是否会引起二次感染?
复旦华山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说,
XBB、 BQ.1、 BQ.1.1的致病力与以前的菌株基本相同,但是其免疫逃逸能力有所提高。
结果就是,这种病毒的传播速度会比以前更快。
一旦出现这种毒株,再被感染的几率就会大打折扣,首先是 BF.7和 BA.5的重复次数,
如果病毒继续发生变异,那么,交叉防护效果就会下降,很有可能会导致感染。
另外一个就是人体的抗体水平。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卢洪洲说,免疫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尽管疫苗接种所形成的免疫屏障,
无法有效防止新菌株的再次感染,但是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仍然具有良好的效果。
从致病性上看, BQ.1和 XBB的毒性与其它奥密克戎病毒的毒力有很大不同,所以,
预防接种是最好的方法,特别是老年人。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科主任李侗曾指出,有些新冠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呕吐、拉肚子等症状
,一般一到三天就会好,并未发现 XBB毒株对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的侵袭。
对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以适当的准备,不需要大量的储备。李侗曾指出,
XBB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已加强,与国内流行的 BA.5病毒不同,在 BA.5病毒感染后,
自身的防护能力会降低,如果遇上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则会增加再次感染的危险。
XBB只能使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和感染力达到最大值,而致病性、
致危率和致死率却没有显著的变化。这意味着,即便你不幸得了 XBB,情况也不会恶化。
不过,这也给“阳康”的大部分人敲响了警钟,哪怕你最近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
也别太嚣张,戴口罩、洗手之类的基本防护还是要做的。
关于新型毒株 XBB会袭击大脑的传闻是否存在科学根据?有人说,新冠病毒感染后,会有“脑雾病”,这是怎么回事?
王新宇:脑炎是一种少见的新冠病毒感染的并发症,它会导致比较严重的症状。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不用太过担心。

“脑雾病”只是一种“戏称”,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们会觉得自己很健忘,
或者工作能力很差,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诊断,所以不会被认为是新冠病毒的后遗症。
复旦华山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医师,张继明教授在接受中新网的采访时表示,
XBB.1.5会不会导致中国大陆出现新的感染高峰?
张继明说,新发现的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亚型,仍然是一种呼吸道病毒,
也就是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不会增加致病力。同时,在应对首波疫情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来进行应对。
金冬雁还说, XBB.1.5在美国的出现并未影响到美地区新冠疫情的基本趋势。
我想,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吃点新鲜的蔬菜和瓜果,增强体质,增强体质,现在看来,免疫系统是我们战胜病毒的最大利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