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家曾预测,随着疫苗和感染令人类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新冠感染最终可能变成一种像感冒或流感的疾病。尽管确实出现了诸多积极迹象,但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提醒说,与流感相比,新冠病毒目前仍然传播效率更高、更迅速、更易引发重症。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促成新冠病毒的弱化?如果说新冠感染真的能弱化为感冒,这一天何时到来呢?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近日一篇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问题。
文章称,在新冠大流行之初,关于这种病毒最糟糕的事情之一是,它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类缺少对它的免疫力、治疗手段和疫苗。检测一度也很难。感染后的症状有时候千奇百怪,患者可能出现普通的呼吸道症状(发烧、咳嗽等),但也有不常见的症状,如皮疹、腹泻、呼吸急促、丧失味觉或嗅觉。一种奇怪的新病毒就这样与人体相撞,以如此不同寻常的方式引起关注。
现在,在这场危机发生近3年后,人们对这种病毒和它的症状更熟悉了。美国休斯敦大学急诊科医师萨默·查韦斯对我说,今年冬季,如果一个病房里有3位病人,一位感染了新冠病毒,一位患普通感冒,一位患流感,那么“很难区分他们的不同”。如今最常见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喉咙痛、充血、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头痛。而一些曾引发关注的特殊症状越来越少见。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流行病学家蒂姆·斯佩克特说,由他负责的监测新冠长期症状的佐伊健康研究项目发现,持续时间更长、更怪异、更严重的症状依然存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与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状越来越接近,我认为这令人放心。它正在变成一种类似感冒的疾病”。
也许会趋于“温和”的弧线
在疫情暴发初期,很多专家就预测了这一发展轨迹。疫苗和感染使人类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最终可能让它变成一种像普通感冒或流感一样的疾病。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可能由于广泛的免疫力而继续得到缓解,走势如同一条不断靠近“温和”基线的弧线。也许,我们正在接近让新冠病毒变得不那么可怕的累积暴露水平——仅仅是也许。
至少,新冠病毒最近的发展轨迹显示出种种积极迹象。总体而言,症状逐渐向上呼吸道发展,不再波及多个脆弱器官;病程更短、症状更轻;“长新冠”发病率似乎在下降。其中很多变化大致与2021年秋季奥密克戎变种的出现时间重合,而这种变化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病毒本身:总体而言,奥密克戎及其分支似乎更喜欢感染鼻腔和喉咙中的细胞而不是肺部细胞。但专家们告诉我,人们在此之前所积累的免疫防御,肯定发挥了主要作用。接种疫苗和曾经的感染都可以提供保护,帮助将病毒控制在口鼻附近,防止扩散到其他组织。美国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病毒学家斯泰茜·舒尔茨-彻丽说:“随着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疾病也会改变。”
随着新冠病毒主要限制在人体内的一个小区域,在个人层面上,一种曾经可能发展成肺炎的疾病,现在变成流涕等症状,对其他人构成的风险也变小了;从整体来看,感染数量、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都会下降。
这是呼吸道病毒常见的发展轨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反复发作后往往会变得越来越温和;接种疫苗后再感染流感的症状通常不太严重。
各种预后都有可能
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中位数在2022年初有所下降是个好消息,但考虑到此后几个月里,并没有继续出现明显的症状温和化,我们依然应该警惕。舒尔茨-彻丽说,在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所有预后结果——从无症状感染到长期残疾、重症和死亡——都有可能。疫苗接种史和免疫缺陷可能会影响疾病预后。美国华盛顿大学全球卫生专家帕特里夏·加西亚说,年龄、性别、遗传学、医疗条件、甚至是病毒进入体内的载量,同样会影响预后。
具有更强抗体回避能力的变异株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甚至对年轻健康的人群也是如此,就像流感有时会引起年轻健康人群的重病一样。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比上一代的BA.1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它似乎可以在呼吸道中更快地聚集,引发更多的、略微严重的症状。关于最近出现的奥密克戎变种的数据仍在收集中,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什鲁蒂·梅赫塔说,她看到一些肠胃症状,如呕吐的发生率再次回升。
这一切都让未来的道路更加艰难。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家约纳坦·格拉德说,如果说新冠病毒有朝一日会弱化为感冒,那么这一天肯定还没有到来。与感冒相比,新冠病毒传播效率更高、更迅速,更容易引发重症或长期疾病。
“仍然比流感严重”
以往的大流行病可能包含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线索。密歇根大学流行病学家奥布蕾·戈登说,上世纪发生的每次流感大流行,都会导致死亡率激增,然后在大约2到7年内回落至正常水平。但新冠病毒不是流感病毒,它未必会按照同样的流行病学规律发展,也不一定遵循类似的时间表。戈登说,即使是流感,也不存在多少次疫苗接种或多少次感染就能让病情更温和的神奇数字,“对如何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免疫力,我们的了解就更少了”。
人体防御能力显现的时间和方式可能也很重要。几乎所有人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都曾感染过流感,或者至少接种过流感疫苗;然而,新冠病毒和疫苗是新出现的,全世界大多数人在成年后才接触到它们,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可能不那么具有可塑性。这可能使全球人口的病情严重程度更难以向最低值趋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有一代或两代人陷入新冠困境中,直到大多数在世者都是伴随这种病毒长大的。
新冠病毒可能会稳定在一种比“烦人”更糟的程度上。戈登对我说:“我以前真的认为,它会越来越接近普通感冒病毒。”但病情严重程度并没有像她最初希望的那样大幅下降。戈登多年来一直在尼加拉瓜进行研究。她对我说,在尼加拉瓜,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中出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感染,令她失望的是,“仍然比流感严重”。即使这种情况最终能得以扭转,但如果新冠病毒继续这样全年迅速传播,它最终夺去的生命仍可能比流感更多——就像现在这样。
但随着公众对病毒的关注度降低以及监测新冠症状的研究工作遇到障碍,数据越来越难收集。今年早些时候,佐伊健康研究失去了政府资助,其新冠症状手机APP在高峰期约有240万常规用户,现在仅有40万。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梅赫塔说,她的新冠病毒研究也遇到了类似的障碍。当病例增加时,应征者也会增加——但随着感染高峰消退,应征者越来越少。或许,在一些潜在的志愿者看来,新冠病毒已经变得像普通感冒一样,不再值得他们花时间。
报道称,如今,研究者不知道我们是否正在接近新冠症状严重程度的稳定期,且他们担心会变得越来越难以判断。在美国和其他地方,病毒变种仍在迅速传播,二价新冠疫苗的接种进展缓慢,新冠病毒、RSV和流感同时肆虐,导致住院人数再次缓慢上升。在国外,疫苗获取和质量方面的不平等造成了巨大的免疫缺口。如果在当前这么多日新增死亡病例、这么多波季节高峰、这么多“长新冠”病例的背景下,就达到了严重程度的稳定期,那前景将是残酷的。戈登说:“我认为我们还没有进入稳定期。我希望我们还没到。”
来源:参考消息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