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个词出现的时候令很多人担忧,后来人工智能也确实取代了一些人的工作,但是不代表着人工智能能取代所有人工。
2023年伊始,全球针对人工智能的新闻层出不穷。
“机器人待遇比人好”:亚马逊仓库工人在英国首次举行罢工
全球首个AI律师将于下月出庭
《流浪地球2》带火“外骨骼机器人”
人工智能概念股掀涨停潮
这么多新闻中,AI律师最吸引人。
“人工智能企业DoNotPay开发的“机器人律师”下月将在美国首次出庭,为被告提供建议。这名“律师”将通过DoNotPay的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上运行,实时听取法庭辩论,通过耳机指导被告辩论,这将是全球第一个在正式庭审中参与辩护的人工智能律师。”
然而新闻出来不久,因面临监禁威胁,原定于2月22日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出庭被取消了,这就是说,我们无法看到这位“机器人律师”的实操水平,以后可不可以,不可而知。
其实,相较于人工智能取代律师,取代法官是不是更合适些。
最近,在办理法律业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新冠病毒及春节假日的关系,现在某些法院近几个月的案件量惊人,已经达到了1万多件,十几个法官,人均案件量7-800。
案件量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审理时间长,长到明知是违反程序的也无可奈何,因为人不够,审不过来。
从去年年底开始,特别是网络立案的,提交材料后,一两个月没有任何消息,打立案庭电话打不通,通过12368案件查询专线询问案件情况,工作人员只能告诉你没有进展,可以联系立案庭,好不容易打通立案庭电话,回复是还没排上号,耐心等待,终于等到分配主办法官,询问什么时候能排期开庭,回复仍然是等通知!!!
案件量多,还导致法官没有足够精力放在每个案件上,造成审判结果不理想。
碰到过很多案件,一审审得太烂,非要二审才能得到好结果,但其实一审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例如,判决的金额有误,不要诧异,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如律师发现这种情况会立即和法院沟通,要求补个裁定更正一下,但如果没有请律师,自己又不懂解决的,金额差距又大的,一般会选择上诉,而法院可不管你上诉的原因是什么,诉讼费照样收。
试想下,如果是人工智能审理这类案件,还会出现算数算不明白的情况吗,究竟浪费司法资源的是谁。
是人都会犯错,但是人工智能应该能杜绝这种错误的发生。
还有,大家知道法官有自由裁量权的吗?
简单普个法,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內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情势所需时,依据法律原则,运用法律精神、司法良知以及经验法则,对案件进行综合、理性判断的权力。
看明白了吗,判决结果这事律师根本无法保证,因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太大了,随便举例子,你就能明白这自由裁量权的厉害之处。
几名卖淫女一起卖淫,刚卖淫一晚上就被抓获,其中一名卖淫女最终被判决构成组织卖淫罪,获有期徒刑五年,其余卖淫女无罪。但证据是有瑕疵的,代理律师认为该证据不足以直接证明其有组织卖淫的行为,最多构成容留卖淫,可是,就因为其曾经服过刑,属于累犯,最终卖淫一晚换来五年徒刑。
这个结果,你不能说判错了,也不能说判对了,因为有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所以只能说这种结果让人无法接受。
再次试想下,如果这件案子由冰冷的人工智能来审理,按照现有证据,依据法律,仅以行为本身作出判决,结果会不会不同呢!
我们总说法律是无情的,但运用法律的人是有情的,是人就会被影响,我们不可能是《流浪地球》2中的超级计算机MOSS,总是冰冷执行命令,不管不顾,但人工智能的冰冷恰恰是公平公正最需要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取得律师,再举个例子。
一个看似必输的离婚案件,原告主张被告出轨,要求离婚分割被告财产,但是,所有财产都是被告的婚前财产,按照现有证据,原告是无法获得财产的,但是现实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最后双方成功调解,被告同意给予原告一套房产作为补偿,这就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律师的原因,如果没有律师的存在,只会有输和赢,没有合理的结果。
所以说,法庭上的事,没有绝对,不要说99%的概率会赢,就因为那仅有的1%,你就会输,反过来亦是如此,律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人工智能能取代的!
希望人工智能的出现是辅助而不是一味的取代!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捧得太高的《底线》,原谅我的愚钝 成年子女为什么害怕父母再婚,其实有法可解
公证处,能不能让人省点心 不要ta的抚养费,能不能断绝来往 学会正确处理交通事故,否则吃大亏 不要随便相信律师的话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