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美国停止核发供货华为许可证引发了业内广泛的讨论。根据外媒报道,全面禁止向中国出口美国技术,停止产品出口许可证的批准。除了5G之外,美国还将禁止向华为提供包括4G,Wifi 6和7,人工智能,以及高性能计算以及云计算等相关领域的产品。
在目前又有新的消息指出,高通在内部会议表示,预计其目前向华为出口4G、Wi-Fi和其他芯片的许可不会受到这些规定的影响。
但高通的表态只是“预计”,是推测一种可能性,它无法主导美国政策方向,毕竟,在这么多年的多轮打压下,美国对华为出口限制的大政策方向是确定的,是持续性的。
根据相关的说法是,华为大概率会断供当前所有许可证的美供芯片,这个政策会在今年落实,最快是在5月。对此,华为当前可能更需要放弃幻想,更多的去思考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
笔者此前表示,这一次的制裁,对华为影响非常大。华为手机、笔记本、平板业务等消费者业务之外,通信基站业务、汽车业务都将受到波及。从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情况来看,无论是Mate/P系列智能手机、平板、Matebook系列笔记本,他们都依赖于先进制程半导体芯片,对高通与英特尔、AMD的芯片等产品供货非常依赖。
高通如果无法供货4G SoC的话,华为M、P系列手机,甚至包括nova系列都无法生产。华为核心基站芯片和FPGA也需要先进工艺,过去华为有不少存货,短期内应该不缺,但长期来看,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高算力的自动驾驶芯片以及990A这种车机芯片,问界M9这种拥有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车型较为依赖这种芯片,这可能对华为汽车辅助驾驶的能力与扩产规模将造成较大的影响。
此外,包括基于X86、ARM、GPU的云主机、云计算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华为通信基站、云业务5年内可以自保,消费者业务需要寻找出路
从目前来看,没有哪个科技企业能够完全脱离全球供应链单独活下去。苹果、高通、英特尔等美国企业同样如此。但就今天的情况来看,华为已经在努力国产化替代了。
在过去这些年,华为在手机终端业务以及基站业务上,华为海思的旗舰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均是华为海思自研,并加大了国产化供应链的扶持力度,甚至购买了不少二手光刻机以及二手的14/28nm的去美化芯片产线。但还是有部分关键核心部件是无法完整替代的。
比如说,华为Mate50系列,其国产化率最高达到88%,包括OLED屏,屏幕驱动IC、4G射频、快充、北斗卫星、NAND闪存,传感器等都是国产的,但是剩下的18%非常关键。比如Soc来自高通骁龙8+,主摄的CMOS芯片是索尼的,DRAM内存是SK海力士的等。
这部分关键的组件,在当前不可替代性较强,也是华为是比较难解决的。在通信基站层面,美国零部件占比已降至1%,但这个1%包括华为核心基站芯片和FPGA,也很关键。
综上来看,对于华为来说,非常关键的一环依然是芯片。
不过华为也是有准备的,有业内人士透露是,华为掌握了2~3条14/28nm的去美化芯片产线,这是通过收购去美化设备拼凑而来的,当前引入了国产原材料和国产设备进入了调试与试产阶段了,但是因为产线有限,14nm是全面给基站芯片与云计算芯片保供,维持基础通信设备与云业务的大盘,而其他28nm以下的产线是供给其他功耗性能要求不高的芯片,维持基础通信、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IO逻辑芯片的供货。
此外,该产线在5年之后产线设备将面临损耗,如果没有新设备替换,产线将面临停产的风险。
也就是说,以华为现有的资源,华为还有5年的时间来保住通信业务与云业务大盘,降低利润损失压力,而手机芯片是没有产线保供的。这意味着一旦美国制裁落实,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将面临大幅萎缩的局面,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这方面或许需要利益相关方厂商——高通、英特尔等大厂去谈判争取供货许可,但华为更多需要寻找自己的出路。
因此,当下的关键问题是,华为需要思考如何保住消费者业务。国产替代的路要走,但注定是艰难的,在国内,紫光展锐SoC芯片能勉强替代,当然出来的手机产品如果市场竞争力非常弱,前期会有许多用户会基于对华为的支持愿意买单,但从长期来看,仍然需要解决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华为尽管过去在手机业务上有很多突破,但在技术上是处于消化吸收阶段,全产业链自研,任何一个环节不再依赖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技术与材料设备,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华为其实还有一个条路是上市。
保住手机为核心的终端业务,拆分上市是一条可以考虑的路
在过去多年来,华为为什么不上市,有很多讨论,包括担心股权纠纷、华为一直以来现金流充沛,没有上市融资的需求;此外也担心被资本绑架,控制权旁落,被迫减少研发投入等。而华为也是一家以奋斗者为本的公司,一旦上市,大批中高层实现财务自由,如何激烈这批中高层继续奋斗,就会很难等等。
事实上,现在很多公司都是采用AB股的上市架构,只有B股才有投票权,而A股只有分红的权利而已,阿里京东都是如此,华为消费者业务如果拆分上市的话,也是可以通过AB股设计保住控制权的。
为什么说华为把手机业务或者消费者业务剥离拆分上市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呢?笔者此前谈到,美国这次要从营收利润层面打断华为的研发正循环,而如果这次美国新一轮出口限制落实,华为受影响最大的业务是消费者业务(终端业务)。
而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利润目前占比依然非常大,2022年上半年年,华为运营商业务实现收入1427亿元,终端业务在同比下滑25%的情况下,依然创造了1013亿营收,占比近三分之一。手机业务实现了15%的销量涨幅,并且国内市场份额也实现了从7%到9.5%的增长。
如果终端业务收缩甚至保不住,华为的研发投入必然会大幅缩水。
从未来几年的发展来看,华为依然要不断投入到科技前沿领域的研发,是需要钱的,但因为制裁的关系,利润与营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那么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放任消费者业务日渐萎缩甚至最终保不住,还是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呢?明显,要活下去,华为其实需要有更加灵活的策略应对手段。
事实上,在2020年11月17日,荣耀手机的成功分拆独立,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了,此前也多次传出荣耀会寻求以450亿美元估值进行融资,并考虑未来双重上市。如果这次的极限打压,华为消费者业务面临生死存亡危机,那么将华为手机业务或者整个消费者业务选择独立剥离出去,并且上市运作,可能也是一个值得华为内部考虑的出路。
华为手机或者消费者业务单独上市,一方面或许可以借助全球资本市场去搞定手机/PC业务的供应链问题,因为有全球资本的注入,华为终端业务就不再是单打独斗,一方面可以从资本市场融更多的资金,以华为的影响力,融资获取更大的现金流不是问题,有大规模的现金流输血,有资本的介入,可以更加灵活借助全球资本的帮助,以另一种方式活下来。
事实上,当前的华为或许在观望美国这次的11月大选之后政策变化,而全球资本与利益相关方的介入,其实也有一定可能性是可以影响到美国政策的调整方向。
当然,以华为以及任正非的性格,做出分拆上市的决定可能非常难,但其实也是一条在最后极限情况下可以选择的路。
对于华为来说,一方面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来源,虽然目前运营商业务可能还是大致能维持,信创业务高速增长但是体量较小,电动汽车是未来现金流的重要来源,而华为造车决定了华为的上限有多高,不过从华为造车的成绩,赛力斯以及问界的表现来看,还不容乐观。
此外,华为圆晶厂早前已经在投入,目前的进展未知,短期28nm+chiplet决定了华为的下限,这也是华为复苏的一个重要确定性来源之一。华为在能源方面也在持续投入,包括光伏逆变器与光储项目,也是华为内部增长最快的板块。
而这些业务的发展与增长可以为华为填补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利润下滑的部分亏损,但华为的新业务的发展也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
这也是为何对于华为来说,保住手机为核心的消费者业务非常关键,在更多的观点看来,上市之后华为消费者业务必须为股东服务创造利润,不上市就可以按照自己节奏大力投入技术搞研发攻克难关。如果业务都保不住的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呢?
华为需要多手准备寻找出路:灵活应对将来的风险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华为运营商业务、通信业务等主航道业务能保住,只不过利润可能面临下滑的局面,还有足够长的时间来思考、布局未来的芯片供应链与产线的问题。
其次是,华为需要寻找其他的营利路径来弥补损失,从硬件转向软件是一个方向,包括CAD、CAE等工业级软件、云业务、支付业务、底层软件,毕昇、昇腾等研发工具,同时持续投入新能源造车领域的高阶技术研发,寻求汽车智能化业务的盈利增长。
对于华为来说,出路在于要有多手准备,相信从整体风控的角度,华为已经做了应对下滑的多手准备,核心是要确保长期战略性投入不被抑制,整体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而华为的未来不在于手机业务这个子项,而是参与未来全球性的科技产业主导权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单独拆分手机等终端业务上市,还是持续投入研发,做好国产替代的二手准备,都是华为需要灵活考虑的方向。
而单独拆分手机业务上市的核心目的其实是让这块业务活下来,然后再依赖该业务的营收为其他新兴业务以及核心业务输血,确保整体研发投入的不缩水,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海思半导体、5G基站、通信技术、光传输产品、汽车辅助驾驶等芯片设计和通信、操作系统、汽车业务等领域的研发。
当前形势下,华为需要多手准备寻找出路,也到了华为做出改变的时候了,拆分上市或许是一条可以考虑的路。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