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下线的原因是EV神话的崩塌和自爆
世界首富的宝座移位了。彭博通讯社每天都刷新着全球富豪榜,但2022年12月13日以奢侈品牌著称的路易威登(LVMH)董事长伯纳德·阿尔诺以约1708亿美元的资产位居榜首。本文摘自日本Business Breakthrough大学校长大前研一的评论员文章内容。
在近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直稳坐榜首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这次却以资产约为1640亿美元屈居第二。新年过后这一差距继续扩大,截至1月16日两人的差距已扩大至540亿美元。
这场榜首席位的交替并非源于伯纳德·阿尔诺资产的增加,而是因为伊隆·马斯克资产的缩水。伊隆·马斯克在高峰期曾拥有3400亿美元的资产,但特斯拉的股价在2022年一年之内下跌了约65%。这就像伊隆·马斯克独自一人摔倒了一样。
为什么特斯拉股票会被抛售呢?首先对电动汽车(EV)前景的信心动摇,最大的担忧来自于充电问题。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率最高的挪威,2022年新车销量中约有8成是电动汽车。然而与之配套的充电桩却严重不足,导致充电站前汽车排起了长龙,等待充电。排长队的原因还不仅仅是充电桩数量少,还有是充电需要时间。通常燃油车加油一次最多只需几分钟;而EV 则至少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电。
还有观点认为,电动汽车首先需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因为世界上超过六成的电力都是由煤炭和液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而成的,所以没有说服力。此外,还担心每年发生的雪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弊端;再有是大雪天气使得汽车无法行驶而有可能无法到达充电站,寒冷天气里当打开车内暖气时,电力消耗得也更快。
当然,燃油车也有类似风险。但汽油可装置于油箱里随时加油,比电动汽车更便捷。 此外,如北海道胆振东部地震所造成的大片区停电那样,就不难想象在灾难发生时长时间无法充电的恐惧了。
日本正处于电动汽车普及期,上述所提出的问题尚未得到过多关注。但在欧美和中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电动汽车的前景并不乐观,这也是特斯拉股价下跌的结构性背景。
伊隆·马斯克的激进发言树敌无数
此外,特斯拉股价下跌还另有原因;即对伊隆·马斯克作为“经营者”素质的怀疑。伊隆·马斯克一直以技术为基础通过管理来发展事业的。 PayPal、特斯拉、SpaceX都是通过技术创造新的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然而,技术越先进人们就越担心。例如当自动驾驶技术达到完全自动驾驶5级时,则可能会不断出现质疑之声,即“怪人伊隆·马斯克所开发的系统不可信”。要打破壁垒、被社会所接受,“人”的问题就比技术重要得多。换句话说,必须让人们相信,“企业经营者具有人格而值得信任”。
然而,伊隆·马斯克是言行激进而容易树敌的人。最极端的例子是收购推特。2022年4月他成为第一大股东并曾与当时的管理层达成收购意向,但于7月撤回。最终于10月完成收购,同时他解雇了公司管理层,随后又解雇了一大批员工。
这种收购方式不能算明智,促使了人们更加担心的是他做事的动机。据他称,收购的原因是“为了捍卫言论自由”;恢复前总统特朗普的被永久冻结账户,也是基于这一说法。 但与此同时,他冻结了《纽约时报》和CNN等记者的账户;伊隆·马斯克所谓的“言论自由”是让不喜欢的记者永远沉默的“独裁者自由”。
我甚至怀疑,其收购的导火索是连言论自由都不想给。推特是他的好朋友杰克·多西创立的公司,但2021年11月多西却以被逐出局的方式离开了公司。最初伊隆·马斯克是为了恢复多西的位置开始收购其股份的。事实上,多西在推特上发表文章指责过当时的管理层。
伊隆·马斯克独断专行,在收购过程中接二连三地看到了推特不尽人意之处,于是想亲自管理它。Twitter从技术上讲已是一个枯萎的SNS,我不认为马斯克真的对其业务本身感兴趣;他曾早早地表示,迟早会把公司交给别人打理(不清楚是否有暗指多西)。
对伊隆·马斯克来说,收购推特只是暂时的戏法;然而这种搞垮公司整体架构的戏法着实让人心生担忧。这点上,特斯拉的股东们也不可能等闲视之;毕竟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事业上,马斯克以约440亿美元的收购价出售了部分特斯拉的股份;于是特斯拉的股东们起疑心“把管理权交给他合适吗?” 而开始抛售特斯拉股票。从首富位置跌落下来,完全是自食其果。
采访阿尔诺会长本人,所听到的经营公司的真谛?
伯纳德·阿尔诺则是与伊隆·马斯克形成鲜明对比的经营者。
那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事了。当时我出任耐克公司外部董事,帮助拓展全球化业务。创始人菲尔·奈特让我引荐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对标学习。我们访问的第一家公司是荷兰皇家壳牌,它是英国和荷兰双国籍的跨国公司;第二家是雀巢,位于瑞士,通过一系列收购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第三家就是LVMH,通过收购实现增长。
我记得伯纳德·阿尔诺会长的办公室在巴黎克里斯蒂安·迪奥总部的二楼,进门里面有一架名牌钢琴。阿尔诺本人举止很优雅,这使得当天去拜访的出生于俄勒冈州的中长跑运动员、身上带着西部牛仔气质的菲尔·奈特,完全被对方优雅的风范所折服。
阿尔诺教会了我们收购战略的秘笈。“我们能做的只有管理,而不是创意。相反许多公司拥有优秀创意的品牌却不擅长管理。我们就是要去收购这样的公司并即刻派驻财务和会计以阻止资金流,但绝不触及创意。”
该公司的营销也独一无二,比如LVMH集团在飞机杂志上购买了多页的广告位,可以获得批量折扣(Volume Discount),但LVMH不会触及广告投放的各个品牌的内容。在销售方面,该公司通过收购DFS这样的销售多个品牌的免税连锁店,以实施展示空间上的主导战略。
明确区分经营和各品牌之间的角色定位,彼此互不侵犯。这就是 LVMH 增长的最大原因。
松下的收购方式与LVMH相同
听了阿尔诺的解释,我不禁想起了松下幸之助先生。
事实上,松下电器也是一家通过收购实现增长的公司。冰箱是中川电机,传真机是寿,自行车是宫田,我那会儿给他们做时,该公司销售额超过50%都是来自过去的收购业务。
松下的收购方式与LVMH相同。收购后即刻派驻恶魔鬼才经理人、松下幸之助先生的门生高桥荒太郎把控财务。随后拿到了销售权并通过全国统一的家电销售和机电销售网络进行销售。但是,绝不碰开发和生产,这些依然留给被收购方。直到家电量贩店时代到来之前,日本国内这种模式做得非常好。而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被称为管理之神,但更准确地说,是因为他是日本的“收购王”。
顺便说一下,菲尔·奈特似乎对阿尔诺的话并不买账。耐克在溜冰鞋和商务鞋等领域也收购了多家公司,但所派遣的经理人有着“美国西部片情节”,具有强烈的征服欲,所以试图将所收购的公司完全“耐克化”。最终大多数项目都失败了,落得不得不从零开始重建真正的必要性业务的境地。
伊隆·马斯克或许也会对阿尔诺的话噗嗤以鼻。然而能够嘲笑的,也只是靠技术和瞬时爆发力的领域。但当进入拷问个人品格的阶段,他就酿成跌落神坛的时代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