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苹果十分罕见的对发布不到半年的iPhone 14 Pro系列降价,降价力度甚至达到800元。
这在苹果的历史中,绝无仅有。
当然,降价不是因为苹果发了善心,而是源于其不太好看的财报。
2月2日,苹果发布2023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当季收入1171.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1239.45亿美元下降5%,净利润299.9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346.30亿美元减少了约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3亿。
这是苹果4年以来的首次营收下降,并且下降的幅度创下了2016年9月以来的新高。
而苹果将这一切甩锅给了中国。
特别强调了2022年11月郑州富士康遭遇疫情,致使苹果产能不足,以至于业绩不佳。
就在那段时间,iPhone 14 Pro的确一机难求,官网发货周期长。
这么看来,苹果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不佳,这锅中国工厂得背啊,都怪苹果将产能压在了中国市场。
如果产能外迁,苹果的产能不就不会受到影响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好了。
事实上,苹果一直呼吁供应商外移产业链,去东南亚、印度建厂,甚至是威胁,如果不去,就不给订单。
在2017年,苹果就要来了印度政府补贴,并要求富士康在印度建厂,提高印度工厂的产能占比。
在越南,苹果也组建了AirPods和Mac的生产线。
苹果一直想方设法在供应链上去“中国化”,一方面是源于美国政府的要求,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就要求苹果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这也不难理解,中美贸易战,美国想打压中国。
另一方面则是越南、印度的劳动成本相较于中国更低,仅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但是苹果忽略了一个问题,中国有着全世界最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任何低端和高端的配件,都能在中国迅速找到优质的企业。
而且中国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供应链的成本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全球任何一个地区,想要承接中国供应链,绝非易事。
很快,产业链外移的弊端就出现了。
2021年,很多用户反馈AirPods 3,出现了毛边、胶水溢出和盖子晃动等组装工艺问题,后来发现问题产品多出自越南工厂
诚然,东南亚和印度的劳动成本更低,但是苹果需要的不仅仅是低廉的劳工成本,还要质量以及高效的供应链。
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印度25-34岁人群里初中至高中学历水平的人口占比仅有14%,缺乏技术工人。
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能满足苹果对供应链的要求。
一位苹果前高管曾对《纽约时报》说过这样一件事:
苹果在最后一刻更改了 iPhone 的屏幕设计,导致整条流水线需要改装。新的屏幕面板在午夜运达工厂。一位工头叫醒了宿舍中熟睡的 8000 名工人,每个人发一块饼干和一杯茶,半个小时之内在岗位上就位,开始长达 12 小时的工作。他们把每一块新屏幕镶嵌到面板上。仅仅用了 96 个小时,这家工场的产量就达到每天 1 万台 iPhone。
半夜能被叫醒起来工作的地方,全世界大概也只有中国能做到。
苹果叫了这么多年的产业链外移,到头来还是需要靠中国工厂,讽刺的是,苹果对中国供应商的数量占比,反而从2019年的45%提升到2021年的48%。
苹果现在财报表现不佳,反倒怪起了中国工厂产能不足,只能说是没有自知之明。
财报表现不佳,产能是主要原因吗?
当初iPhone 14 Pro一机难求,但iPhone 14供货却十分充足,甚至黄牛都要倒贴钱出手iPhone 14 。
这是为啥?还不是因为iPhone 14太过于敷衍,创新不足,和iPhone 13相比,基本没有任何变化。
即便是iPhone 14 Pro,也只不过在iPhone 14的对比之下,Pro版显得有些诚意罢了,A16提升不大,灵动岛也没有宣传的那般“灵动”,终究而言,iPhone 14系列只是一次过于常规的升级罢了。
根据Sandalwood电商市场监测数据显示,iPhone 14标准版的预定量同比13下降了高达70%。而14 pro定价和产能又支撑不起出货量。
归根结底,苹果财报的滑铁卢,只是消费者在看到产品后的必然结果罢了。
不可否认,iPhone依旧是优秀的产品,苹果也占据了手机行业绝大多数利润,在手机行业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但如果苹果在国产手机已经奋起直追的时候,还这样一直目空一切,妄想靠挤牙膏就能收割用户,那么我只想说:
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创新才是让用户心甘情愿掏出钱包的最佳利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