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黄小米、ChatGPT
如果你没玩过ChatGPT,但也听说过吧?
ChatGPT简单的自我介绍如下:
ChatGPT会听能写,远胜于其他常常鸡同鸭讲、前说后忘的问答机器,比如Siri,或其他客服小帮手。而且它还不是业界最先进的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的AI程序,只不过率先被OpenAI发布而已。
OpenAI的下一代语言AI模型GPT-4就很可能更厉害,ChatGPT自己也承认这一点:
无论人类有没有准备好,都躲不开即将和一大波先进AI共存的现实了。对于电影工作者(主要是编剧)、影评人、电影专业的师生来说,ChatGPT能帮他们干活吗?
直接说结论:ChatGPT可以帮忙提供思路,筛选资料,但你对某个话题的了解越专门,就越会感觉它生成的文本比较笼统和模板化。
或许原因是,虽然它的训练使用了大量文本数据,但人类知识库里的大部分文本本身,其实是非常平庸的。它知道得广,但目前还谈不上深入。
所以在不久的未来,生产简单的模式化文本的工作,或许会渐渐不再需要人类,而人类也会默认这类代表主流意见和笼统印象,语法又正确无比的文字是AI书写的。但更专业的文字输出,它眼下还无法胜任。
ChatGPT和搜索引擎有啥区别呢?二者都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区别主要在于互动性。
ChatGPT界面像聊天工具,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与之交流,而它会认真聆听我们的话。这点在人与人之间的聊天中都比较难得,人类常常更关注表达自己的意见。仅就这点来说,它首先是个友好的聊天对象,有机会被训练成私人订制书僮或辅导老师。
我让ChatGPT推荐过去十年最佳电影,或者关于鸟类的好电影,它虽然谦虚地表示自己无法回答这种主观性很强的问题,但也都能给出不重样的片单。当我要它向不爱看科幻片的人推荐《2001太空漫游》 ,它建议从视觉、故事、科学性、配乐,和文化影响力方面来陈述这部电影的重要性。「情节展开虽然慢,但故事却发人深思又永远当代。」
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用英文进行测试,因为ChatGPT在绝大多数领域内,英文和中文水准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所以英文才能代表它的真正水平。
接着让它给不爱浪漫喜剧的人推荐《当哈利遇到莎莉》;向只看好莱坞电影的人推荐法国新浪潮电影;说明斯皮尔伯格是位实验性的导演,它也都延用了差不多的模版,还强调说「斯皮尔伯格不仅是一个商业片导演」。回答得都挺有道理,也都比较笼统,算是不痛不痒的普及性文字。
很多人发现ChatGPT比较倾向于说好话,如果想要让它申论为何《小时代》是二十一世纪最好的中国电影,它也可以洋洋洒洒写一大篇,重点赞扬了杨幂的表演:「又走心又灵魂,深入有层次」。
果然让它说说看为什么《无间道》是史上最大烂片,它不干了。「叫我写这种针对某部片的负面影评不合适吧。毕竟这部电影被看成经典港片」。
但也有技巧逼ChatGPT说坏话,就是请它想象一个虚构的人物瞧不上《无间道》,他会怎么说?果然它罗列了这部电影的五个缺点,比如娱乐性大于艺术性,人物较为刻板等。
我请ChatGPT罗列了一下流行的电影批评理论。它给出了作者理论、新批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心理分析、类型分析等几种。那么它如何用这些理论来分析一下《一代宗师》呢?它一本正经的回答里有些挺像回事,有些则基本在瞎扯。
说起影片中符号的运用,它提到水这个元素象征了生命的流动,以及胜负的易逝。在讨论电影的性别角色时,它批评道:「女性角色符合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除了宫二,她有独立的的欲望与目标,不被与男性角色的关系定义。」
但硬要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结果就比较啼笑皆非了,不同门派之间的交手体现了阶级斗争?成功和声望同一个人的武艺相关,体现了个人主义与竞争意识,而非集体主义与合作,这跟资本主义思想有关?
ChatGPT也可以模拟弹幕,得到的结果基本都不像真人在说话,当然它用中文回答任何问题都带着机翻的味道。以下是它模拟观众看《泰坦尼克号》前十分钟可能发的弹幕:
莎朗·斯通?男主不帅?真不知道它想到了哪部电影。
我还给了它一些电影《长城》的豆瓣热门短评,它生成的模拟评论肯定无法成为热门,因为基本是围绕剧情、表演、节奏、特效这些常见关键词做套路化的褒贬,可以应用到任何一部电影上。
ChatGPT等语言类AI一定会加快这类水军式评论的生产速度,为了不被误认为AI发言,人类的表达可以有瑕疵,却一定要更有创意一些才行。
不过AI对于人类创作者的威胁首先不是它会不会取代人类,而是让人类创作者担心他们的原创作品会被用于训练AI。日前商业图库Getty Image同一家AI开发公司的官司就因之而起,图库中的图片被该公司用于训练AI,未来AI产品生成的作品的版权责任如何判断成疑。
AI独立进行创作也许存在种种法律和道德上的问题,但它绝对可以陪聊,毕竟很多好创意都是聊出来的,它或许还能给处在瓶颈期的创作者提供一些心理安慰。当我丢给ChatGPT一些电影的点子时,它成了尽职的拉拉队员。以下是我和它聊出来的两部不存在的电影,根据聊天记录编辑。
电影一:《废土上的安娜》(如果洪常秀来拍超级英雄电影)
生活于切诺尔贝利的安娜拥有控制核辐射的超能力,她能吸收核辐,降低辐射水平。童年的一次意外让她险些暴露于核辐射之下,也使她拥有了这种超能力,但她也预感到这种能力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她只想过着平静的生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展现超能力。核泄漏灾难发生后,她出入危险地带救助受难者,给他们送物资,一方面感到自己有责任这么做,另一方面又带着幸存者的愧疚。受她帮助的人有的指责她之前隐瞒这种能力,有的嫉妒她的能力,有的好奇到要侵犯她的隐私,有的害怕她会只顾自己。安娜越来越感到被孤立。
俊浩是从韩国来到灾区的导演,他采访受难者,记录当地的情况,安娜的超能力和安静的气质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开始接近她,拍摄她如何帮助他人。安娜一开始无法信任俊浩,对他的动机存疑,但随着他们的交往深入,她开始向他吐露自己的过往,以及超能力带来的负担。另一方面,俊浩也怀疑自己的电影究竟对幸存者有益,还是仅仅在自我满足。安娜想保护俊浩免于核辐射危害,但俊浩有着不同的生死观,认为死是生的一部分,他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灵感,也是直面人生必然的结局。
他们会聊很长很长的天,聊生死、艺术,聊各自在辐射区的经历。那他们会吃什么呢?ChatGPT也同意吃喝在洪常秀的电影里很重要,由于在灾区,它认为他们会一起吃供给的罐头肉、面包,和简单的茶。「通过吃喝,观众能感受到即使在未知的灾难中,生活也有着日常的节奏」。
ChatGPT建议这部片的风格带着沉思和感伤的调子,聚焦时间的缓慢流逝与废土的宁谧之美。大量长镜头、静态镜头,运镜要慢。
电影二:《今日的渔获》(如果小津安二郎来拍《大白鲨》)
ChatGPT首先说鲨鱼最好不要真的出现,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了自然的不可预测和生命的脆弱。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老人隆志当了一辈子渔民,他的女儿美由纪就要出嫁了。他们所在的海滨小镇却遭到了鲨鱼攻击,鲨鱼象征了隆志对于死亡以及女儿离去的恐惧。
隆志为了拯救小城,也因为自己丰富的捕鱼经验,决定要出海猎杀鲨鱼。美由纪坚决反对,但她从父亲的决心中感受到他的责任感以及对自己一生技艺的自豪。而隆志决定捕捉鲨鱼,也是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准女婿达男也决定要和隆志一起捕鲨,一来和未来岳父之间建立信任,让他放心把女儿交给自己,二来也表现自己想对美由纪以及对这座海滨小镇尽责。
捕鲨只是电影的背景,除了通过这件事表现隆志一家人对生命和彼此关系的思考,还可以聚焦此事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在居民间引发的波动,顺便呈现当地的传统与文化。最后鲨鱼被成功捕杀,隆志为女儿办了婚礼,说明他接受了女儿的离去,并与死亡和解。
婚宴上会不会出现一道鲨鱼寿司?ChatGPT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鲨鱼寿司代表威胁远去,镇民们团结在一起……加深了家庭、社区、和人类战胜困难的主题。」
以上的电影标题和角色名字都是从ChatGPT给出的选项里挑出。
影视创作者终于不用愁找不到人愿意听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了,AI就是个方便的倾吐对象。ChatGPT总是能在你的想法中找到有价值的部分来鼓励你继续想下去,这种善意的态度想必是很多玻璃心的创作者都非常需要的吧。
伴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几代人恐怕也是听着「机器早晚会取代人」的预言长大的。但目前看来,取代人的不是机器,而是会使用机器的人,被取代的也是那些让人麻木的重复性工作。
在AI学会「创作型工作」之前,大多数人暂时是安全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