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教育报】
ChatGPT来了,教育面临范式升级
●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知识的获取变得唾手可得,被分数崇拜掩盖的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范式,就必须重新审视。
□李晓鹏
刚过完年,社交媒体上就传来了人工智能应用ChatGPT火爆出圈的新闻。闻讯而来的网友纷纷与之对话,提出各种要求,结果发现,只要输入要求,它总能给出反馈,就像跟一个全知全能的网友在聊天一样。据说,这是距离通过图灵测试最近的一款人工智能,如果不是事先告知,使用者已经很难判断它是不是真人。甚至有人认为,作为一种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发展到了“奇点时刻”,其意义不亚于当年蒸汽机的发明,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社会。
这绝非危言耸听。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恐怕是教育领域。最直接的冲击就是,ChatGPT不仅能和你聊天,还能帮你查资料,写程序,写论文,参加考试,已经有国外学者利用该应用成功撰写出学术论文,它甚至通过了沃顿商学院和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的期末考试,这导致美国许多学生用它来应付学习。北美一家网站对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超过89%的学生用它来完成家庭作业,48%的学生用它完成小测验,53%的学生用来写论文。所以,一些地区的学校不得不在Wi-Fi网络设备上全面禁止使用ChatGPT,还有人开发了专门的GPTZero软件来查验学生递交的文本作业是否是由AI完成的。国际顶刊《自然》明确拒绝由ChatGPT参与的论文。
毫无疑问的是,在知识层面,ChatGPT远超人类任何一个大脑。资料显示,其前身GPT-3是一个拥有1750亿个参数的大模型,训练ChatGPT时使用了约45TB的数据,其中包含了近1万亿个单词的文本内容,约等于1351万本牛津词典。更不用说全世界亿万网友蜂拥而至,每天人机对话数十亿条,为ChatGPT的成长不断提供“养料”。用的人越多,它获取的数据量就越大,进而表现得越聪明。所以,不是人在利用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能在利用人。正因为有如此强大的知识储备,就带给了当代教育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以讲授知识为导向的教育范式,是否已经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刻?
确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好学生的标准是考分高。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知识的获取变得唾手可得,被分数崇拜掩盖的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范式,就必须重新审视。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显然,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学习的方法,建立系统化的思维体系,可以不知道具体的某个知识点,但能够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需要之中。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记忆和强化运用,背诵和做题就是其中一种训练方式,但仅此而已。让孩子人格健全,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能够保持不断学习,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一点,在人工智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思维方式的培养,要与今天的信息文明相匹配。仅仅成为知识的复写纸,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要学会利用ChatGPT或类似的人工智能来进行协同式学习,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一种通用化的工具,学会规范地使用工具,可以更好地加快人类对自身和周遭世界的探索,当然也包括教育。人可以训练人工智能,人类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开展教育活动,在一问一答的对话环境中,诱导孩子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如何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同样是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面对孩子们利用ChatGPT来刷题“作弊”的行为,应该改变的也许是题目或者出题的方式。
本文来自【浙江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