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一个热搜,一个男生用攒压岁钱给妈妈换新手机,并开心的准备记录下来,没想到妈妈看到手机,就痛批了他一顿。
后来手机店店主说,男生看起来已经成年了,之前就来看过这款手机好几次,说是给妈妈的情人节礼物,男生买的时候挺高兴的,考虑很久才买下。他猜测这位妈妈应该是不舍得用,说小孩子不懂事,这台展示机仅1400元,也不影响使用,就给全额退款了。
很多网友都觉得妈妈这么做是不对的:
“我感觉是妈妈不懂事”
“太不容易了 孝敬父母还要挨批”
“是有点窒息了……”
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无论家庭贫富,一个家里有这样一个内耗的人好可怕”
“表面上看起来是节俭,实际上中国人是苦难文化,谁苦谁有理,谁苦谁高尚。自然不愿意接受礼物了。实际上这点钱和孩子心理的成长哪个重要?”
有些人叹息:“她永远不会再收到儿子用心准备的礼物了”。
后来,这小孩再次想给妈妈买礼物的时候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段场景,不停播放,妈妈冷漠的表情,难听的话,又去退货的难堪……
“哎,买了妈妈要是不喜欢又要发脾气了,算了吧,不买了”
也有人说:“仔细看背景和用具,一部手机的钱会不会是别人几个月的伙食费了?又会不会是单亲妈妈艰难度日,压岁钱攒起来,孩子将来万一能考上大学还得交学费?各种可能都有,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环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也许这位母亲当时正在经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但是物质贫瘠不是精神贫瘠的理由,如果家里真的不需要这部手机,妈妈完全可以先表达对孩子的感谢,然后再和小孩讲清楚,而不是说一上来就骂。
看过的一本书《少年抑郁症》讲了这样一段话: “每个大人都被困在自己的不开心里,没人意识到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和伤害到底有多大,我的安全感是在那一瞬间被彻底击溃的。”
而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扫兴似乎是上一代中国父母的必修课,有网友还在小某书发帖说:“我超爱给我爹买东西,却不爱给我妈买”
刚工作工资少,攒了几个月,给老爸买了最新款ipad,给老妈买了条金项链 。老爹拿着ipad翻过来调过去的捣鼓,设账号下软件拍照片,说:“我闺女真孝顺,我闺女最懂老爸。”,瞬间满满的成就感 。
而老妈拿着条金项链左看右看,看克数,看做工,皱眉头说:“买这干啥你看我那些戒指项链啥时候戴过,你留着戴吧。”,瞬间满满的扫兴和失望, 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她说:“久而久之我超爱给我爹买东西,一年四季老爹全身上下的行头,抽烟喝酒加油卡,手机平板运动手表,都是我给添置的 。我妈我真的不给她买了,真的没心情了 ,我知道我妈心疼我怕我花钱 ,什么时候她能学学我爹,心安理得的享受女儿对她的付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给他们花钱是我的一种享受。”
某乎上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家里的老人都感到很反感?”
其中有一个热评描述了几场同样状况下,自己美国婆婆和自己爸妈的对话。
”
分享美食,就是“垃圾食品”;分享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分享电影电视剧,“又不是真实历史,瞎编乱造!”,好不容易去旅游吧,到地了就说“还不如家里好”。
老一辈的父母有个共同点,觉得自己在儿女面前就是“懂王”,有时为了反对而反对,好像肯定自己的孩子比自己优秀很落他们面子似的。
父母永远不知道,他们日常对孩子的否定,比自己意识到的,要多的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的内在本质,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扬,因而父母的经常否定击,而这样带给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毕竟小孩不会去想——“父母是错的”。
BBC有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真实记录14个孩子50年的不同人生。里面有位叫尼尔(Neil)的小朋友,童年时,脸上总是带着可爱笑容、眼睛会闪闪发亮,他的梦想是当宇航员。中学时期,他的眼神暗淡,整个人变得很木讷,此时他的学业繁重,父母希望他能靠牛津大学。
但是后来他没能被录取,又上了另一个不错的阿伯丁大学,可惜只上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
采访的时候,他讲到了自己被严格的父母各种否定,父亲很严肃,犯了错误会给他严厉的惩罚,母亲非常情绪化感觉自己的人生在被父母控制。
他后来也接连受挫,接连失败。辍学后,他自暴自弃当起了搬运工,眼神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后来尼尔一直在四处流浪,靠救济金生活,而他也始终无法融入社会。
几年后,尼尔在30岁左右,听到采访者问他:“你接下来要做什么?”
他说:“我应该还会继续流浪吧。”
其实,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所谓的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连续的失败和挫折,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尼尔先是考学失败,但是做搬运工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另一个是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
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在 1967 年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
他起初把狗关到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想,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逃避不了电击,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嚎。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到地上,惊恐哀嚎,哪怕把笼门打开,狗也不逃走,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童年被否定过多的孩子,不就是那只被“困住的狗”吗?
最可怕的不仅仅是自卑,而是已经压抑到怎么都不会表达的人格。就像是尼尔一样,间歇性的抑郁,开心和抑郁都会来的毫无征兆,整个人就是非常消极的。
尼尔说父母给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而20多岁到50多岁左右,他也没有和父母怎么联系过。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失望性隔离”,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个体一次次失望积累叠加,就会逐渐失去情感链接,不愿意再跟对方接触,以免自身遭受伤害。当父母和孩子之间呈现这种“情感隔离”状态,说明他已经不愿跟父母亲近了。
所幸的是,等到老年,他逐渐的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后来他开始从政,成了社区议员,整个人变得豁达了些,此时他坦然道当时父母已经尽力了,前段时间和父母和解,可惜没几个月后,父亲就去世了。
前段时间有人在社交媒体问:谷爱凌妈妈这样夸她好不好?
原来9月3日是谷爱凌生日,妈妈在社交平台上留言:“祝我最美丽、最聪颖、最博学、最善良、最真诚、最体贴、最时尚、最勇敢、最执着、最好学、最睿智、最稳重的宝贝生日快乐。 我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妈妈,我对你的爱从地球延伸到到火星和每个角落。我无法表达我多么为你感到骄傲,并将永远无条件地支持你。”
接着她讲了自己夸外孙女的故事:“ 每年我外孙女生日我都不买,只在我做的一棵成果树上写下几个字。虽然是几个字,但真的是很夸张,明明知道她没有那么好,还偏偏违心的夸大其词,其实就是想给孩子一个鼓励。外孙女现在最明显的优点就是自信,老师上公开课,好多老师来观摩,她不胆怯,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 ”
谷爱凌也确实是在夸奖鼓励的氛围里长大了,纪录片里她说小时候钢琴考级才三级奶奶就夸她弹得和十级一样好,跑步比赛排名第二,奶奶就在路边大喊爱凌no.1给她加油, 她听到后就加速往前冲。
一些家长经常说“要不是为你了”的时候,她妈妈说:“很高兴生了你陪我一起玩一起滑雪,你长大不用谢谢我,你一点也不欠我的,我谢谢你就行了”
在大多数中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纯洁无瑕”的时候,她妈妈则是在由衷赞赏:我的女儿真的好漂亮好性感啊!是对女儿作为一个成年女性的热爱与欣赏,是那种坦坦荡荡的欣赏。
有这样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与大家共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