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毅科技
2018年,时任华为首席财务官的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扣押,使其长达1000多天无法回国。直到2021年,她才终于回到祖国。
而今年年初,她亲自带队,走访了中国建材和华能两家央企,进行合作洽谈。据悉,今年四月,她还将首次出任华为的轮值董事长。
签约两大央企
这次华为和中国建材的合作主要是在新材料研发、绿色低碳、数字化、国际化四大领域。
而华为和华能集团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智慧电厂、工业互联网、云数据等领域。
能和两大央企合作除了证明其自身的实力之外,还表明,华为已经得到了更多其他企业的帮助和国家层面的支持,今后的华为,将会更有底气,能够抵御更大的风浪。
断供?华为早有准备
从2019年起,老美对华为进行了四次针对性的制裁。由于相关禁令,华为虽然能设计出性能优越的“麒麟”5G芯片,但是因为国内无法生产,国外又不能进口,所以无法装备到华为手机上。
虽然在手机制造受到了影响,华为还是在创始人任正非的带领下走过了难关。2022年营收超过6000亿人民币,2021,2022连续两年,财报都显示其健康运转。能够迅速走出困境,凭的都是华为未雨绸缪的多年准备。
也许此时正在用华为手机看这篇文章,但你可能不知道,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也是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供应商。他们的业务范围非常广,而且其营收最多的项目并不是手机销售,华为绝不是一家简单的“卖手机的”企业。
多样化的业务
目前华为的业务已经遍及170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者超过30亿。其中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在全球市场占有相当高的份额。相比之下,卖手机甚至只是它的副业。
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华为的5G业务。目前已经得到了西班牙、韩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支持,在港口、化工、医疗等场景都给用户带来了很好的体验。而在在国内,华为已经助力三大运营商,给超过4亿5G用户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服务。
除了5G业务,近些年华为发展迅速的还有云计算服务。目前,华为云已经排到了全球第五。作为一家硬件起家的企业,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而华为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问界(ATTO)品牌,2022年已经交付7.5万辆。总之,除了手机,华为并不缺少业务增长点。老美对华为的限制或者说断供,只是改变了华为业务的侧重点,远远没有达到打垮华为的地步。
持续投资研发
面对制裁能够迅速转型,华为凭的是多年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在研发上面持续的、大力投入。
早在1995年,华为就开始把年销售额的百分之十投入到研发中,此后,研发经费逐渐增多,在营销额中占也越来越大。
时至今日,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占全年收入比超过百分之二十。在全球排名第三,远超其他手机品牌。目前华为的研发 团队有15000多名科学家和专家,超过60000名技术型人才。
经过多年的积累,华为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几千项专利,远超其他手机制造商。早在2015年,苹果公司就开始向华为支付数以亿计的专利费用了。而且,华为只允许员工集中精力,在主要业务上进行创新,在用户需要的项目上进行挖掘,而不是盲目地撒大网,四面八方都用力。脚踏实地的作风,让华为在面对风险时,拥有了更多胜算。
技术优势带来的是收益。据统计,2018年,华为一家企业的营收就相当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总和,其纳税总额也超过这三家企业的总额。而最为重要的是,华为的股份是百分百属于中国的。
更多“黑科技”
除了5G业务、智能汽车和云计算,华为还在努力开发堆叠技术芯片、光电芯片等新技术,此外,日本开发的米压印微影技术(NIL)也可以绕开被限制的EUV光刻机生产高端芯片,这些都有望给华为摆脱芯片上对老美的依赖。
而在5G之后,华为又继续投入到6G相关技术中,这让中国在相关领域依旧保持领先。此外华为独立开发的鸿蒙系统,也已经获得了不少制造商的认可。
总结:
曾经,有外资想要投资华为,被任正非拒绝了,要知道,他拒绝的可是亿万级的资本。而在2011年,日本关东日本大地震后,正是孟晚舟带领团队赶赴日本,在其他通信公司都忙着撤退的时候,穿着防护服,冒着风险冲进灾区抢修设备,我们从中看到了华为优秀信念的传承。
签约两大央企,也说明华为不是自己在战斗,背后还有更多国人的支持。不管未来华为的掌门人是谁,都不会放弃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不会因为某些国家的“盘外招”就停下前进的脚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