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直就传出应苹果的要求,富士康将在海外建设新厂,以逐渐取代国内代工iPhone的市场份额,过去这一消息更多停留在口头上,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富士康已经准备在印度投资建立第一批海外iPhone代工厂。
该消息由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据悉富士康科技集团计划在印度投资大约七亿美元(45亿人民币)建设一家新的工厂,以便在国际形势恶化之际,加速摆脱iPhone生产对于我们的过分依赖。
众所周知,富士康是苹果手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而河南郑州则拥有全球最大的iPhone组装工厂,厂区雇佣工人超过20万。
而去年新冠疫情期间,郑州工厂被新冠病毒肆虐,导致许多工人因此无法上班,最终也对最新款苹果手机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加速了苹果CEO库克对外转移供应链降低风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印度无疑成为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首先,富士康本来就在印度拥有生产苹果手机的工厂,而新建的工厂将是富士康在印度至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富士康在印度的新厂将设在印度南方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市的飞机场附近,占地300英亩,这家工厂不仅仅生产iPhone的零部件,还会装配苹果产品的耳机。
富士康的此番做法,很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可能会失去全球最大消费者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的风险。
不仅仅是苹果,包含其他国际大牌也正在向目前依赖国内工厂的供应商施压,希望这些供应商向印度或印度等地转移生产线的可能性。
供应链转移的背后,是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之下,全球局势所发生的一系列改变。
根据专家的预测,富士康在印度的新厂一旦完工,便可大大增加印度境内iPhone零部件的供应,并且将印度目前iPhone生产在全球产量不到5%占比提高到10-15%。
而根据印度一些官员的说法,“该厂将迅速建成,从而新增十万个就业机会。”
理论上,在现今的iPhone代工全球布局下,新增的就业机会,就是失去的就业机会,在全球供应链转移的大背景下,不管是苹果也好还是其他品牌也好,所有迁移的供应链的背后,都势必代表着失去的工作机会。
而富士康之所以选择印度建设新厂,那是因为继我们之后,印度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国奇迹”。
过去我们一直被誉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句话并非妄言,我们一年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上限值,而作为全球最大人口国,我们的火车头地位不言而喻。
但随着我们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的到来,印度极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承担起“火车头”的位置。
首先从经济增速来看,印度2022年GDP增长高达6.7%,而以美元计算的GDP总量达到3.38万亿美元,超过英国经济总量,接近日本的8成,而2022年我们的经济增长则不到印度的一半,为3%。
而从人口结构来看,印度也比我们有更大的后发优势。
在我们2022年人口已经开始减少的大背景下,印度人口结构还相对更年轻、且在2060年之前,都会持续增加。
换句话说,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根据联合国的《世界人口展望》显示,相对于2021年达到顶峰的我们,印度人口将在2060年之前持续增加,最终会接近17亿人口,而印度国内的消费占比也比我们更高,这也意味着印度经济更为“健康”,占GDP高达6成的个人消费,将支撑印度经济长期增长。
除此之外,印度的人口结构也比我们要更为“年轻”,我们的人口中位数在38.5岁,而印度的人口结构要比我们年轻十岁,印度的人口中位数只有28岁,理论上印度的人口结构更年轻,也就更有活力。
毕竟年轻的人口结构,通常意味着未来大有可为,不管是消费还是生产,年轻都代表着一种未来。
因而,今天的富士康选择印度作为新厂投资地,也就并不意外了。
这也很有可能是继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我们之后,全球供应链的又一次大转移。
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制造业,通常转移的指标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成本控制。
过去美国是制造大国,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日本取而代之,当日本人力成本开始上涨的时候,订单又流到了亚洲四小龙身上,随着我们开放崛起,订单又转移到了我们身上。
这个趋势最多几十年,现在轮到了印度。
当然,即便是富士康在印度投资7亿美元建新厂,在短期内依然无法阻挡国内代工iPhone的龙头地位,但这一趋势我们的确需要去注意。
虽然短时间内我们的制造业地位依然势不可挡,但随着趋势的继续发展蔓延,这个僵局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打破。
正如目前外贸所面临的困境一样,根据吴晓波的编导团队的实地考察来看,宁波港的空箱情况的确出现了非常不寻常的现象,从过去的一箱难求,到现在的空箱推山,这背后已经足以反映一些问题。
富士康这样的头部代工厂,它的一举一动自然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很难不被我们发现,但除了富士康之外,还有更多的工厂,可能早已经转移了供应链,亦或是减少了国内订单需求,这样的小企业我们或许看不到,但不代表没有。
今年东莞广州等地的工价一降再降,加上宁波港的空箱堆积,这两者我们结合起来看,已经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很多人工作没了再找就是,去不了东莞进厂,还不能去其他地方进厂吗?
这样的想法看起来很正常,毕竟市场就是这样,有得有失,有人走也有人留,但问题在于,进厂就有收入,收入就会有分别,有的工作高一点,有的工作低一点,还有的工作更有保障一点。
像富士康这样的头部代工企业,为我们创造的就业岗位又何止百万?背后所连带的第三产业,周边配套,其影响人口不亚于千万。
头部代工厂尚且如此,对那些中小工厂而言,接不到订单,接不到比往年更多的订单,那就意味着停止招聘,亦或是给员工放假。
一家工厂如此我们可以说是个例,但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工厂都是如此,那就不仅仅是个例的问题了,背后已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富士康”开始外迁,我们就不得不开始思考这个严峻的问题,如何留住它们?
从微观上讲,一个制造业的去留,决定了上百个甚至上万个家庭的生计,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和生活希望。
从宏观上看,制造业外贸订单不仅仅决定着国内的就业,还决定着我们的经济增长,以及外汇的重要性。
制造业过去是支撑国内经济的基石,未来也应该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扮演好经济基石的角色。
“富士康”所代表的,是制造业中一个个具体的企业和工厂,他们的去留不仅仅关乎个人,同样也关乎一个社会的就业、收入、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