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张世界地图,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都是北部平宽,南部两侧向内收束,最后成为一个三角。就是南极大陆也不例外它那濒临印度洋的东南极海岸基本与纬线相平行,成为三角形的一个边,而西南极则是细长的南极半岛。唯一的一个例外是澳大利亚,它的三角形的顶点朝向北方。
以上的事实是出于一种巧合,还是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呢?大陆漂移学说似乎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一个容易被人接受的答案。
据研究,地壳的演变并不像魏格纳所描绘的那样简单-﹣即由古老的联合大陆分裂成今天的几块大陆,就像一张被撕开的报纸那样﹣﹣其发展过程远比这要复杂得多。大陆漂移不但要经历十分漫长的时间,而且在漂移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魏格纳当时并没有想到的问题。
于是,人们在魏格纳学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碎块学说",并试图用这种学说解释大陆三角形之谜。
碎块学说认为,每个大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是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碎块拼合而成的。大者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小者只有几平方千米。各个碎块的年龄也不相同,有的可达几十亿年,有的只有几亿年。这说明,大的陆块的形成可能是在不同时期,经过多次拼接最后才完成的。比如,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北美大陆的北半部,是由100多个陆块拼合而成的。而亚洲的西伯利亚,甚至于面积不大的日本,也不是铁板一块,它们也是由多个地块组合成的。我国地质学家也测出,中国山东东西两部分就是由一块年龄大约为25亿年的地块与一块14亿年的地块粘合而成,其粘合年代大约在距今
1.9亿年的侏罗纪。
碎块说为我们解开大陆倒三角之谜开辟了道路。科学家估计,陆块漂移可能都是先裂后拼的。据大陆漂移学说,陆块还没有裂开之前,统一大陆处在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当统一大陆发生破裂,并开始漂移时,可能先要向北移动。在移动途中,一定要遇到其他分离的陆块,就像我们玩的碰碰车一样,自然彼此碰撞,并且与之拼接。因为陆块向北移动,北半部可能遇到的分离陆块的机会要比南半部多。这样就形成了各大陆北半部多为平直的三角形的边,南半部则比较瘦长的形态。
至于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是一个特例,那可能是因为,澳大利亚在移动中,曾经发生过旋转。
另外,我们还会发现,不但几个大陆呈倒三角形形状,而且几乎所有大陆上大的半岛,其尖端也多是指向南方。如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朝鲜半岛和堪察加半岛,北美洲的佛罗里达半岛、加利福尼亚半岛,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可以用上述碎块学说加以解释。
尽管陆块破碎说可以自圆其说,为大陆形状提出一个可共选择的解释,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他们认为,陆块破碎说总有点牵强,偶然的成分太多。不过,倒是每一个现象对陆块破碎假说有利。那就是地球上的大陆分,北半球确实比南半球多得多,大约是南半球的两倍。据推 J .从2.4亿年前至今,至少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南半球的陆块到北半球来,而且这种移动过程还在继续。支持破碎说的人们争辩说,如果没有陆块从南向北迁移,怎么会出现北半球陆要大大多于南半球的情况呢?
除此以外,还有更奇怪的现象:有人曾经在地球仪旁这样观察过地球。他发现在地球仪,大陆与大洋基本上是相互对称的,也就是说,在地球这一如果是一片大陆,那么在地球的另一侧,就是海洋。说具体点,在非洲大陆的对面是中太平洋,亚欧大陆的对面是南太平洋,北美大陆的对面是印度洋,南美大陆的对面是西太平洋,澳大利亚对面是大西洋,南极大陆的对面是北冰洋。
这种现象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现在我们只能十分遗憾地说,对于这个问题,确实还没有弄清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