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塔”)成立,统筹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运营。可以说,在信息通信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深化共建共享是一条重要经验。基于这一理念,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的建议聚焦如何进一步深化5G站址资源的共建共享。
张志勇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铁塔成立后,通过统筹资源、集约建设,电信企业使用的站址总量增长近1.4倍,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提升至83%,相当于少建铁塔98万座,节省行业投资1760亿元,节约土地5.5万亩,减少碳排放超过2600万吨。在通信行业内深化共建共享的同时,与能源、交通、市政、房地产等的跨行业资源共享也在不断加速。
一方面,各地陆续出台政策推动公共资源开放,路灯、监控、电力、交通等社会杆塔资源被广泛用于5G建设,超过32%的新建5G需求通过社会资源满足,极大提升了网络部署效率。目前,94%县区将5G站址纳入地方城乡规划,83%的区县将5G站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另一方面,通信站址“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和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也被各行业所用,为40多个行业提供了视觉感知、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数字化服务,已有超过20万座“通信塔”成为了“数字塔”。
不过,在张志勇看来,目前5G站址资源共建共享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5G站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进一步落实。“5G建设以来,各地已基本将5G站址纳入通信专项规划,但在同步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还有差距。”
具体而言,部分地区未将站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仅以文本形式公示印发,通信基站规划无法与地方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交汇,且不能与地方规划同步修编,资源共享难度大。同时,通信基站多为地上或建筑附着物,分布分散、权属关系复杂,未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导致基站稳定性不足,2016-2022年因市政规划冲突等原因导致站址拆迁/搬迁57441处,2022年达到8256处。
同时,跨行业规划协调机制有待健全,规划数据无法共享,导致5G站址规划与其他建设类、保护类规划发生矛盾冲突。比如某省在提交通信设施规划数据时,发现11000多个站点落在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范围内,6000多个站点落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同步规划协调机制需要加快建立。
张志勇也关注到当前跨行业资源共享难度大以及存量站址资源共享潜力待发掘等问题。例如,由于各地、各行业缺乏协同规划,站址资源共享难度大、利用率偏低,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站址资源利用广度、深度不够,导致“多塔林立、多杆林立”,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美观。
为此,张志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全面落实站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二是加强跨行业衔接协同,三是盘活存量通信站址资源,变“通信塔”为“数字塔”。
当前,数字化转型理念深入人心,针对“数字塔”的构想,张志勇表示,应发挥通信站址“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优势,按照“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的原则,深化资源跨界共享,特别是盘活存量站址资源价值,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变“通信机房”为“数据机房”,助力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审校:王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