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视频号,再见,腾讯

发布一下 0 0

去年写了 . 一篇文章《腾讯控股,皇冠上的明珠,滑落在泥土里》,当时对腾讯的视频号充满了期待。

再见,视频号,再见,腾讯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

一、惊喜和意外

昨天做了5个竖版的短视频,内容涉及全球GDP、全球贸易、中国富豪榜、A股市值和净利润排行榜,每个视频27秒。

然后同时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和视频号上发布了,结果让我非常震惊。

先看一下发布后,当天晚上的结果。

先看抖音的,当日播放量在190~1532之间:

再见,视频号,再见,腾讯

然后是快手的,当日播放量在188~1764之间:

再见,视频号,再见,腾讯

可以看出,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的播放量差不多。

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红书的播放量,远超抖音和快手,当日播放量在458~26084:

再见,视频号,再见,腾讯

更奇怪的是,视频号的播放量,居然维持在223~252之间,几乎没有波动:

再见,视频号,再见,腾讯

一天之后,播放量会如何变化呢?

你应该想不到,我也完全没有预料到:

再见,视频号,再见,腾讯

惊喜中带着意外,小红书上有个视频播放量居然超过了7万,而视频号上的播放量被冻结了:

再见,视频号,再见,腾讯

视频号,你究竟怎么了?

你可能会说,每个平台目标用户群体不一样,推送策略也不一样,视频号把流量给了优质视频,向头部大V倾斜。

这无可厚非,但我们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是自媒体创作者,你会作何感想呢?

你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不会在视频号上投入太多。

然而,每一个内容生产者,同时也是内容消费者,视频号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者。

视频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二、创新者的窘境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把视野拉回12年前。

2011年1月份,腾讯推出了微信,这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进一步奠定了腾讯在通信社交上的霸主地位,同时向支付领域蔓延,试图通过小程序鲸吞整个互联网

如坐针毡的马云,情急之下在公司内强推来往,最终铩羽而归。

此后,如日中天的微信,似乎找不到敌手。

有人调侃,微信是一款让公司高管能安睡10年的产品。

然而,大家还是太乐观了。

2012年8月份,张一鸣推出了今日头条第一个版本,成功地绕过了朋友圈的护栏。

此后,头条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句话深入人心。

我要的不是整个互联网,我要的是在我的世界,自由地飞翔。难怪我的世界这么受小朋友们欢迎。

腾讯的帝国大厦上,隐约出现了一道裂痕。

2016年9月,抖音横空出世,帝国大厦上的裂痕清晰可见。

那短短的4~5秒,让年轻人心潮澎湃,如痴如醉。当然,还有中老年人。

留给腾讯的时间不多了。

2013年推出的腾讯微视,因为4G的大风还没来,即使有腾讯的人脉,也没能成为风口上的猪。

拖拖拉拉中,2020年1月份,腾讯推出了视频号

此时,抖音和快手,已经火遍大江南北。抖音海外版还被特朗普盯上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让柯达放弃高额利润的胶卷生意,拥抱虚无缥缈的数码相机,不是有病吗?

创新的阻力,不光来自外部,更多的时候,是来自内部

并且,所有的成功,都是有路径依赖的

习惯了价值投资,在市场风格切换时,会不知所措。

强KPI考核的公司,会很彪悍,但往往和机会擦肩而过。

武艺超群,往往会不修谋略,最后死于乱箭之下。

整个腾讯帝国,是围绕通信社交建立起来的,基底是熟人之间的关系网。

这张熟人关系网,曾经千丝万缕,无坚不摧。

但它是有边界的,在陌生人的世界,这张网显得力不从心。

三、封闭系统

本质上,腾讯是一个封闭系统

对于一个封闭系统,由于无法和外界交换能量,会越来越无序,不断熵增,当这种无序,最终会到达一种动态平衡时,就是熵死,没有任何能量流动,没有任何信息。

为了避免熵死,必须打破这种动态平衡,唯一的方式,就是和外界交换能量,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视频号,能破圈吗?

#投资##股票##视频号##短视频##头条创作挑战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05285.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