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解释为何全球都在加息,中国不加息,列出来的理由是:
我们通胀低,不需要加息;
一、京东、淘宝、拼多多等模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物价模式
二、中国需要降息,但美国人升息太多,导致我们不能降太多
三、中国产业在不断升级,中美脱钩,中国经济也会持续增长,五年内人民币会升值20%
四、看看中国经济数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经济很好,而美国和海外问题很大
这篇知乎上的文章,获得高赞(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下,可提高乐观指数,下降智商底线),看了令人热血沸腾,回家多吃了几块猪扒...明天打算把定存取出来,用准备过冬的储蓄,请乡里的亲戚吃顿大餐。
全球大宗商品,是统一定价的,我们用石油的价格,与美国、印度、雷克雅未克、巴基斯坦,甚至全球最小的国家之一的瑙鲁国,价格是一样的。
当大宗商品吹起全球通胀的时候,你硬说我们物价仍然便宜,是世外桃源,独立体系,那我只能为你鼓掌,盛赞你智商的超群,
之所以我们物价低,那因为有人为你默默承担了一切。
那是谁呢?是企业
它们硬扛了原材料的成本上涨的压力,面粉价格涨了100%,制造商做完面包,还是原价卖给你,但企业不是做慈善的,为什么要让你岁月静好,它含泪前行?
因为老百姓对价格敏感,你涨价,我不买,所以我们物价低,通胀低。
也正因为老百姓对涨价太敏感,所以有京东、淘宝、拼多多模式在中国获得非凡的成功。
这些表面看上去省钱的模式,其实有巨大的副作用,它们把传统商业打残了,骨头打烂了,也减少了大量就业的机会。
传统商业的线下模式,因为有房租,有人工,商品可能贵一点,但消费者进入场景,比如你带孩子去逛商场,去购物中心,不会只买一样东西,可能顺便吃个饭,看个电影,喝杯咖啡。本来花一块钱的,可能最终花三块钱,四块钱。
整体支出超过线上的购物,这样消费就起来了;而线上模式,赢了电商,但有损于整体消费水平。
所以日本和欧洲,线上电商没有中国这样发达,一方面老百姓钱多一些,线下是生活,线上是生存。
一方面,欧、日政府也并不太鼓励电商,这种模式,对传统商业有损害,减少总消费,也提高失业率;国内商场营业员比消费者多,实体店门可罗雀,这些年,电商功不可没。如果老百姓没有工作机会,消费自然起不来,对物价更敏感,更倾向线上购物。
这是一种死循环,最近几年,我们电商太热了,其实就是这种死循环的节,打得越来越死。
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毕业打工作前所未有的难,最近大家看到骗人去缅北的新闻很多,都是以高薪工作为诱饵,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
还是工作越来越难找,就业很困难,赚钱不容易,如果国内好找工作,谁愿意冒着嘎腰子的风险,一路向南,去一片未知的世界讨生活?
其次,脱离全球,说产业升级,也不现实,在世界分工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完成产业升级中,所有的部件制造。
不说产业升级了,就说现在我们的产能,如果中美脱钩,中欧脱钩....产能由谁来买单?
上海港的集装箱已经放到太仓,深圳港的集装箱堆了七成,外贸订单下滑了4成,而且很难看到短期改善。如果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再升值20%,不知道结果是如何?
最后,其实经济今年面临的挑战是很严峻的,老百姓不敢花钱,底层是感受到了寒意,不用看统计局数据。
2022年各国经济成长率大致出炉,印度6.7%、越南8.62%、印尼5.31%、马来西亚8.71%、菲律宾7.2%、新加坡3.6%,泰国尚未正式公告,而中国则是3.3%。
这是过去30年以来,首度出现东盟国家经济成长率全部都超过中国的景象。
当然,这是去年特殊的情况,疫情管控,有人说今年开始,我们全面开放,情况又如何呢?
- 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滑22.9%
-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5%;
- 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 下降19.4%;
- 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利润下降35.7%
- 私营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9.9%
这个是在我们疫情放开,商业气氛回暖,人人可以走上大街消费的背景下的实际经济的表现。
这也是为何我们的通胀数据这么低的真实原因,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承担原材料的上涨的压力。
企业为啥不涨价?
很简单,又回到那个本质的原因:
老百姓没钱,也不敢花钱!
PS,多说一句:股市仍然会让你钱包感受到阵阵寒意,因为股市建立在经济基本面上的,不说统计局的经济数据,仅当下大股东正大面积,大手笔减持,也令人背后发凉:
“6%、8%、10%……18.95%!!近期,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似乎玩起了减持大比拼,高比例减持不断涌现,让投资者看得心惊肉跳。就本周来看,短短几个交易日,已有超90股股东要减持套现。”
大股东都减持了,是因为看好自己股票吗?
谁可以给一个神逻辑,以乐观挑战钱包和股市呢?
我们仍然坚持一直以来的观点:
谨慎,看好钱包!股市需要一个站岗的,这个岗位,一直在招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