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以前的飞书 Office,还是如今的业务三件套,核心都在于「摩擦系数更小的协同」”
撰文|史圣园
字节跳动 11 周年时,梁汝波在内部发言中说,「我们最近一两年的领先不明显了。」
这对于主打先进概念的飞书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前不久的飞书春季未来无限大会,或许侧面提供了论据。
在长达 3 小时的发布会中,飞书主要讲的故事是「业务三件套」,要从协同办公、组织管理,拓展到业务工具。但对于近日火热的 AI,却几乎只字未提。
整合 AI 能力,是企业服务新赛场的入场券;深入业务场景,才能在存量中多分一杯羹。
以用户体验见长的飞书,发布业务工具后,能够迎来它想要的增长吗?
「现在,我们希望对飞书的定位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帮助企业改造业务运转的方式。让业务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时,仍能敏捷应变、快速增长」。飞书CEO谢欣表示。
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去验证。
当下的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的付费习惯有待养成,而绝大多数企业对飞书用得还比较浅——换言之,是「微信+Office三件套」可以满足的需求。
无论是以前的飞书 Office,还是如今的业务三件套,核心都在于「摩擦系数更小的协同」。
飞书Office,是服务于协同的生产工具;业务三件套从数据切入,则是希望将数据这一生产要素也牢牢握在手里。如此一来,飞书便成为了「协同」场景中的完整生产力。
但有多少公司存在强协同需求,又有多少公司存在先进协同的需求,有多少浅层的协作需求通过微信群和电话可以满足的,这些数据才是飞书营收基本盘的决定性因素。
旧世界需要兼容
发布会上,被邀请的制造业、餐饮、金融、医疗领域的大客户,讲述飞书三件套为业务流程加速的故事。
业务三件套,分别是指「多维表格」、「应用引擎」、「集成平台」。
多维表格,是一款无代码表格型数据库,意在「帮助每个人自助搭建业务应用」。在谢欣的演讲中,他举的例子包括:理想汽车用多维表格进行供应链缺料管理,西贝用多维表格搭建敏捷开票系统,百安居用多维表格搭建实时客户管理系统。
多维表格里流淌着字节的基因,做的是信息分发的事。它想让信息自己找到对应的责任人,减少信息在流通环节的噪音和损耗。这对企业的效率改进,是一件好事。
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大多数公司依然用脚投票,选择了用 Excel 管理数据,用微信去协同——既然上手成本极低的工具,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为什么要去学习一款先进的工具,痛苦地改造业务流程呢?这也是飞书在国内市场的月活始终难以突破千万的原因。
「对于新兴的创业公司来说,尤其是我们这样 90 后创业者的公司,大家对数字化的接受程度很高,内部协同我们都很喜欢用飞书。但去跟各类甲方企业沟通的时候,谁也逃不开微信+ Excel。」一家创意策划机构的创始人 Kevin 表示,他感受到的「代际差异」尤为明显。
业务三件套中的飞书应用引擎,是一款 aPaaS 产品(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还未正式上线。它可以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快速搭建业务系统。aPaaS 产品把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权限、界面、数据、交互、流程抽象出来,组成可视化的配置页面,业务人员也能上手。
飞书集成平台则是一款 iPaaS 产品,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问题,可以对接 100 个多个系统,包括市面上主流的用友、金蝶、 SAP、Salesforce、JIRA、 MySQL 等等。
但比起国外各类 SaaS 产品支持谷歌、微软账号一键登录,又能便捷通过 API 交换数据的生态,即使飞书有心打造数据底座,也很难改变国内各个厂商系统之间数据封闭割据的现状。与各个系统逐一去对接、适配,建立生态,这样的苦活,只有大厂可以不计投入产出比地去做。
生态建设,其实并不是飞书的历史强项。「我们也有一些还可以的生态伙伴,就是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希望把品质提的高一点,把生态一点点健康地建立起来。」谢欣在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中表示。
自 2019 年起,「云钉一体」战略启动后,钉钉就将大量应用开放给 ISV(软件供应商)来完成,以 PaaS 底座的方式打造生态。2022 年,钉钉喊出的口号是「做好数字底座,成为生态伙伴的手脚架。」
有人曾将飞书比作自建商圈、自营店铺,而钉钉则是对外出租、收取佣金的运营模式。
从 SaaS 到 PaaS,如今飞书也想凭借系统间数据和权限的打通、底座能力的强化,切入更多业务和场景,在零售业和制造业分到更多蛋糕。但若想从钉钉手里抢走客户,飞书产品真正的底座能力、交付能力、生态丰富度,都需要实实在在的用户检验。
新世界需要创造
争取存量市场是常规动作,对于后来者而言,有时候创造增量更为重要。「保持同行中最大投入」的飞书,就在「向海外要增量」。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谢欣表示,国外的 SaaS 市场用户更成熟、更舍得花钱、更愿意尝试新产品,但同时对软件供应商的要求也更高。
然而,海外的 SaaS 市场中,「业务工具」已经是个不太有吸引力的旧故事了:大厂小厂,统统围绕着「AI」开始神仙打架。
Data.ai 的数据显示,整合 ChatGPT 后的Bing下载量增长了 7 倍;与此同时,Google 的下载量同期下降了2%。
3 月 15 日,为应对 OpenAI 和微软 New Bing 的走红,谷歌宣布将生成式 AI 功能集成到Gmail和Google Docs。
两天之后,同样是以「未来」为主题的发布会上,微软也宣布 Microsoft 365 服务全面接入 AI 功能,发布Copilot。这个动作再次掀起一股新浪潮。
「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 Word 了,要学会自己写字。」不久前的调侃,竟在今日成为现实。
你可以利用 Word 中的内容自动生成 PPT;让 Excel 自动生成分析报表、发现数据的相关性;和 PPT 直接对话,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语言调整布局、制作动效;让 Outlook 根据提示快速生成并回复邮件。
一场以微软和谷歌为中心开启的效率工具革命就此展开,所有人期待新世界的开启。
即便是没有自研大语言模型(LLM)的 SaaS 公司,也争先恐后地接入 API,开发应用层的产品。
与飞书文档功能重合度很高的 Notion,早在 ChatGPT 走红前,就开始内测 AI 辅助撰写的功能;最近AI 功能已正式发布,并整合进了订阅服务。
而飞书在海外的主要竞品——Slack,3月也宣布接入 ChatGPT,上线了智能生成聊天对话摘要、AI辅助撰写、AI 智能搜索等新功能。这些都是 Lark(飞书海外版)暂时无法做到的。
GPT-4 多模态大模型发布后,人与 AI 的交互更是从文本扩展到了图像,市场也足矣窥见 OpenAI 和微软引领生产力进一步变革的野心。
若想要「向海外要增量」,AI 和相关的应用,是飞书绕不开的命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飞书在此方向明确的计划或行动。
离盈亏平衡有多远
内部会议上,飞书宣布2022年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经达到 1 亿美金,较2021年有2.7 倍的快速增长。谢欣称之为「里程碑时刻」。
当一家企业服务公司达到1亿美金 ARR,它就会被资本市场视为一家「半人马兽(Centaur)」公司。在美国,企业服务领域的独角兽(Unicorn)企业有 1000 余家,而半人马兽公司只有 150 家左右。
一般而言,一家公司达到了 1 亿美元 ARR 后,几乎都能顺利上市,很少有倒闭的情况。因此,这是一个证明公司找到了 PMF(Product-Market Fit)的数据指标,且有一个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风投机构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的数据显示,在已上市的 SaaS 公司中,前25%的公司,平均需要 5.3 年达到 1 亿美元 ARR。飞书并不算慢,它只花了 3 年。
但 ARR 需要结合成本、净利润来看,才更有说服力。通过烧钱来达到这个指标,也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方式。增长之外,增长的效率和质量同样重要。
据雷峰网此前的数据,飞书一年的总成本高达 100 亿元之多。如果此数据属实,那么 1 亿美金大约只够覆盖飞书 1 个月的成本,距离盈亏平衡还有很远。
梁汝波曾透露,字节对于飞书的研发投入不低于抖音,且目前的 ROI 不是很划算。但他认为,做好企业服务,对一家好的科技公司来说很重要。
「下一个指标的话,可能是10亿ARR。接下来这小几年,控制亏损在公司可承受范围之内。」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谢欣如是定义「健康的增长」。
控制亏损,就要开源节流。
今年2月,飞书悄悄发布了新收费标准,全线缩减免费版权限。免费版的云空间从300G减少到50G;聊天记录从永久免费存储,到仅保留180天;多维表格、飞书妙记等广受好评的产品,也都相应缩减了权限。
这一举措显然是想要提高中小企业的付费率。「从 1 月起,我就频繁地接到飞书销售的电话,提示我权限要缩减了。除了飞书自己的销售同学,还有很多外部渠道商的销售。现在我微信列表里至少有 5 个飞书销售。」Kevin 说。
新的收费标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相当不友好。谢欣认为,「如果用户就是不愿意付费,那么DAU就是一个成本指标。」
「SaaS的商业模式,中国不需要再创新了」,谢欣说。他相信,产品力是最大的决定因素。如果只是丝滑、好用、体验尚佳,解决的问题没那么关键,也是产品力不过关的表现。
飞书正在从「先进团队」的叙事中走出来,弯下腰,摸索真正的业务痛点。只有找对了,那么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才可以放心大胆地交给时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