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意识到看到了某个物体的时候,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感受到了源自这个物体的可见光所携带的信息,然而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大约为30万公里/秒,这就意味着光线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总是会需要一点时间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眼中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过去的影像,例如当我们看到离自己10米远的某个物体的影像时,其实是这个物体在大约3000万分之1秒之前的样子。
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小的时间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在巨大的尺度下,这就不可忽视了。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站在距离地球300万公里的地方,由从地球出发的光线就需要10秒钟才可以抵达我们的位置,也就是说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就可以看到10秒钟以前的地球。
显而易见的是,假如站得更远,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地球更加遥远的过去。于是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站得足够远,比如说站在2200多光年以外,是否可以看到秦始皇?
因为宇宙的物质密度极低,光线可以传播得非常远而不会被星际物质吸收,所以在2200多年前,从地球上出发的那些携带着秦始皇信息的光线,到现在仍然还有很多在宇宙空间中传播。由于光速的限制,它们现在应该是位于距离地球2200多光年以外,因此可以说,如果现在就站在2200多光年以外,那么从理论上来讲我们是可以看到秦始皇的。
但别高兴得太早,这是因为就算我们能够运用传说中的超空间技术瞬间移动到2200多光年以外,以我们眼睛的分辨本领,也是无法看到秦始皇的。那么如何才能够在2200多光年之外看到秦始皇呢?答案是我们需要建造一个分辨本领特别强的望远镜。
关于分辨本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首先在一张白纸上用笔涂上两个黑点(为了方便实验,这两个黑点应该尽量涂得近一点,但不要挨着),然后把这张纸贴在墙上,你可以看到这两个点明显是分开的,这时你开始不断后退同时只用一只眼睛观察这两个黑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两个黑点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在你的眼中不断地靠近并逐渐变得模糊,当你后退到超过某个临界距离时,这两个黑点就变成了一个模糊的黑点,再也无法分辨了。
在这个临界距离的位置上,你的这只眼睛与上述两个黑点可以连成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的角度,就是你这只眼睛的分辨本领,可以看到这个夹角的角度越小,你这只眼睛的分辨本领就越强,也就能看清更远的事物。
望远镜的分辨本领与它的口径密切相关,同等条件下,其口径越大分辨本领就越强,这可以通过公式“望远镜的口径 = (1.22 x 波长 x 距离)/观测目标物体的长度”来计算。这里的波长我们取可光波长的平均值即 5.5 x 10^-7 米,距离为2200光年,取其近似值 2 x 10^19 米,观测目标物体的长度取0.5米(我们要看到秦始皇,至少要分辨得出长度为0.5米的物体)。
将它们代入公式,可以得到我们所需望远镜的口径 = (1.22 x 5.5 x 10^-7 x 2 x 10^19)/0.5 = 26.84 x 10^12 米,也就是268.4亿公里,这大约是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4.5倍!
就算我们有能力建造一个如此巨大的望远镜,也找不到足够的材料,怎么办呢?其实我们还有办法,那就是引力透镜。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强大的引力场可以使光线发生明显的弯曲,这一现象现在早已在实际观测中得到证实,科学家发现,如果在我们和某个光源的直线上有一个质量很大的天体,那么我们就可以因为光线弯曲的原因而接收到更多来自这个光源的光线,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引力透镜。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选择那些与地球之间的直线上有着大质量天体的观测点,或者干脆自己在观测点与地球之间制造一个很强的引力场,这样就可以接收到更多来自地球的光线,从而减小对望远镜口径的依赖。
但是在我们利用引力透镜收集到的众多光线里,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携带着秦始皇信息的,这种情形就像是一小把零散的沙子混在一片巨大的沙漠中一样,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个拥有极高算力的量子计算机系统,以便有效地将这些携带着秦始皇信息的光线区分出来,然后再通过复杂的计算将其成像。
综上所述,理论上来讲,站在2200多光年之外,是可以看到秦始皇的,但要在2200多光年之外看到秦始皇,我们就应该拥有超空间技术(以便瞬间移动到2200多光年之外) + 超大口径望远镜 + 引力操控技术 + 量子计算机(其中第一项和第三项应该可以合并),就目前来看我们人类似乎并没有发展出这样的科技,因此要想看到秦始皇,我们还要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