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发布一下 0 0

以后二分火种将持续和大家一起,以第一性原理解读科技与中国社会。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是进入了逃逸速度,似乎平均每一天都会有一颗名为AI+新应用的炸弹爆炸,对中国科技圈来说,能笑得出来的除了文心一言和它的好兄弟通义千问,可能就只有各种科技圈小编了。

自ChatGPT的模型参数从3的1750亿进化到4的近百万亿,已经和人类大脑的参数模差不多达到了一个数量级,人工智能也因此开始具备人类的common sense,AGI曾经紧闭的大门好像终于开出了一条缝。

3月22日,微软推出copilto,为Office word、ppt、excel带来AIGC功能,亿万打工人塌房遭遇double kill;3月24日,open Ai发布ChatGPT插件平台带来triple kill。人类在机器面前原有的防线瞬间崩溃,一起崩溃的还有: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ChatGPT:中国地区没有权限使用

尽管想必用过chatgpt的人都曾在他面前经历过小丑时刻,但当你问它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替代时,他却会像一个圣母一样安慰你: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你看着chatgpt闪烁的光标,它呼之欲出的下半句应该是个你无法接受的鬼故事,所以你还是趁他反应过来前先拔了电源。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实际上目前Ai最快发展的,是AI写作、AI绘画、AI写代码等原本被认为是有较高替代难度的工作。

给一段文字让AI生成符合文意的内容已经是基操了,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特效视频,生成雏形只需要几秒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设计师和程序猿都开始排队跳楼。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cc@量子位

所以, AI究竟会给目前卷上加卷的就业市场带来多大的影响?人类历史上是否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生产力危机?未来哪些职业还有机会一夜暴富?

看不清未来,就从历史里找答案。


生产力要素:人工智能是人类劳动者的最大威胁

首先,究其本质,AI是什么?新的生产力。为什么?

上过初中政治课的都背过,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其中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包含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简单来讲,你以前赶驴磨豆子,现在你操纵机器磨豆子,劳动者一直是你,劳动对象也一直是那堆豆子,但是劳动资料从驴变成了机器。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可以说,历史中前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对劳动资料的改变,就是把人力换成靠蒸汽发动的机器和靠电力发动的机器;第三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则全面带来了信息化,劳动对象从物质世界(物理豆子)变成了信息世界(数字豆子)。

但是,三者并没有对劳动者产生根本的影响,人类作为这个世界上最辛苦,啊不,最智慧的劳动者依然有其不能替代的功能。

那么,在人工智能技术面前呢?

技术被称为是人的延伸,如果过去的机器是对人类体力的延伸,还不足以替代人类的脑力,那么将来AI的通用人工智能将补齐对人类脑力的延伸。

而人体与脑力的结合,则意味着理论上未来人类作为劳动者的劳动力能够被完全解放,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不再只是劳动资料或劳动对象,而是最顶层的劳动者。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虽然弄懂AI是生产力这件事跟我们干保安还是开出租没有任何影响,这里也不会像某s招聘那样给你列出几个公司薪资都固定的岗位,但是至少能从思维上给你提供一份就业指南。

可能它还不是海上的灯塔,但也许是海啸里的保命浮木。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话不多说,以下将从行业领域、职业工种和工作场景三个方面来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怎么躺着发财?如何在AI时代找到一份不被替代的朝阳职业?

在这之前,先把这句话刻在心里:我们要做开汽车的人,而不是和汽车赛跑的人。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未竟人力需求的领域:医疗和教育

毫无疑问,任何传统行业都可以与Ai结合,但是Ai的行业重心究竟在哪里?

除了目前看似走在应用前列的AIGC领域,让我们再回到本质:Ai可以靠高脑力及与机器结合的体力来解放劳动者,如果放弃“替代”这个概念,Ai完全可以通过“补充”的方式,来满足目前具有严重未竟人力需求的领域,也就是比尔盖茨所说的——

医疗和教育很有可能成为AI的工作重心。

医疗行业的的增量是能直接被看见的,医疗保健、医疗预防和制药,几乎每个环节都缺专家。

想象一下,未来的你再也不用因为小伤小病在网上被确诊为“癌症”,不用再早起贪黑来到北上广在专家门诊前排到天黑,会有个AI医疗助手实时提醒你身体有什么小毛病、应该如何科学医治,更关键的是它不会因为钱而骗走你的健康,万千魏则西的悲剧将不再复现。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cc@Alchemist88号

在教育方面,AI将完全革新人们教学和学习的方式,Ai教育助手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点与学习特征量身定制教育方式,它会衡量孩子的理解程度,能觉察到他什么时候开了小差,甚至知道到底用一根棒棒糖还是没收掉他的手机的激励方式最有效。

抛开公共教育不谈,至少在私域教育这块将涌现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但是教育教育,教可以放手给Ai,育还是要靠人。


创造力+同理心的传统工作 vs 训练和监管的新兴工作

可能就像选专业的人想选未来的计算机专业、找工作的人想找未来的产品经理一样,谁都想all in进一个可以起飞的岗位上,熬出人头地。

不过,衣锦还乡难度大,如果遵循以下对工作岗位的判断,做到不灰溜溜地带着老婆孩子狗刚下飞机就被裁员,还是有希望的。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cc@蓬松的空气

根据李开复提出的观点,未来人类相对于人工智能的优势,就在于创造力和同理心。

创造力可以被理解为人类能够创造增量的一种技巧性能力,而同理心则是一种工作时的社交性能力。一定程度上来说,越有创造力和同理心的工作就越不容易被替代。

在人类所有的劳动中,大体可以被分为重体力的劳动(physical labor)和重脑力的劳动(cognitive labor)。

在重体力的劳动(physical labor)中,创造技巧体现为劳动的灵巧性及复杂程度,作为横轴,同理心作为一种社交能力,作为纵轴,将重体力的劳动划分为四个象限。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体力劳动的被替代风险,cc知乎

很明显,右上角处于安全区的工作最不容易被替代,这类工种包括物理治疗师、理发师、训狗师、老年护工等,对应左下是菜狗,啊不,危险区,可以看到像类似危险区里的很多工作目前已经有了机器替代方案。

左上是人类表征区,代表它离不开人但人的作用不大,人是执行命令的壳;右下是缓慢滑坡区。人类表征区和缓慢滑坡区的工作只能说在短时间内还是安全的,长期风险不容忽视。

而在重脑力的劳动中,同样也将创造性作为横轴,社交性作为纵轴,可以得到第二张图。其中,CEO,精神科医生、刑事辩护律师、公关主管等都在安全区。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脑力劳动的被替代风险,cc知乎

有趣的是,被认为是高创造力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反而处在缓慢滑坡区里,而对比在重体力劳动中同样处在缓慢滑坡区的工作,比如除北京以外的出租车司机、管道工等。

它们只需要软件的开发与搭建,不需要生产周期更长的硬件进行搭配,也不涉及产业链的繁琐问题,研发速度更快,也因此它们对人类职业的威胁也出现地更早,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井喷的AI应用都是和艺术创作的原因。

那么,尝试把你现在或未来的职业根据这些维度划分,代入进以下表格中,把自己职业所处的区域打在评论区里吧。以后跳槽找工作,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不过,这只是对传统和现有职业的预测,怎么能知道会产生哪些新兴岗位呢?

不妨让我们再次从劳动者的本质出发,当作为生产力里的劳动者要素被Ai替代后,人类还能做什么?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当你的宠物狗能帮你用零钱去菜市场买菜后,你还有什么要做的?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仔细思考一下:

首先,你要训练狗狗,让它具备买菜这个技能;其次,你需要向狗发出指令,让它拿上钱,去水产市场的第一家店找一个名为高启强的老板买鱼;接着,你只需要等狗回来,检查它买的是否真的是鱼而不是一根肉骨头;在某些麻烦的情况下,你可能还需要应付上门的小龙和小虎,防止他们举报你的狗把家养的金鱼也叼走了。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再类比回来,其实人类需要做的就是4个关键事件:训练、发出指令、检查监管以及伦理法规的防范。

训练AI的工种即AI工程师,而向AI发出指令的工种被叫做prompt engineer,像李彦宏所说,未来50%的工种可能会是这个;在一些关键的岗位会需要对Ai进行监管,是专门的AI监管专家。

最后,文科生有福了:人工智能伦理与技术法规一定是未来的重中之重,是AI能在数字世界里正常运行的基石,AI伦理家也或许会成为未来的热门岗位。


单兵作战?不,你永远有一个AI后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从过去到现在,以前一个收入千万的资本家背后可能有大规模的公司,现在一个收入千万的人可能只是一个背后有三四人小团队的主播,简言之就是单个人的杠杆越来越大了,能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多了。

继续从本质出发,生产资料从重资本的机器逐渐变成了轻资本人力的知识,而Ai技术的介入则进一步补足了人类的能力短板,将生产资料转化成为“智慧”本身,单个人能创造的价值也因此更高了。

或许未来,大规模的公司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解构,从上下级分明到扁平化管理再到为自己打工...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而像这样一个人+一个Ai组成的mini公司会成为每个打工人的标配,甚至每个人或组织未来有能力可以培养一个自己的专属工作Ai,它永远不需要睡觉吃饭午休,可以不停地卷卷卷卷卷到世界的尽头。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在历史脉络中人类协作的工作状态和方式也遵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或许再下个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群体智慧能被进一步开发,刘慈欣书中地球人类文明技术大爆炸真的能够实现(被三体人发现除外)。


朋友还是敌人?

毫无疑问,属于AI的iPhone时刻已经开启了。只是,这个iPhone时刻背负的除了期待,还有几乎等量的担忧。chatgpt背后的隐忧也可能是更不公的分配、更焦灼的国家角逐,甚至是对人类本质的叩问。

1927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工智能科幻电影《大都会》问世,电影幻想了100年以后的大都会伦敦,社会被分为两个阶层。富有的资本家在上层高楼里统治着一切,而在黑暗地下城居住的工人,却在辛勤地操作城市的地下机器。

科学家洛特汪创造了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玛丽亚,她本是资本家维护统治,控制工人的工具,但她却在整个大都会制造了混乱,让工人们反目成仇、互相残杀。

最终,人类科幻电影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被人类处以了火刑。

从生产工具到劳动者:一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工作

就在96年后,数千名硅谷科学家签署《暂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甚至包括投资open ai的马斯克本人。文中有这样振聋发聩的两句话:

“我们是否应该开发非人类思维体系——在数量上超过、智商高于、取代并淘汰我们?”

Should we develop nonhuman minds that might eventually outnumber, outsmart, obsolete and replace us?

“ 我们是否冒着失去文明控制权之风险?”

Should we risk loss of control of our civilization?

讲真,人类对自己创造物的所有恐惧加起来,都没有对一个Ai多。不过,谁也不知道,潘多拉的魔盒是否已经打开。

就像即使在遍地机械加工的服装里,我们还是觉得奶奶手工缝制的领口更温暖。也许某一天,你真正发自内心夸奖的,依然是那幅孩童蜡笔随意勾勒的简笔画。

在准备出发前,“让我们尽情享受这漫长的人工智能之夏,而不是毫无准备地冒进一个不知名的秋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0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