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曾经对标华为麒麟、高通骁龙的芯片设计企业,号称即将要流片、芯片商用,先前毫无征兆,怎么就突然“休克”,宣布立即解散?!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此次突发OPPO解散哲库(ZEKU)团队,“妖”究竟出在哪里?
我们先看下下面的“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工商信息。
这是一家由“广东欧加控股有限公司”即“OPPO”,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2019年8月才注册于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至今四年不到!这几年,哲库从华为海思等芯片设计公司高薪挖去了不少人,同时,还从校园招聘了不少的应届生。工商信息显示的上年“参保人数”1261人,加上去年至今年社招和校招进去的,估计有近3千人了,突然解散的话,不知多少人被“坑”哭了。
哲库到底怎么了?OPPO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在寻找答案,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被“盯上”了
整整四年前,2019年5月16日,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之后,华为海思何庭波一夜之间宣布“备胎”转正,然而,更残酷的磨难后续接踵而至,断供EDA软件、ARM授权,直至禁止海思芯片代工。
幸运的是,海思没有倒下,华为活了下来,用任正非的话说,过去3年,华为完成了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这几年,华为投入数千亿元,向下扎根,技术攻关,终于迎来“方向盘回到自己手中”。
然而,海思及华为的突防经历,全球任何其他企业是无法复制的,下文再详述。
再看邻国日本的例子。当年,日本半导体业很强大,仅次于美国,在其如日中天之际,因为害怕美国的科技战,主动避战,选择“断臂求生”,压缩科技和创新领域的投资,导致如今“失落的30年”。强如日本,仍选择主动避战,导致往日不再,让人感慨万千!
雄心勃勃的哲库/OPPO,壮志未酬,为什么“戛然而止”?一定是得到了相关信息,或有人传递了信息,如果继续沿着海思的路线走下去,结局可想而知。哲库/OPPO们试想一下,能否承受之重? 因此,不如当机立断,断臂求生。
二、商业考量
我们看看前两季度全球各手机厂商出货量,2022年第四季度,根据Omdia数据,全球总出货3.015 亿部手机,与上年相比下降 15.4%。下图是2022年Q4各厂家排名,OPPO排名第五,按季度同比下降20.3%,按年度同比下降29.1%。
再看2023年第一季度,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3Q1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4%,环比下降了7%,降至2.802亿部。参见下图,按厂家,OPPO排名第四,年度同比下降10%。
关键问题,手机市场的不景气何时是尽头?目前还未看到,未来不确定因素还很多,靠手机微薄的利润去养活特别烧钱的芯片研发,对于手机制造商明显力不从心了。
我们再看华为海思的情况就完全不同。
一方面,华为设备侧的利润率远远高于终端侧,足够支撑海思芯片研发。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说过,海思即使亏10年、20年,华为养得起,华为能一直养着。
另一方面,海思在华为的地位不可替代。海思有几块业务,除了给华为手机/终端供货,更重要的是给华为网络设备供货,海思芯片构建了华为设备的竞争力。可以说,没有海思芯片,华为的无线网/光网/数通等设备根本达不到业界领先的地位,毫不夸张的讲,海思芯片是整个华为大厦的基石!
另外,海思还有所谓“小海思”业务,就是对外销售的芯片,如视频编解码芯片、IoT芯片等,这些都是海量发货,市场占有率高达70%,是海思源源不断的“摇钱树”。而且,这些芯片绝大部分是成熟制程,非14nm以下的先进制程,即使在海思被断了代工的最困难时期,小海思都有发货,且,很快恢复了。外面的数据说海思发货降至接近零,都是胡扯的。
所以说,华为海思的模式全球没有哪家芯片公司能复制。比较了海思,可以看出任何一家仅做手机的厂商要想养活芯片自研公司有多难!
基于以上财务考量,OPPO终止芯片自研,也算是明智之举!
综述,因为可能被“盯上”,因为巨大的财务压力,哲库突然被解散,就不显得突兀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