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竞争态势愈加激烈之下,国内云计算市场的降价潮到来了。
5月23日,正在全力筹备“6·18”的京东宣布,旗下包含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安全、视频服务、云电脑在内的云全系核心产品参与比价。京东云官网承诺称,全系核心产品的官网列表价将均低于特定云厂商官网对标的产品列表价格,同时,实际成交单价将在特定云厂商实际成交最低单价的基础上再打九折。
这一电商色彩浓厚的举措,也让云计算市场闻到了一丝价格战的硝烟气息。就在“5·17国际电信日”期间,移动云方面宣布,旗下多款云产品降价,其中最高降幅达60%,这也令其成为国内首个宣布云产品降价的运营商。《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移动方面获悉,此次降价属于限时营销优惠活动,生效时间为5月17日至5月31日。
而在此前,阿里云、腾讯云也官宣了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其中腾讯云最高降幅达40%。而阿里云作为目前国内公有云市场的份额霸主,在4月26日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其中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50%,存储产品最高降价50%。
对此,IDC中国研究经理崔婷婷向记者表示,此轮降价潮发生的背景,是云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头部公有云服务商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各厂商在市场份额、发展增速、行业拓展和场景创新等领域持续找寻各自差异优势,并紧跟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对业务模式进行快速调整。”崔婷婷解读指出。
份额博弈战
虽然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在过去几年一直为业内熟知,但企业上云整体带来的市场高增长,让各云厂都聚焦于扩展规模。但随着2022年增量市场的色彩逐渐褪去,云市场的竞争基调也在悄然更改。
IDC日前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年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增长24.5%,低于此前预期的30%。同时,厂商份额也发生较大变化,在IaaS+PaaS领域,腾讯云的排名从第二降至第四,天翼云则从第四升至第三,阿里云虽依然保持第一,但其份额从36.7%减到31.9%。
“这使得阿里云和腾讯云的危机感很强。”Omdia电信战略高级首席分析师杨光向记者表示,近年来,阿里云的年增速逐年放缓,市场占有份额也逐年下降,这应该也是阿里云此次选择降价抢市场的主要原因。
财报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四年间,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分别是84%、62%、50%、29%,一路下降,尤其是在2022年,其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2%、10%、4%。公有云市场占有份额方面,IDC跟踪的数据显示,阿里云也从2019年下半年的41.9%,逐年下降到2022年下半年的31.9%,降幅接近10%。
而站在阿里云和腾讯云对面夺食的,则是近两年来增长率年年破百的三大运营商。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天翼云与移动云曾分别以102%和114%的增长率创下当年云厂商增速新高。而到了2022年,三大运营商全线破百,尤其是联通云,同比增长121%,超过108.1%的移动云与107.5%的天翼云。
在营收规模与份额排名方面,2022年阿里云实现营收776亿元、天翼云则为579亿元,移动云412亿元、联通云361亿元,这也使得天翼云IaaS+PaaS份额首度进入前三外,移动云份额也上升到第六。
在此背景下,移动云步阿里云、腾讯云后尘大幅降价,也被业内视为意料之中的应对之举。“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开始放缓、市场份额争夺也更加激烈,以运营商、互联网等为主要代表的云服务商希望通过‘降价促销’策略进一步提升新用户的吸引力和新产品的渗透率。”赛迪顾问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学超向记者表示。
基础产品让利
纵观此次云厂商降价的产品特征,虽然全系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但记者注意到,降价幅度最高的,大部分集中在通用产品与基础服务。其中,阿里云降幅最高的产品为存储、网络、数据库及安全产品,降幅达50%,腾讯云则聚焦云服务器实例与数据库,降价幅度居于40%~80%不等,而移动云则将通用入门型云主机、通用网络优化型云主机降价60%。
对此,杨光向记者分析指出,基础服务属于IaaS,是云产品服务中相对技术含量最低的一层产品。“这类产品出货主要依靠规模,因此也成为云厂商率先开启降价的序列。”杨光同时指出,基础云产品与服务,其实也是运营商云的主力产品与营收大头,因此,阿里云率先在价格上发难的意图,也就相对更为清晰了。
“移动云的降价回应,实际上也应该在阿里云的预期之内。”杨光表示,阿里云主动降价,除了有吸引更多用户采买自身的云服务外,还是意在与运营商比拼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基础云服务作为运营商的核心产品,逼迫其大幅降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运营商的利润率。
记者从云厂商人士处了解到,由于中国云服务行业整体起步较晚,IaaS为云服务中发展最早的部署模式,也是目前国内主流云厂商营收架构中的核心部分。“由于IaaS市场成熟度较高,而且能提供操作系统、服务器、IT组件等基础设施,企业无需准备软硬件设备,因此是市场中覆盖最广需求最多的产品。”该人士表示。
据业内预估,2021年中国公有云细分市场中IaaS占比接近73%。崔婷婷认为,随着公有云IaaS资源池的不断扩大、PaaS和SaaS产品的研发不断投入以及客户群体云消费能力的不断加强,头部云厂商在价格上也有了更多腾挪的空间。AI能力的提升和底层资源调度能力相结合,这也有力支撑了云服务商的成本持续优化。
“从目前阿里云、腾讯云和移动云的降价信息来看,降价是多维度的,不同产品线和不同时间段具体情况有较大区别。另外,对于公有云大客户来说,本身有一定议价权,并且除了产品价格外,咨询、建设和运维服务同样是重要的成本支出。所以降价行为折射到具体市场落地情况上,可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解读降价策略时,崔婷婷分析称。
硬币的两面
在任何产业的发展阶段中,“价格战”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行业的饱和度出现“拐点”——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因此,不受控制的价格竞争,会在削薄产业链整体利润空间的同时,加剧行业内耗,最终伤害产业自身。
但在杨光看来,目前的国内云计算市场还远远谈不上饱和。“企业上云与市场需求还是非常足的,这一点从移动云‘目标’的三年内营收规模超过1500亿元就能看出。”杨光表示,在此语境下,此轮价格战的良性竞争色彩更为浓厚,而其导向将是对现有云市场进行一轮筛选,从而提高行业巨头的集中度。
“坦率来说,跟国际市场只有几大玩家的市场格局对比,中国云市场的整体集中度还是非常低的,包括‘BAT’、三大运营商在内的前十位云厂商差距并不算大。”杨光补充道,这个时刻出现降价潮,也许会让真正的头部企业能掌握更多份额,从而拥有更多资源去投入技术研发,最终推动产业整体向前。“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他表示。
姚学超则认为,随着云计算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技术愈发成熟、自研产品加大投入等,云产品成本持续下降打破了其原有定价模型和价格均衡点。因此,“降价让利”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预期。
“降价的对象主要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相对标准化、成熟度比较高的公有云产品和服务,头部云厂商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和竞争壁垒,降价有利于其巩固和提升市场的渗透率;同时也会造成国内云服务市场‘内卷’加剧,容易出现恶意和无序竞争。”姚学超强调了“价格竞争”这一硬币的两面。
在其看来,降价主要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开发者等新用户的用云选择,对于存量用户特别是通常有折扣和优惠价的大客户,短期内不会由于价格的下降进行跨云迁移。
崔婷婷则更为乐观。她表示,短期内,降价必然会对公有云服务商盈利造成一定影响,但从目前降价产品范围来看,影响应在可承受范围内。“总体来说,降价对于公有云用户来讲是普惠于民的行为,尤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可能更加利好。”她指出。
但从长远来看,崔婷婷认为,降价是否会对未来云市场格局造成明显冲击还需要对市场持续观察,在同质化较严重的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多跟进的行为。这给企业上云用云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会促进云技术更快的升级,促进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的快速成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