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算命”他“算钱” 莫被“网络算命”收割智商税

发布一下 0 0

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近些年,互联网悄然刮起了“网络算命”的风潮,其中包括AI看面相、真人看手相、软件查“运势”等项目,一些网站、小程序、公众号平台等渠道都有涉及。“网络算命”方式不仅种类颇多,费用也普遍偏高,大约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与传统算命相比,“网络算命”迷惑性更强,用户很难分辨其中的骗局,不知不觉就落入对方设好的陷阱,进而损失钱财。针对频发的“网络算命”乱象,监管又该如何跟上?

利用免费的噱头吸引用户点击链接,仅需输入姓名、出生年月日等简单操作,即可获得专属命盘,这一步骗子会放出第一颗“烟雾弹”,即花费几十元获取完整分析报告,用户或许还来不及反应,此时自己已经成了骗局的局中人。用户交钱拿到详细报告后,第二颗“烟雾弹”随之而来。在报告中,会有一些类似“最近可能会有灾祸发生,要及时转运”等这样的话术来恐吓、威胁用户。

所谓“消灾、转运”的办法得另外加钱获取,而这一步需要的费用,直接来到了几百上千,甚至还会强制要求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在交易时,骗子也非常谨慎,常通过红包、转账或打赏等方式,来规避相关部门的监管。至此,骗子通过两颗“烟雾弹”,使用固定套路和专门话术,成功骗取用户钱财,收走“智商税”。

除了骗取钱财,“网络算命”还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隐患。明知山有虎,为何不少人偏向虎山行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杰表示,算命、查运势等行为其实是人们在寻求一种心理安慰,想通过“算命”来达到内心的平衡,但是骗子却在过程中使用套路来加深人们的焦虑,进而屡屡行骗得逞。

袁杰介绍:“网络上都是陌生人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之下,算命之人都以骗钱为目的,这样人家本来很脆弱就想要获得心理安慰,他们就说某个方面肯定不好,这个时候大家一下子就吓得不轻了。接下来就会上了他们的套,其实厄运都是骗子的招数,比如如何消除厄运等,这个时候就开始花钱了。按照心理学的规律,我们本来对负面的结果更加在意,大家觉得算命之人是不可抗拒的某种力量,认为要顺着他们的意思,这就会容易上当受骗。”

那么,利用“网络算命”设套的骗局模式,是否构成诈骗罪?对此,江苏益友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钱鸿良表示,并非所有“网络算命”都是诈骗,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让他人付钱,数额较大的,一般就可以认定为诈骗罪。

钱鸿良说:“‘网络占卜’本身性质从目前来讲,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是否构成犯罪,其边界不是很清楚。如果是平时的消遣娱乐,一般不构成犯罪。如果犯罪嫌疑人利用其手段收取金额,主观地去判断,且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让网络用户去付钱,数额较大就有可能构成诈骗。”

有媒体报道,针对“网络算命”泛滥的问题,相关整治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日前,多地警方披露了一批打着算命幌子实施网络诈骗的不法活动,有的诈骗金额累计达数千万元。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黄尹旭表示,针对平台发现的问题,网络信息服务的技术提供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的义务。

黄尹旭介绍:“作为网络信息服务的技术提供者,对用户和消费者承担了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发现有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终止相应的服务,或者向公安机关举报。如果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就要承担连带责任。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应该加强管理监督,及时去审查、识别,停止违法行为。”

此外,江苏益友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钱鸿良还建议,普通消费者和用户调查取证能力较弱,一旦落入骗子圈套,要及时报警。

钱鸿良表示:“从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他们调查取证的能力较弱,所以还是要及时报警。因为很多消费者或用户觉得被诈骗的钱不多,就不去报警,才导致现在大量诈骗的网站存在。如果报案的多了,公安机关掌握的线索就多了,去分析这些线索,最后就可以破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1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