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古月一刀
2013年,小米3发布会上,一个壮硕的中年男人在台上比着手势,高呼“小米威武”。站在他身旁的雷军,恐怕很难想到十年之后,这个男人竟会成为“AI教父”,扼住无数科技公司的命脉。彼时彼刻的黑色高领衫,宛如此时此刻的黑色皮衣。黄仁勋(Jensen Huang)的曝光量,快要赶上iPhone 4时代的乔布斯。资本市场的狂欢,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黄仁勋。日前,他创办的英伟达成为了市值仅次于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的第五大科技公司。回顾近十年,区块链、元宇宙、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黄仁勋仿佛未卜先知,一次次踩中科技风口。到了AI时代,他的GPU更是悄然垄断了整个算力市场,变成了原油般的存在。
“男版”谷爱凌
在众多PC玩家的眼中,黄仁勋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憨厚。
由于英伟达40系显卡的高售价,以及对比上几代显卡的用料缩水等问题,在他们的口中,黄仁勋被称为刀法精妙的“黄狗”。
是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普通消费者们对英伟达的印象停留在“游戏显卡”上。
但事实是,游戏业务已经从英伟达的第一大营收点上退位了。特别是进入2023财季后,数据中心业务的营收猛蹿,在Q3占总营收比例达到64%,成为了英伟达业绩的主要贡献力量。
这里的“数据中心业务”,具体指的就是为科学计算、企业计算、机器学习等提供的GPU加速计算服务,以及为结构化数据分析、图形处理器AI、虚拟化提供的CUDA加速器服务。
看名字就知道,这些业务更多是to B的,而非to C的,比起向一个个玩家兜售消费级芯片,黄仁勋找到了更加赚钱的路。
前不久,在台大毕业典礼的演讲上,他给这件事戴了个更高的帽子,“帮助这个时代的爱因斯坦和达芬奇完成他们的事业。”
黄仁勋在台大毕业典礼演讲
黄仁勋在台大的演讲很出彩,金句频出,什么“无论是追逐食物、还是不被人当食物,你都要不停跑下去”“承受苦难是追求愿景路上的必经之痛”“坦诚面对错误,谦卑地寻求帮助,对聪明的人来说是最难的”。
一个历经种种磨难,永不言弃,最终站在商业帝国之巅的创业者形象徐徐升起。
但对于熟悉他的人来说,这些都太“鸡汤”了,真正的黄仁勋并非是这种成功学导师,而是一个偏执、胆大、热忱、好斗的“异色创业者”。
1963年,黄仁勋在台北出生。儿时的他随家人搬到了泰国,后由于局势动荡,九岁时和他哥哥被父母送到美国,与刚刚移民到美国的舅舅和舅妈同住。
舅舅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于是就把哥俩送到了肯塔基州的乡村寄宿学校。
黄仁勋在2009年作客上海卫视《波士堂》节目的时候,谈及过此段经历。他说,“与其说这是学校,倒更像是个感化所”。有些孩子随身带着刀,还有满是纹身的小混混。
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为弱势的少数族裔,黄仁勋习得了敏锐的警觉心和遇事不怕事的战斗意志。而这些品质,日后对他的事业与人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生时代的黄仁勋
不过由于环境恶劣,他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偷窃和抽烟的恶习,幸好父母两年后也来到了美国,把兄弟俩捞出来送回了正常的学校。
黄种人能吃苦,爱学习的“卷”性似乎是天生的,黄仁勋也很好地传承了这一点。
他的学习非常好,在理工科上展出了出众的天赋。而在体育上面,他的乒乓球打得也相当好,最高打到了世界少年乒乓球比赛的第三名。
放在今天,有点谷爱凌的味道了。
不过,黄仁勋走了另一条路,出于对技术领域的兴趣,他先是就读了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机工程专业,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拿到了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
他走的是半工半读的路子,读书的时候也在工作。
大三的时候,黄仁勋进入AMD做了一名芯片工程师,在AMD工作2年后,黄仁勋跳槽去了另一家主打图形处理功能的芯片公司LSI Logic做销售,这一干就是8年。
“从工程部转到销售部,这是我曾经作出的最佳职业选择,我逐渐学会了产品的设计开发如何与市场结合。因为我意识到,消费者并不关心你从哪家商学院毕业,他们只关心一件事,你的产品对他有什么好处。”黄仁勋曾说。
1993年,黄仁勋创立英伟达
10年芯片行业的从业经历,开发端与销售端的综合经验,让黄仁勋对芯片的理解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他理解芯片在未来的不同技术路径,也觉察到了未来客户对芯片的不同需求,在30岁的时候,他决定创立一家自己的公司。
思索良久,取义“仰慕(Envy)+下一代(Next Version)”,英伟达(Nvidia)诞生了。
钱不能退
黄仁勋的偏执和胆大,在初期的创业路上就显露无余。
英伟达的第一款产品NV1,是一张集成了2D显示和3D加速功能的显卡。
当时,2D显卡和3D加速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但英伟达却将这两种功能集成在了一张显卡上。想法很好,但成本很高。此外,英伟达开发的方形绘图渲染技术,与市面上主流的三角形绘图渲染技术不兼容。
售价高且存在兼容性问题使得NV1在电脑上反响不佳,英伟达出师未捷,创业资金耗费大半,公司从100人裁员至30人。
眼看公司岌岌可危,游戏主机厂商世嘉成为了英伟达的救世主。
由于游戏机不需要考虑兼容性问题,而世嘉的土星游戏机正在寻找一款兼具2D和3D性能的芯片,于是世嘉选择了NV1,成为了英伟达的最大客户。
世嘉公司,曾经与任天堂、索尼、微软并列四大家用游戏机制造商
有了第一次合作之后,世嘉希望英伟达他们开发新NV2芯片,用在自家主机Dreamcast上面,并拨了700万美元。
在开发过程中,世嘉发现意识到方形绘图渲染技术有缺陷,让英伟达换用主流的三角形绘图渲染,还专门派遣工程师协助开发 。
一般而言,对于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甲方,乙方不说言听计从,也会尽力满足需求的。
但黄仁勋偏不,他就是觉得方形绘图更好,并未采纳世嘉的意见,导致NV2最终研发失败,也间接导致了Dreamcast的难产。
如果这时候世嘉要求英伟达退钱的话,弹尽粮绝的英伟达很可能直接破产倒闭。于是黄仁勋理直气壮地去交涉,虽然开发失败了,但这笔钱还是得付。
不知道是黄仁勋太会说,还是世嘉太仁慈,结果这700万美元真的没要回去,英伟达因此苟延残喘了下去。
而元气大伤的世嘉,后面为了降低成本,只好用现成组件取代客制化组件攒出了Dreamcast,但性能提升有限。在索尼的PS2发售后就一蹶不振下去,最终销量仅有1000万部,是世嘉最重大的商业失败之一。然后世嘉全面退出了主机市场,改组为纯游戏开发商。
世嘉Dreamcast主机
从结果上而言,黄仁勋的偏执和胆大,坑了一家合作商,却也救活了自己的公司。
屡次失败,让黄仁勋无比看重技术路径的选择,并会积极地吸收新技术。
据英伟达的员工透露,黄仁勋会读很多论文,他经常去超算大会,会管第一线的工程师,给他们布置任务,检查进度。在芯片的创业公司里,他是新技术细节了解最深的那个。
这些年,英伟达干了几件大事包括发布CUDA,推出DGX station,收购Mellanox。这些重大技术决策都很成功,但在背后,是因为有一个真的热爱技术并理解技术的CEO。
热爱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黄仁勋的演讲。
创业史很多CEO都能说,并能包装成很能打动人的故事,但对于技术细节、产业前瞻这类比较硬核的东西,往往就不是所有CEO都能应付的了。
2023年5月29日,黄仁勋在COMPUTEX上发表主题演讲 / 视觉中国
而黄仁勋经常性地在演讲台上激情拖稿演说两小时,在发布新技术的时候,表现出的那种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如果不是热情和专精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好斗的本性
尽管成功后回首创业经历会把那些故事美化成“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但现实中,商战大多是无比残酷的,尤其是在存量市场中的搏杀,那是你死我亡的较量。
黄仁勋有个称号,“芯片产业中最好斗的男人”。
这个“好斗”怎么理解,大家可以对比下刚进手机行业就叫板苹果的罗永浩,也可以想想那个句句离不开“遥遥领先”的余承东。
黄仁勋从来不怕得罪人,刚创业就炮轰英特尔,“即便图形计算能力提高10倍,也是个不如英伟达的”。对于友商AMD,他直接说对方和自己是“9和0”的差距。
他相信英伟达可以通过打破摩尔定律来建立自身的优势,在1999年提出了后来与摩尔定律并称的显卡芯片领域“黄氏定律”,即显示芯片每6个月性能提升一倍。比摩尔定律快上3倍的产品更新速度,使英伟达得以建立起行业主流的地位。
他很早预言,计算机工业进入了新的革命,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型计算机,将会全面取代旧的计算机。
黄仁勋
收购ARM失败后,他被一些媒体嘲笑“终究难成乔布斯”,但他轻蔑一笑,“收购不成也无大碍,不妨碍英伟达的继续发展”。
他夸夸其谈,他大放厥词,他口无遮拦,但后来,这些狂言却都实现了。
人们看得见的只有那些像“吹牛”的话,也不知道这群人为了实现它们背后付出了多少,这才是黄仁勋最为可怕之处。
有人说,黄仁勋是个工程师,但他更是个典型的商业人才。不同于西方式的理性与技术人格,黄仁勋会冒险,爱表演,懂得吸睛,也敢于下赌注。
回看英伟达的最重要决策,是黄仁勋在16年前定下的。
2007年,黄仁勋意识到显卡不仅可以作为图形显示,更可以作为运算工具,他决定建立名为CUDA的新架构,允许工程人员编写程式,让GPU进行多种运算。
GPU运算并非只有英伟达独有,但英伟达大力推进CUDA发展,几乎把旗下所有GPU都搭载CUDA核心,CUDA逐渐成为GPU运算中的标准配备。
黄仁勋出席GPU技术会议 / 视觉中国
CUDA的研发在最初的5年的时间里花了近6亿美金,但是营收上不来,很多投资人都坐不住了,找黄仁勋让他调整路线。
但他就是不动摇,认准了它,不撞南墙不回头,犹如当年开发NV2的时候一样。
幸运地是,这回黄仁勋的判断是准确的。CUDA运算的资料库在这15年间快速增长,衍生出大量运算工具,CUDA的运用非常广泛,从3D建模、分析数据、天气模拟、医疗映像呈现等都能使用。
现在做AI,就必须购买英伟达的显卡,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因为先发优势和持续投入,CUDA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系统和AI领域的行业标准,而这就是英伟达最深的一条护城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英伟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垄断者的威胁往往是来自于看不见的竞争对手和范式的变化。5G的弯道超车,电车对油车的颠覆,都是如此。
黄仁勋对此也有自知,他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记住,我们离倒闭只有30天”。
虽然我并不感冒他在台大的演讲,但其中有一句话我是相信的,“要保持奔跑”。不管是跑着去抢食,还是跑着去避难,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没有哪个是永远的巨头。
能居安思危的企业,不一定领头,但不会掉队。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