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宁德时代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传闻称宁德时代可能将不再向特斯拉北美市场供货。随后,宁德时代火速回应,表示 "不供应特斯拉北美" 这一消息不属实,公司与客户战略合作关系没有发生变化。随后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看空”宁德时代。摩根士丹利称,目前电池材料公司的利润率下滑大部分已被股价反映,而宁德时代在市场份额和利润率方面,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
上一个利空还在消化,又一朵乌云飘来。
6月8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目前行业规划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那么动力电池产能真的严重过剩吗?
从规划的产能来看是这样,但规划的产能能否落地还是一个未知数,关键是锂电池和光伏不同,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光伏产品性能差距不大,所以价格成为核心因素,但锂电池产品的技术差距和性能差距是较明显的,并且车企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只要你的产品性能更好、成本相对更低,产能过剩淘汰的只是落后产能,像宁德时代这样拥有优质产能的领先者并不会太担心这些后来者。
那么宁德时代面临的真正问题在哪?
问题在产业链话语权,下游客户愈发重要
宁德时代面临的核心问题不是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而是在下游格局变化,是在供应链企业本身的尴尬定位。比亚迪强势崛起后,二三线车企的生存空间愈发减少,一旦比亚迪和特斯拉两极格局或少数汽车巨头的格局彻底形成,宁德时代的命运就交到别人手中。
曾几何时,巅峰时的宁德时代可谓风光无量,上游、下游都要看宁王的脸色,有些下游车企的产能要放量还得看宁德时代的电池是否及时到位。对上下游的强势地位,甚至使得业内传出“天下苦宁王久矣”的话语。
但是进入2023年,情况开始变化,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迅速下滑,1-3月市占率在44%左右。而到了4月,根据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的数据,宁德的市占率更是降到了40.83%。此前宁德时代2022下半年市占率一直位居47%以上,11月甚至超过了50%。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另一方面,从2022年6月份18%的低点以来,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保持着一路上升的趋势。今年1月和2月市占率甚至达到了34%左右,直逼宁德时代。
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快速放量,让宁德时代回到供应链公司的本质。核心逻辑在于,你再强大也只是汽车供应链中的一环,需要下游客户汽车厂商把车卖出去。“苹果是伟大的企业,为苹果手机造电池的企业不是。”
宁德时代过去的强大是许许多多新玩家进场造车,下场淘金的人越多,那在金矿门口卖铲子的宁德时代就越强大。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已进入淘汰赛,一些汽车厂商逐步淘汰,当汽车行业少数巨头的竞争格局逐步确立,宁德时代在产业链话语权也越来越小,只能看大客户的脸色,被压榨利润率。
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选择“压上游,撑下游”的战略。
据了解,宁德时代对于电池全产业链的上游做了一体化深度的布局,保证供应的同时来降低成本,以巩固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在上游的矿资源中,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投资了NEWSTRIDE(印度尼西亚镍矿产资源)、青美邦新能源(印度尼西亚电池级镍化学产品湿法冶炼基地)、NEO LITHIUM(阿根廷西锂盐湖项目)、PILBARA MINERALS(澳大利亚锂矿)、北美镍业、志存锂业、天宜锂业等诸多国内外优质锂、镍、钴矿。并在整个上游锂电池原材料中,与正极、隔膜、电解液、负极、铜箔、锂等诸多原材料的供应商配套进行保供以及扩大成本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同比增长了近40%,换句话说就是,宁德时代欠供应商的钱增长了四成。
针对下游车企客户,年初推出锂矿返利计划,意图用低价稳固下游销量,一是锁定车企,来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二也是扶持汽车厂商,让他们能降低一些成本,尽量活下去继续造车。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锂矿返利计划推出后不久,锂矿价格就出现跳水。
但宁德时代肯定不会就此偃旗息鼓,后续会想新的措施支撑下游客户继续打天下。
前有比亚迪,后有盼望自主权的客户
过去一年,宁德时代的努力在比亚迪快速增长的销量前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然营收规模快速扩大,但市占率却在逐步缩小。
去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186.9万的历史峰值,同比增长152%,今年定下的销量目标是300万辆,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至少将获得60%的增长率。光是靠内生需求,比亚迪电池业务就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竞争力。
而这部分的蛋糕对于宁德而言是看得见却吃不着的。如果比亚迪外供规模一旦扩大,那将是直接从宁德时代的碗中抢食。
除了比亚迪强势崛起外,宁德时代的几大客户为了自己的供应链安全,也在寻找别的供应商。
根据上险量统计,2022年宁德时代电池装车量前五名的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是特斯拉、吉利汽车、蔚来、广汽乘用车、一汽大众,五家企业合计电池装车量为56GWh,占比42.8%。
宁德时代年报公布的前五大客户中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共计为35.3%。但这五大客户中,自建电池或者选择第二、第三供应商的消息屡屡传来。
从历史看,特斯拉选择过松下,也选择过宁德,对于特斯拉而言,他绝不会过于依赖某个单一供应商,在代表自身最新技术的4680电池上,特斯拉实现了完全自研和部分自产,至今仍在向上游积极拓展。
而供应链公司一旦被大客户踢出供应链的暗淡结局,在果链公司中我们已经见过不止一次。
蔚来的立场与特斯拉相差不多,不管是在动作上,还是对外口径上,蔚来都在布局动力电池,以试图制衡宁德时代。
吉利采取的是广撒网的策略,虽然宁德时代是供应大头,但国轩高科、中航锂电、欣旺达、亿纬锂能、LG等也都出现在吉利的合作名单上。
广汽则引进了中创新航,并开始自建电芯工厂。
不论是特斯拉的暧昧态度还是其他客户的选择二供或者三供,无不揭示着作为一家供应链公司,即便强如宁德时代,也会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尴尬处境。
出海是下半场的核心,优质大腿必须抱紧
而如果把视角拉到全球和整个行业的角度,国内新能源车企格局正在初步成型,出海是宁德时代这类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下半场竞争的核心。
2022 年 Q4,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达到 27%,而全球平均渗透率仅为 15%,其中欧洲渗透率 19%,北美渗透率仅为 6%。时至今日,当下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渗透率位于 5-20%的快速上升期。
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出海是下半场的必然选择。
根据宁德时代一季报业绩交流会的信息,今年1-2月,宁德时代欧洲市场市占率已经达到31%,连三令五申要驱逐中国动力电池的北美市场,宁德时代也拿下了16%的市场份额。
而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3年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49.08GWh。其中宁德时代以装机量17.18GWh遥遥领先,而比亚迪得益于中国内需市场份额的扩大,继续排在第二位。
宁德时代想要保住全球市占率的核心还是在于特斯拉的态度。
近日特斯拉官网网站显示,所有的Model 3都奇迹般地有资格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提供的7500美元的消费者全额税收抵免,这让外界震惊不已。在此之前,使用来自中国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3 RWD和Model 3 AWD Long Range仅适用于一半(3750美元)的税收补贴。
这令市场怀疑宁德时代是不是被踢出了特斯拉的北美供应链。而据花旗银行最新分析,特斯拉不太可能放弃宁德时代转向其他供应商。分析师Jack Shang等在报告中指出,特斯拉网站上Model 3的规格没有变化,如果电池供应发生改变,车辆重量和续航里程会有所不同。
特斯拉能获得全部补贴的原因可能是从中国采购电芯而在美国组装电池包,而不是直接从中国进口电池包,使得电池包的增值部分超过50%发生在美国,也可以满足要求。
据美国专业媒体autoevolution网站最新也指出,在此之前,特斯拉的加州弗里蒙特工厂一直从上海获得来自宁德时代的完整的磷酸铁锂电池包。现在,特斯拉可能已经转而在美国生产这些电池包,同时仍然使用宁德时代的电芯。
长期来看,电池厂商的命运是跟下游车企绑定在一起的,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到汽车淘汰赛正式打响的阶段,客户质量足以影响动力电池的格局。只有头部的汽车厂商才能消化宁德时代的产能,宁德时代要维持市占率,必须要抱紧优质大腿。
而优质大腿选择你的唯一原因就是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一旦你的产品没有技术优势或成本优势,这些车企会比渣男变脸还更快的甩了你。
赌性坚强的宁德时代再一次来到赌桌前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的变化,将宁德时代再一次推到了赌桌前。
美团王兴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发过一个自己对宁德时代的观感或者说启发,"一个有幸早年投资了宁德时代的朋友说他当年第一次走进创始人曾毓群那狭小的办公室就被震了一下,只见墙上写着:赌性坚强。为什么不挂爱拼才会赢呢?曾正色到: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回望宁德时代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在技术路径上,赌对了续航能力更高的三元锂电池。里程焦虑曾经是新能源车企的一个普遍问题,三元电池比起磷酸铁锂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一点。
二是抓住了政策上的有利因素,以华晨宝马作为突破口做大了朋友圈。2015年10月工信部公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第一批)显示,如果配套的电池不在白名单之列,整车就拿不到补贴。
这一政策直接排除了松下和三星的竞争,为国内电池企业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宁德时代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展开与华晨宝马的合作,取得了宝马背书,顺利打开国内外乘用车市场,合作伙伴遍布国内外主要车企。
随后,来到顶峰的宁德时代有两大核心优势,首先是技术专利优势。宁德时代在三元电池这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在 CTP 技术上也有着领先的专利布局。借助技术专利布局,宁德时代先后起诉了塔菲尔能源、中创新航等竞争对手,巩固了市场地位。在今年 4 月,宁德时代在国内的三元电池市场上份额依然超过 56%。
其次是规模和客户优势。巅峰时国内上规模的车企除了比亚迪等少数几家公司外,几乎都选择了宁德时代作为自己主要的电池供货商。
但这两大优势都在渐渐瓦解。技术方面,磷酸铁锂的再次崛起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宁德时代的技术优势。制备方案更为成熟的磷酸铁锂电池,各家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大,直接把动力电池市场竞争从续航、性能拉到了价格和规模上。
客户方面,正如前文提到的随着动力电池厂和整车厂之间的博弈升温,加之汽车价格战下,降成本成为车企发展主旋律,为了供应链安全,发展 " 二供 " 甚至 " 三供 " 已经成为车企普遍选择。
从很多新车价格也能看出,车企越来越清醒,价格几乎是第一竞争力了。所以,哪怕成本自己承担下来,也不会轻易涨价。
而从供应链底层逻辑看,宁德时代如果无法推出一个竞争力极强,接近无可替代的产品,一旦新能源汽车格局明朗化,宁德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会愈发减弱,市占率和利润率下降将很难避免。
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产品本身,宁德时代要想重新夺回主动权,押注新的技术路线打造优势产品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幸运的是比起多年前,现在的宁德时代手里有充裕的筹码。2022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2022年实现307亿的净利润,货币资金达到1910亿。
充足的资金帮助宁德时代可以押注多个技术路线来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如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第二代无热扩散技术,M3P多元磷酸盐电池、凝聚态电池等。
时代的浪潮再一次把宁德时代推到了“赌桌”前,这一次还能“赌”对吗?
参考资料:
1.《宁德时代,冷暖自知口难言》,洞见新研社 魏启扬
2.《宁德时代:赚钱、花钱、准备过冬》,汽车公社
3.《压倒宁德时代的,只剩下最后一根稻草》,读懂财经 董武英
4.《优势产业全球扩散,中国新能源出海扬帆起航》,光大证券
5.《电池圈里,没有共同富裕》,远川汽车评论,王磊
本文源自证券之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