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高管违法被捕?与孟晚舟事件不同,行业协会表态值得玩味

发布一下 0 0

昨晚一条重磅消息在网上传开,刚看到消息时甚至让人想起了华为时任CFO孟晚舟女士当年在加拿大被当地司法人员公然带走的事件。

国内大量光伏设备制造企业高管搭乘同一班航班飞往德国慕尼黑参加太阳能光伏展览会,刚下飞机就有人在慕尼黑机场被德国司法人员带走。网传不止一人被带走,被捕原因可能与签证有关,也可能是相关人员参与逃税。一位在德国的参展人员甚至表示“这可能仅仅是个开始”。难道还会有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异国他乡遭遇牢狱之灾?

中国光伏高管违法被捕?与孟晚舟事件不同,行业协会表态值得玩味

就在各种消息满天飞的时候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了澄清公告,标题直接点出关于光伏从业者在德被带走的消息中存在诸多不实。看来本次事件不像网上传得那么惊心动魄、神乎其神,此外,光伏协会还公布了事件的进展以及一些细节。

中国光伏高管违法被捕?与孟晚舟事件不同,行业协会表态值得玩味

第一,在德国慕尼黑机场被带走的只有1人,并非网传中的多人。

第二,当事人是协助调查,不是真犯了事被逮捕。两者有本质区别,协助调查是提供一些证据或是其它类型的询问,逮捕则意味着可能触犯当地刑事法律规定。

第三,被带走的那位高管已经释放,目前已回到酒店。从中可以推断出两点,一是从被带走协助调查到释放一共也就几个小时,二是并没有被德国当局遣返。

中国光伏高管违法被捕?与孟晚舟事件不同,行业协会表态值得玩味

本次展会的中国参展商很多,目前展会行程并未变化,中国企业代表们大概率会按照原定计划执行。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德被带走”一事应该是虚惊一场,至少和当年孟晚舟被扣留在加拿大事件的性质完全不同。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刚下飞机就被德国当局带走协助调查了呢?官方对此并未给出明确答复,但从媒体们的报道以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澄清公告中基本能够推断出结论。

十多年前中国的光伏设备已经在全球打出了名气,不仅东西质量好价格还很便宜,如此物美价廉的商品自然获得了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全球企业的喜爱。不过,商场如战场,有人得意自然就有人失意,如欧盟国家的光伏同行们。

中国光伏高管违法被捕?与孟晚舟事件不同,行业协会表态值得玩味

价格上不具优势让外国光伏企业失去了大量市场,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欧美在2012年发起了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当时起头的就是一家德国光伏制造商。

之后,欧盟搞出了一个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特殊政策,大致内容是将中国光伏企业分成两类,一类是“白名单”之内的,这类企业出售至欧盟地区的光伏产品不能低于某个价格,同时限制每年的出口量;还有一类不在“白名单”之内,对该类企业出口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

不论哪一类企业最终的结局其实是差不多的,“物美”还能保证但没法做到“价廉”了。失去价格优势后的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遭遇滑铁卢,市场份额出现大幅下滑,而德国等欧盟国家的光伏企业则成为了受益者。

中国光伏高管违法被捕?与孟晚舟事件不同,行业协会表态值得玩味

这项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限制性法案从2013年开始执行到2018年结束,中国光伏企业这几年再次占领欧美市场,由此可见技术领先的企业哪怕暂时受到了非商业领域的限制但是金子终究会发光,人为设置的障碍无法长期存在下去。

话分两头讲,法案虽然在2018年不再执行但2019年的时候某中国某光伏企业的两位管理人员在德国参加展会时被当地海关逮捕。注意,当时是“逮捕”,不是“协助调查”,换言之,德国方面是掌握了相关证据的。

两位中国光伏企业管理人员被逮捕的原因是商业走私,估计是采用了一些特殊手法,比如伪造光伏原产地等逃避那时还在执行的限价政策,说得直白点就是逃税。

中国光伏高管违法被捕?与孟晚舟事件不同,行业协会表态值得玩味

这次的事情是那时的“续集”,德国方面还在调查2013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光伏企业是否存在其他逃避法律的事情,那位被带走协助调查的高管大概率被问及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为止,除了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外还没有官媒对本次事件做出评价,外交部也没有发表声明,可能还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中。光伏协会呈请公告中提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坚定维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企业一定要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这番表态值得玩味,前半句站在了中国企业的立场,表明了坚定维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后半句话锋一转,提醒中国企业不要违反外国的法律法规。中国的文字风格往往是前半部分为铺垫、后半部分为重点,所以官方发表公告的目的除了澄清外还有提醒。

中国光伏高管违法被捕?与孟晚舟事件不同,行业协会表态值得玩味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部分领域甚至已经到了独霸市场的程度,西方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会不断出台限制政策。

我们虽然知道这些政策中的大部分并不是出于公平公正但既然想要占领海外市场就得遵守,而不是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刻意规避。这不仅有损中国企业的形象还会被国外竞争对手抓住把柄、实施攻击,最终受损的不仅是企业自己还可能波及整个国内行业。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1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