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细胞》与《自然》杂志先后报道了一项生命科学领域的创举:用干细胞创建的合成小鼠胚胎,无精、卵参与,完全的干细胞组装体,植入子宫后成功发育出器官。(详情见先Cell,再Nature,无需受精卵的人造胚胎已经发育出了大脑…)
当时研究团队表达了这样的畅想:此成果有望提供关于胚胎发育的更多新见解,回答“胚胎早期发育为何经常失败”的问题,甚至可能推动实验室培养器官方面的工作,带来功能齐全的人造器官。
光阴似箭,科技飞奔。10个月前畅想未来的学者,10个月后在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年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em Cell Research Annual Meeting)上介绍了他们的新成果:直接用干细胞创造的人类胚胎。
团队领导者、发育生物学家玛格达莱娜·泽尼卡-格茨(Magdalena Zernicka-Goetz)表示:“我们可以通过胚胎干细胞的重编程来创建近似人类胚胎的模型。”这些模型胚胎为我们理解遗传疾病影响提供了关键窗口,也有助于揭示反复流产的生物学原因。
当然,格茨等人的工作也引发了极大的伦理和法律争议。
合成人类胚胎并没有心脏和大脑等器官的起源,但包含会继续形成胎盘、卵黄囊和胚胎本身的细胞。
从临床应用层面看,合成胚胎在近期的前景并不乐观;而从法律角度讲,把它们植入人体子宫毫无疑问违法。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结构有无可能在度过发育最初期阶段后继续成熟。
人造胚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科学家了解人类发育的所谓“黑匣子”时期。目前科学家只被允许在实验室培养胚胎最多14天(法定期限);14天过后,他们只能通过查看妊娠扫描和捐赠用于科研的胚胎,更进一步地了解发育过程。
当原肠胚形成阶段开始后,胚胎从连续的细胞层转变至——形成不同细胞系并建立身体(胚胎)的基本轴;在此阶段,胚胎尚无心脏、肠道或大脑,但模型胚胎告诉我们,原始细胞,即卵子和精子的前体细胞,此时已存在了。
发育8天后的合成小鼠胚胎
格茨如此说道:“我们的模型是第一个‘三系人类胚胎’模型,它指定了羊膜和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的前体细胞,它很漂亮,完全由胚胎干细胞创造。”
毫无疑问,人造胚胎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法律完善的速度,而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已经着手制定自愿准则以管理合成胚胎的工作。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干细胞生物学家罗宾·洛弗尔-巴治(Robin Lovell-Badge)指出:
“如果我们的大目标是让这些模型与天然胚胎高度近似,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应当像对待天然胚胎那样对待人造胚胎。但目前法律并未要求如此。人们对此感到担忧。”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疑问:合成胚胎有无发育成生物的理论可能?
在此前的工作中,由小鼠干细胞培育而来的合成胚胎与天然胚胎几乎一模一样;但当它们被植入雌性小鼠子宫后,只是发育出了器官,最终并未变成活体动物。
2023年4月,中科院的团队用猴子细胞创制合成胚胎,并植入成年母猴子宫,其中一部分出现过怀孕的最初迹象,但没有一个持续发育超过几天。
科学家表示,尚不清楚阻碍更进一步发育的障碍是技术上的,还是有更基本的生物学原因。而这种未知的潜力令完善立法的需求越发迫切。
资料来源:
Synthetic human embryos created in groundbreaking advance
Advances in synthetic embryos leave legislators needing to catch up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