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3年第20期,本文仅做部分文字删减,以便阅读
OPPO放弃造芯后,小米成为中国手机品牌中学习苹果、华为自研SoC的“独行者”。
小米在手机SoC领域已探索多年。2014年成立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松果”),开发手机芯片。
2017年发布首款手机SoC芯片澎湃S1,搭载于定位中低端的小米5C手机。但该款芯片反响不佳。澎湃S1立项时,业界主流芯片多应用28纳米工艺,造芯经验尚浅的小米亦选择该工艺节点切入。
但待S1面世,业界主流已进入16纳米及以下工艺,小米劣势明显。澎湃S1作为小米的首款芯片,在稳定性方面存在一些缺陷。
此后,小米SoC再无公开进展。据财新了解,2018年,澎湃S2芯片就已做出来,但综合考虑性能、成本等因素最终未商业化。由于SoC研发需要时间且投入大,松果团队最终一分为二,大部分人员转入2018年成立的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从事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芯片研发;另一部分人员则留在小米手机部,继续开发手机SoC。
2021年12月7日,一家名为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悄然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业务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及芯片销售,法定代表人为小米集团手机部总裁曾学忠。该公司即是小米为造芯搭建的新平台,既研发SoC,也并行研发电源管理芯片、影像芯片等小芯片。
小米已经推出了ISP(图像信号处理)芯片澎湃C1、C2,充电芯片澎湃P1、P2,以及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1。“小米仍有很多小芯片在研发中,之后会陆续推出。至于SoC,小米过去有过失败的教训,不会急于两三年做出来,而是稳扎稳打,做好小芯片服务大芯片。”上述接近小米的人士说,小米造芯是长期规划,不会受OPPO的影响,仍会坚持投入。
目前,小米造芯团队除在上海的玄戒,还广泛分布在各地办公室。“公司内部叫‘新业务部’,具体工作内容、进度很神秘,就连小米地方分公司的老大也只知道那是个保密部门。小米造芯一直由朱丹负责,2021年朱丹晋升小米副总裁。”据上述接近小米的人士估计,当前小米整个造芯队伍有一两千人。
小米仍未放弃SoC,vivo、荣耀则选择聚焦手机辅助芯片。2021年,vivo推出首款自研影像芯片V1,搭载于高端机型X70系列中;2022年,vivo又先后迭代出V1+、V2,搭载于其高端和旗舰机型。2020年11月刚从华为剥离出来的荣耀,则在Magic 4中搭载了联合研发的ISP芯片,Magic 5系列又搭载了自研射频增强芯片荣耀C1。
至于是否做SoC,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明确表示,vivo能力和资源都有限,而SoC投入很大,且对消费者来说这种投入短期内很难带来差异化。业内有很多成熟企业做SoC,vivo主要瞄准行业合作伙伴做得不好的地方投入资源。荣耀CEO赵明则在2022年3月对财新等称,荣耀具备底层协议和算法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会进入SoC开发,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保持与高通、联发科的合作。
自研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机是一个系统工程,掌握核心的SoC,再适配外部采购的其他元器件,生态可以更加稳固,也便于取得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拥有自研SoC,也意味着手机厂商在向高通、联发科等企业采购芯片时具备一定议价能力,从而可以提升利润空间。全球手机标杆苹果,即凭借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
通常的手机产业链条是:Arm向手机厂商了解未来几年的用户需求、做成IP架构,芯片厂商再用Arm架构设计芯片,最后才是手机厂商购买芯片设计手机产品,这里面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风险,手机厂商也很难管控合作伙伴的风险。但是,对于苹果来说,从用户需求反馈到IP和芯片设计,都是苹果自己家的事情。
“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三星、苹果,造芯是一条路。”拥有自己的芯片很重要,但是未必非要从头到尾都自研。与供应链合作上一个台阶,或许是另外一条路。三星和高通在美国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至少在面对其他安卓厂商时,三星可以获得一定的差异化优势。
在被美国制裁之前,华为曾凭借自研芯片在高端手机市场站稳脚跟,甚至一度冲到全球市场份额第一位置。华为从2006年开始自研手机芯片,2009年发布采用首代手机芯片K3V1,搭载在旗舰机型P6和Mate1上,但效果不佳。
历经多年迭代,直到2014年,华为推出首款麒麟芯片,尤其是麒麟925芯片搭载于Mate7系列,以出色的通信信号、续航等被业内认可。此后,华为一直使用自研芯片,直到2020年9月15日被美国制裁、无法在台积电流片,改用高通芯片。
华为造芯成功,一方面缘于华为在通信行业的积累。华为核心业务是通信设备,尤其无线通信设备,一直是全球标准组织3GPP的重要贡献者之一,拥有很多核心专利,这是其他手机厂商难以复制的优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手机信号好”成为卖点,甚至超过了苹果。另一方面,华为专注造芯,20年来持续投入,不断迭代,在恰当的时间将芯片运用到了自己的手机上。
现在手机厂商造芯,面临的大环境已然不同,除了消费电子市场下滑,全球政策也面临很大不确定性,想要复制“第二个华为”比较困难。
“芯片要造好,理论上取决于两点,一是设计能力,一是生产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华为海思是因为起步较早,既用最好的工艺节点,又能拿出最好的设计,还跟Arm保持深度合作。如今外部环境变了。造芯除了你自己足够努力,还得有足够运气。”
前述集成电路教授亦称,一方面,华为海思切入手机芯片之前,在其他相对简单的芯片领域已积累许久;另一方面,当时基带芯片研发难度亦低于如今的5G芯片。“通信芯片几乎是最难做、最复杂的芯片,比处理器都难多了,连苹果都还没做出来。没有前面几代的技术积累,想从零开始直接做5G,实在太复杂了。”
从商业角度看,如果市场不够繁荣,理论上不可能有太多家手机厂商会再选择自研芯片。因为若要保持持续的产品竞争力,手机厂商要不停地往最新工艺投资,意味着芯片使用规模也需要越来越大。此前华为麒麟芯片能起来,也是因为其高端手机出货量动辄千万台级别,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不需华为为造芯持续“输”。
随着美国制裁一棒接一棒地重锤,华为麒麟芯片也几成“绝唱”,海思转入自研蛰伏期,等待下一个时机。据Counterpoint数据,2020年二季度,华为海思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量占有率为16%,仅次于高通和联发科,但一年后就仅剩3%;2022年二季度起,华为海思份额已几近归零。
当下的全球移动芯片高端市场,是苹果与高通的“角斗场”。苹果不断挤压安卓阵营份额,销量占比持续提升。Ivan Lam称,如果高通的芯片无法帮助安卓厂商抵挡苹果的持续扩张,安卓厂商可能会激进自研SoC。
需要长期阅读国内外知名新闻报纸和杂志期刊(如《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巴伦周刊》和《财新周刊》、《福布斯》)的英文版PDF,私聊咨询以获取更为详细的信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