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人生下半场怎么办?

发布一下 0 0

刚摸到枕头,天快亮了。

这就是四十不惑的感受。

绝大多数普通人,到了四十岁,才摸到一些社会真相。可惜,这时,已经没什么机会了。各种压力,让你喘不过气来。

而那些上层阶级的人,他们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通透了一切。这是一种传承。他们的智慧,是几代人的积累。

人生大的浪费,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奋斗了半辈子,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你的努力,抵不上别人一个正确的选择。

所以,有人说:摸到枕头了,天也亮了。这就是普通人的一生。

可惜,等你知道的时,已经太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认知局限,这是圈子的局限。

好与不好都走了,幸与不幸都过了。人的际遇,就像窗外的雨,淋过、湿过;散了、远了。我们无法控制它们的来去。

此生正过,已无回头路。如果还能补救一些什么,那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截止到此时此刻,2023年,也正式过去了一半。正如40岁的人生,下半场开始了。

在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赛程过半,往往是一个人最容易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就像但丁在《神曲》里说的:人生旅途过半,我发现自己正在黑森林里,我走丢了。

好消息是:一半这个节点,也正是拉开差距的时候。体育比赛里面,关键的反超、逆转和黑马,往往都出现在下半场。

那么,在下半场表现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没错,你可能猜到了:复盘。

关于复盘的方法论,在网上有很多版本。比如查理·芒格喜欢复盘别人失败;阿里和华为都有对事不对人的复盘准则;美军还有一套专门的复盘方法,叫AAR,也就是行动后反思。

今天,我想跟你说一个,我上半年见过的,对个人来说,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复盘方法。

这套方法,来自著名的商业作家、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亚当·格兰特。今年上半年,他跟创新工场的CEO李开复,做了一场对谈。主要说的就是,在关键节点,我们应该怎样重新思考?正好之前,亚当·格兰特写了本书,书名就叫《重新思考》。

在这场对谈里,我获得了一个启发。就是:复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注意,重点来了。复盘不是为了总结经验,而是为了重启思考。也就是说,复盘的重点不是过去,而是未来。通过复盘看看在未来的挑战中,哪些过去的经验是有用的、该带走的?哪些经验是过时的、该忘记的?

四十不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人生下半场怎么办?

说白了,真实世界不是马拉松。上半场跑步、下半场跑步。真实世界可能是铁人三项、或者铁人十项。每过一个赛程,你就得换一套装备、换个思考模式。新知识要学、旧经验要扔。复盘就是这个换装备的过程。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你知道,商业领域一直特别喜欢向军队学习。比如VUCA这个词,最早就来自军队。咱们要讲的这个故事,也来自军队。说的是一个叫马克·欧文的人,他曾经是海豹突击队的一个支队,叫海豹六队的队长。当年击毙本·拉登的,就是这个海豹六队。

四十不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人生下半场怎么办?

早年间,马克·欧文还不是队长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实战演习。任务是:潜水通过一段水域,然后在一艘军舰上安装炸弹。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任务。危险在哪?潜水、安装炸弹什么的,对马克来说并不难。这事危险在:军舰周围有三只训练有素的海豚。

为什么要在军舰周围放海豚?首先,海豚的声呐极其敏锐,堪称水下的千里眼、顺风耳。一旦水下有人接近,它们马上就能发现。而且到这一步还没完。一旦有一只海豚发现入侵者,它就会通知另外两只海豚。然后三只海豚就会同时潜入水下,搜索水里的入侵者。一旦被它们发现,你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它们会全力向你发起冲击,把你顶出水面。要知道,海豚起码几百斤,被它撞一下,就跟在高速路上被汽车撞到差不多。撞出水面后,上面还有军舰的机关枪等着你。

怎么办?当时马克身上有三样装备:一把枪、一把刀、两罐潜水用的氧气。按照通常的设想,你要执行潜水任务,这可都是保命的东西,一样都不能丢。但是,马克最后的做法是:把枪放到一边。然后用刀割破了其中一罐氧气的管子,并且把罐子扔进水里。这么一来,氧气罐就会一直在水里冒泡。声音就会干扰海豚的声呐。马克就可以利用这个间隙,去给船上安炸弹。他就是这么把这个任务做成的。

四十不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人生下半场怎么办?

好,故事讲完。你看,按照通常的设想,要在水里打仗,枪、刀、氧气,一样都不能少。但是,假如你的对手换成海豚,原来重要的武器,突然变得没用了。原来的做法,突然行不通了。这时,你需要的就是:重新思考。

在亚当·格兰特看来,复盘的目的,就在于弄清楚自己未来的挑战是什么?以及基于这个挑战,过去的哪些东西值得带上,哪些必须扔掉。说白了,复盘的本质,不是为了封存过去,而是为了让自己更适应未来。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亚当·格兰特有两个建议。

第一,是警惕伪命题。比如,亚当·格兰特问了几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英语会成为美国的官方语言?第二:在画米老鼠之前,华特·迪士尼是做什么工作的?第三:在哪次太空航行中,宇航员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万里长城?第四:为什么吃糖会影响儿童的行为?

好,公布答案。第一:美国是没有官方语言的。第二:华特·迪士尼根本没画米老鼠,它是一个漫画家,叫乌布·伊沃克斯画的。第三:你在太空中根本看不到中国的万里长城。第四:糖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几乎是零。

换句话说,这些都属于伪命题。在复盘之前,先定义正确的问题很重要。比如,大人经常问孩子:你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米歇尔·奥巴马就认为,这是成年人问孩子的最没用的问题之一。问孩子长大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好像成长是有限的。在某个时刻你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这就是结局。在她看来,这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成长本身是无限的。

第二,是建立科学家的思考模式。亚当·格兰特说:我们大脑里普遍有三个人——传教士、检察官和政客。这三个身份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维护你原本的观念。假如你发现自己原来的观念错了,你可能会启动传教士模式,向别人宣扬自己的观念。假如有人质疑你,你可能会启动检察官模式,通过搜集证据来证明对方是错的。假如别人对你的观点没感觉,你可能会启动政客模式,像政客争取选票一样去争取别人的认可。

你看,这三个身份加在一起,复盘就变成了自我表扬。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个身份:就是科学家。什么叫科学家?借用亚当·格兰特的说法,就是:不让你的想法,成为你身份的一部分。科学家知道,自己持有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一个等待检验的假说。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实验。说白了,就是要始终保持开放。

换句话说,过去我们都觉得,复盘的目的,是把经验、教训、方法,全都固化下来。把一个不固定的东西,变得固定。但是,事实上,复盘的价值正好相反。它不是为了固定想法,而是要让思维随时保持灵活、保持可变。就像亚当·格兰特在写书的时候,他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本书的最后,一定留一页空白页。为的就是能随时随地,写下新东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1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