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以“张謇案”为镜,安徽高院院长谈司法反腐
中新网3月6日电:以“张謇案”为鉴,安徽省高院院长谈司法反腐
记者张素
司法腐败对司法公正和公众信任危害极大。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委书记、院长董开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正在努力以张健案为鉴,加强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去年3月,原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原中共安徽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健被检察机关依法起诉。据公开资料显示,张建声出生于1955年9月,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担任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上的报告称,张健被控执法违法,通过案件谋取私利,肆意干预司法执法活动,甚至非法帮助涉黑犯罪分子减刑假释、再审改判,破坏司法公正、损害司法公信力,利用职务之便在刑罚执行、案件审理、业务操作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近年来,司法领域腐败现象频发,对人民法院的形象和法院队伍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就安徽法院而言,张謇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有着特别深刻的教训。”董开军说。
董开军表示,为了深入学习张謇案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净化和优化法院政治生态,安徽法院以张謇案为反面教材,在全省法院部署和开展了深化“三案”警示教育,深化了党和法院的全面从严治政,加强了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促进了司法严格公正,促进了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的不断提高。他把具体措施概括为“四个努力”。
——重点加强了党组对执法办案的领导
“党组的成立,定期听取执法办案情况汇报,审计委员会全体成员列席审计委员会等机构机制,落实党组对执法办案的领导,保证司法权力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他说,2020年,安徽高院党组对执法办案进行专题研究31次。
——着力规范审判权运行
董开军说,鉴于司法责任制改革后社会对案件监督的关注,应制定法官审判权责清单,明确权责界限,促进组织行使权利。压缩法院院长的案件监督职责,进一步明确法院院长对重大分歧案件、办理程序性事项等的监督职责。并通过省法院院长案件监督平台,实现公开透明的案件监督,全程不留痕迹。
此外,应完善裁判指导制度,强制检索类似案件和相关案件,发布参考案例,统一裁判标准,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计委员会定期听取发展改革案件报告,加强综合分析,发布通知,规范发回重审、改判、提审、裁定再审案件的监督管理。
他介绍,过去一年,安徽法院审判执行案件结案率为98.3%,居全国法院第二位;安徽高院结案率97.4%,居全国高院第二。案件的平均审理时间d
董开军表示,要结合省委检查整改,深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开个大头。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司法检查、轮岗交流、案件质量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机制,及时堵塞监管漏洞,消除监管盲点,依靠制度管权、管案、管人、管事。同时,加强对系统实施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使系统成为有电高压线,有效减少电力寻租空间。
"加强司法制约和监督是司法权规范运行的重要保证."董开军说,我们将继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积极构建和完善与司法责任制相适应的司法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切实构建规范司法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和“数据笼”,更好地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结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安徽省反腐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