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宏喜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喜能源”)宣布,已申请终止在新三板上市。
对此,宏喜能源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确认,已决定退市,短期内无重新上市计划,以公司公告为准。
今年11月,宏喜能源被证监会否决,部分证券分析师认为宏喜能源是因为关联交易被否决。公司短时间内再次冲刺IPO的可能性不大。
主动“退市”
"洪钧能源的退市初步确定,并对外公布."一家投资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公司股东将于2017年12月15日完成登记,并出席股东大会审议公司终止上市事宜。不出意外的话,审核就通过了。
出于主动退市的原因。宏喜能源宣布,为了适应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经过认真研究,拟申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
此外,宏喜能源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及相关责任人已就公司申请终止股票上市事宜与全体股东进行沟通协商,并达成初步意见。对于不同意终止上市的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以不低于股东在一定期限内取得公司股份时的成本价格购买持异议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具体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
对此,宏喜能源的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虽然未来宏喜能源会被拒绝,但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据受访者介绍,近日,宏喜能源与华勤集团签约成立济宁华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利用华勤工业园区120万平方米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但上述投资者认为,根据IEC的反馈,宏喜能源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投资者产生了怀疑。除了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主要产品是多晶硅,多晶硅电池的平均转化率低于单晶硅。因此,其市场前景有待检验。
此外,宏喜能源的“1元连环交易”也受到了批评。2011年4月,上海荣鼎、金石投资、光大财务、金灿丰德、上海旭兴、杭州周知以每股1万元的总价格认购了宏喜能源的股份。但2012年6月5日至2013年8月11日,龚丹红、王等9名股东以每股1元的价格将其股份转让给张伟明(宏喜能源第三大股东)。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不符合常理,当然也是对普通投资者的一种伤害。上述投资人也表示,不看好宏喜能源短时间内再次上市的申请,希望能全身而退。
关联交易引发争议
宏喜能源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很出彩。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亿元、19亿元、20亿元和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43万元、1.32亿元、1.2亿元和7234万元。
然而,拥有可观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宏喜能源却未能通过IEC的审核。
根据IEC的反馈,“关联交易”可能是宏喜能源的“致命伤”。记者梳理了宏喜能源的公开信息,发现其业绩严重依赖大客户,公司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长期占70%以上,其中浙江于慧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于慧阳光”)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20%以上。而且于慧阳光是宏喜能源最大的供应商,采购总量长期占25%以上。
这意味着于慧阳光能源不仅是其主要客户,也是宏喜能源业务的主要供应商。
对此,在2017年11月7日的反馈中,证监会要求宏喜能源解释一些主要焦点的原因
宏喜能源解释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冶炼、铸锭/拉棒、切片、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应用六个环节。行业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如于慧阳光和阿泰集团,覆盖了产业链的许多环节,但他们的太阳能电池产量相对较低。宏喜能源主要是生产太阳能电池,有比较优势。同时,还进行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厂的建设和运营。因此,宏喜能源不仅从上述公司购买硅片和电池组件,还向他们出售太阳能电池。
此外,记者还发现,除业务联系外,宏喜能源在资金占用、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融资、自然人关联方贷款、委托贷款等方面也存在关联交易。
对此,证监会要求宏喜能源保荐人和律师说明宏喜能源与关联方之间是否存在明显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是否严重依赖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关联方或客户。
据公开资料显示,发行前,宏喜能源最大股东李健是第二大股东黎锦熙和第三大股东张伟明的长子。黎锦熙和张卫明结婚了。以上三人共持有公司%的股份,公司股东张持有公司1.39%的股份,与张伟明是小姨子关系。可以说公司的家族色彩比较浓厚。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每股1元的连环交易中,转让9名股东所持股份1元的是第三大股东张伟明,低价转让中不乏第二大股东黎锦熙。
据了解,宏喜能源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关联企业有72家,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租赁关联方、向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支付报酬等定期关联交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鸿禧能源股票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