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集团于2月23日正式接管至今已有40天,安邦的重组也逐渐明朗,具体表现为:引入保险保障基金,保持安邦注册资本不变,引入优质私人股东,有序安全提取保险保障基金。
据公开信息,一周前的3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保险集团增资人民币亿元。增资后,安邦保险集团的注册资本为619亿元人民币。同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安邦集团原董事长吴晓辉涉嫌集资诈骗、侵占犯罪案。
安邦重组有几个重点:安邦保险股东如何通过循环注资来煽动万亿资产?为什么重组引入了保险保障基金注资?1亿元的注资规模是历次保底基金救助中最高的。对保险保障基金的影响有多大?保险保障基金救安邦会有“损失”吗?什么样的股东最有可能进入安邦?在这些焦点问题上,券商中国记者会带你走过。
一个
重点1:如何循环注资煽动万亿保险集团?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资料,经调查核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现安邦保险集团部分股东使用非自有资金出资、准备并提供虚假材料等。并依法撤销安邦集团变更股东和注册资本的行政许可。
为了确保安邦集团的偿付能力,维护公司的稳定经营,有效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保险保障基金在撤销安邦集团相关股权牌照的同时,同时向安邦集团注资。
据安邦收购工作组披露,保险保障基金注资金额为亿元人民币。注资后,安邦集团注册资本保持不变,为619亿元。按照这个计算,安邦集团真正认可的自有资本只有1亿元。
保监会的信息没有具体说明哪几轮增资有问题。公开信息显示,安邦在2011年6月、2014年3月和2014年12月分别增资69亿元、180亿元和319亿元,成为中国注册资本最大的保险集团。
那么,膨胀的资本从何而来?吴晓辉是如何用不到11亿的自有资本完成增资600多亿的神话,进而打造出总资产2万亿左右的大型保险集团的?
3月28日审理吴晓辉案时,公诉人指控吴晓辉犯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两罪。通过公诉信息,吴晓辉可以整理出他的实业公司注入流动资金的数字。安邦财产保险由一家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转型为巨头。大致脉络如下(除第二点外,其他信息来自审判公诉信息):
1.安邦财产保险成立于2004年。成立时,最初的7个股东中,有6个是吴晓辉实际控制的实业公司。
2.2011年安邦财险资本增至120亿元,同年安邦财险更名为安邦集团。
3.吴晓辉隐瞒了实业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在工业公司控股安邦财险和安邦集团后,以安邦财险为融资平台,指使公司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主导产品设计,骗取保监会销售审批,向社会集资。
4.以安邦财险为融资平台,对安邦公司和实业公司采取双线管理方式,控制核心财务人员,打通安邦保费资金与实业公司之间的转移渠道,为安邦保费资金向实业公司转移做好充分准备。
5.截至2017年1月5日,投资型
2014年3月和12月,包括吴晓辉控股的中国平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30多家实业公司,先后两次向安邦集团投资180亿元和319亿元。
截至2014年12月1日,安邦集团注册资本为619亿元,吴晓辉控制的37家股东公司持股比例达到%。
2
重点2:为什么要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信息,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安邦集团的偿付能力、公司的稳定运营和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引入行业风险救助基金参与行业风险处置是国际上常见的风险处置手段。保险保障基金作为民间行业风险救助基金,主要用于救助投保人、保单受让公司或处置保险风险。
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有两种情况可以使用保险保障基金:
(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支付保单利益的;
(二)中国保监会经与有关部门协商,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害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邦引入保险保障基金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即监管部门认定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
使用保险保障基金救助安邦也有一定预兆。安邦收购工作组副组长之一宓妃在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工作。
今年年初,原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行业风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18年将是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年。希望保险保障基金能进一步筑起行业风险屏障,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
重点三:目前的保险保障基金有多大?
保险保障基金是金融业较早设立的民间行业风险救助基金。按照《保险法》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支付和形成。它被集中管理并作为一个整体用于救济
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根据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数据,截至2017年底,保险保障基金余额为亿元(汇算清缴前),同比增长%;其中,财产险基金余额715.58亿元,占63.61%,人身险基金余额409.44亿元,占36.39%。
由此计算,注入安邦的608亿元,在保险保障基金中的占比约54%。
4
焦点四:保险保障基金注入之后会“损失”吗?
在我国,使用保险保障基金要依法进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需要由中国保监会拟定风险处置方案和使用办法,商有关部门后,报经国务院批准。
简言之,使用保险保障基金需要三步:第一步,(银)保监会拟定使用方案;第二步,与有关部门协商;第三步,报国务院批准。之后,才能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银保监会公告显示,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并“阶段性持股”,是改善安邦集团公司治理、充实偿付能力而采取的“临时性”风险救助措施。在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的同时,安邦集团将同步启动战略股东遴选工作,尽快引入优质民营资本作为公司的战略性股东,实现保险保障基金有序安全退出。
其实,“阶段性持股”、“临时性救助措施”以及“有序安全退出”,已经给这次保险保障基金注资安邦,给予了充分说明,保障基金是有进有退的,退的时候还会坚持有序和安全。换言之,保障基金的资金不是有去无回,不会“打水漂”。
根据此前的两例救助案件经验,保障基金在相关公司平稳运行之后,都实现有效退出,并实现了不错的收益。
2007年接盘新华人寿问题股东约4.66亿股份时,入股股价为5.99元,到2009年退出,一次性转让给汇金公司的股价为8.71元,溢价率达45.4%。
中华联合保险方面,保险保障基金2010年介入,2012年注资60亿元,2015年开始退出动作,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中华联合保险60亿股份,2016年1月转让完成,成交总价格为144.05亿元,较资产评估值溢价99.97%。
根据安邦接管工作组的公告,下一步,保险保障基金将根据安邦集团风险处置工作进展情况,有序转让公司股权。
5
焦点五:安邦重组要引入什么样的股东?
接管组公告称,近期,安邦集团将正式启动战略股东遴选工作。在监管机构及安邦接管组关于安邦的公告中,一再重申的是,安邦股权重组将保持其民营性质不变。
对于安邦重组将引入的民营股东,这次公告也首次给予了描述:
资本实力强、核心主业突出、投资行为稳健、依法合规经营,特别是具有养老、健康、互联网科技等与保险主业协同资源的大型民营企业。
今天的两份公告,也让安邦重组路径清晰起来,与救助新华、中华接近,也是保险保障基金给予财务救助、引入股东、保险基金有序退出。由于保险保障基金注资后,安邦集团注册资本619亿元不变,也意味着不是通过股本收缩重组安邦。
虽然原董事长案件审理和股东资本运作层面轰轰烈烈,但在经营层面,安邦集团运营并未受到影响。
安邦接管工作组3月28日公告称:2018年3月28日,吴小晖因个人犯罪行为接受法院公开审理。此前,安邦集团已免去吴小晖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目前,安邦集团在监管部门的接管下,业务运营平稳,现金流充裕,能够履行对所有安邦客户的保单承诺,确保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
百万用户都在看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安邦集团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