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却有层次高低,层级决定的往往是一个人的上限。
你有没有发现,层次越高的人,对待他人往往也越“势力”。
不过,这种势力和那些势利小人的势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对于层次高的人来说,势力是一种看透人心的豁达,是一种历经千帆的平静。
这种人往往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会为了没有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门当户对”这个事来说。
在古代,男女婚配往往要讲究门当户对。
因为,在那个时代,婚姻不仅仅是一对男女的结合,更是意味着两姓之好,关乎着整个家族的利益。
因此,那些真正的上位者几乎从来不会冲动地选择和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家庭进行联姻。
他们表现出的往往都非常“势力”。
但是事实证明,“门当户对”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看过太多家庭差距太大的婚姻,
结果能够善终的少之又少。
那么,为什么这些层次高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做一个“势力”的人呢?
首先,层次高的人往往能够一眼看穿人心的险恶。
人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自古以来,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人性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对于这一点,伟大的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已经做过解释。
在人格结构理论中,弗洛伊德将人的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指的就是人类内心最本质的欲望,它存在于人类的内心深处,需要人们有意识地控制。
可以说,本我就代表着人类黑暗的一面。
因为,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且,不是每一种欲望都是积极的,正向的。
人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些见不得光的地方,而那些身处高层次的人很清楚这一点。
层次高的人,往往都有很多丰富的经历,他们了解人性的险恶,清楚人性的弱点。
正因如此,他们对待别人的方式往往也有一点“势力”。
只有这样,自身的利益才能不被侵犯,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才能更加让人感到舒服,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层次高的人往往也能看清社会现实的残酷。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句话道尽了人世间的残酷。
绝大多数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排解内心的苦闷,
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经历这些痛苦。
可是那些层次高的人却非常清楚,他们知道,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渡劫。
他们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把内心的苦闷导向未知的力量。
相反,正因为他们了解社会的残酷,才能带着继续前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在生物学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做丛林法则。研究者认为,丛林法则包含两个基本属性,
一个是自然属性,一个是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依靠人类力量无法改变的事情,
而社会属性则意味着,只有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够改变丛林法则的自然属性。
因此,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只要落后就会挨打,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层次高的人往往很清楚这个道理,他们不是真正的势力,而是懂得顺势而为,顺其自然。
老子认为,无为就是无不为。只有顺其自然,才能顺应社会的规则。
此外,层次高的人和层次低的人往往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们见过为了几块钱而打得不可开交的人,也见过视金钱如粪土却满不在乎的人。
谁高谁低,当下立现。
层次高的人往往都是强者思维,他们顺应规则,顺应形势,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当他们成为强者的时候,他们就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的法则,
让这个世界的法则变得对他们更加有利。
而层次低的人通常都是弱者思维,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目光,
也没有清晰的目标。他们浑浑噩噩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只会抱怨上天的不公,从来不会反思自己。
正因如此,他们才更加渴望遇到世间的救世主。
可层次高的人却不同,对他们来说,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自己就是本人人生最大的救世主。
真正的强者永远不会自怜自艾,更不会同情弱者。这看上去似乎有些“势力”,但其实不然。
层次低的人自然有成为弱者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来源于自身。
对强者来说,同情别人是没有用的,只有真正转变思维,才是最大的帮助,
这比经济上的帮助来得更加有用。
那么,人要如何提高自己的层次呢?
首先,人一定要历练自己。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每个人都会在里面染上不同的颜色。
经历的越多,懂得的也就越多,也就更能了解人性的阴暗和社会的险恶。
因此,社会其实是人生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课堂。
其次,人一定要坚持读书。
历练可以让人变得更加适应社会,而读书却可以拓宽一个人的视野。
坚持读书,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还可以和不同时空的伟人进行对话、
在书海里了解伟人为人处事的哲学,这会让人的生命变得更加厚重。
最后,人一定要学会反思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心理学家认为,喜欢听好听的话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正因如此,人才应该学会反省自己,复盘人生,只有这样,人才能够不断地进步,迈入更高的层次。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