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永不倒”是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万里长城的建造便开始了。当时,嬴政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敌人的入侵。由于万里长城的存在,域外的匈奴丝毫不敢来犯。人们不禁好奇,为何这座宏伟的建筑从未倒塌?
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绵延万里的长城曾经充满神秘色彩。对于它的建造方式,曾经有很多猜测。那么,到底长城是如何修建而成的呢?
为什么修建长城?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君主之一。在统一中国之后,他致力于加强边防防线,以巩固统一的国家稳定。为此,他决定修筑长城。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同时也有控制边境贸易和人口流动的功能。
长城如此与众不同,只因有两个特点,一为长,二为奇
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奇迹,长城身上有两大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顾名思义就是长。长城的长让人叹为观止,它横跨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5个省市,几乎连接我国整个北方省份,整个建筑全程长21196.18公里。
长城的存在,能够在发现外族侵入的时候提前发出信号,调动军力支援,让其吃个瘪。如果长城这关没守住,只要长城内部有军队,同样可以让对手有来无回。
长城还有个特点就是“奇”。
长城西起沙漠,东至大海,它的最窄处仅有40厘米左右,只可容得下一人行走,最宽处却达到15米左右,完全容得进一辆皮卡通行。
在固阳县秦长城这一段,有个豁口,也算是长城倒塌过的地方,据说这里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点,不过孟姜女的故事只能是传说,但也能看得出来,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这也是长城从来不倒的原因。
《秦律》的出台为了推动长城的修筑进程,秦始皇下令制定了一套严厉的法律,称为《秦律》。该法律强制督促长城的施工,规定了严苛的刑罚以威慑违背命令者。这些刑罚包括连坐、斩首、车裂和刺鼻等极其残忍的手段。
在这种高压手段下,全国上下万民同心开始了这起浩浩荡荡的大工程。监工整夜驻守在工地上监督壮丁劳作,各地官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源源不断地从山下运来一辆辆石块和泥土,排列成长龙的滚木和撬棍。当地居民以最严谨的方式取材,制作出崭新的砖块,并按顺序将其运送到长城上。检察官们也毫不懈怠,时刻检查砖块的质量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整个长城基础的稳固性。
长城为什么坚固?
长城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工人们要面对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他们不得不在险峻的山脉和广袤的沙漠之间穿梭。在这艰难的过程中,他们时常遭受饥饿、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折磨。然而,秦始皇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秦始皇下令严禁逃亡和怠工,惩罚措施严厉而残酷。工人们被迫不断劳作,即使在极端的天候条件下也不能停止。他们背负着巨大的石块,挖掘土壤,筑起高耸入云的城墙。有时,他们不得不爬上崇山峻岭,驱散野兽,清除障碍。
当时长城上的一块砖大约重30斤,为了检测砖的质量,会把两块砖放在地上,相隔出一个空隙,再把另一块砖放在空隙上,然后用力第四块砖砸下去,假如有任何一块砖断裂了,那么制砖者的性命也就跟着没了,正是有了这一套残酷的制度,才使得每一块砖质量过硬,万里长城至今不倒。
秦律之严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制作出不合格砖的人,后果也非常惨烈。等待他们的绝对少不了刑罚伺候,轻则被挖掉鼻子脸上刻字,重则失去性命。
经过这种近乎原始和严格的筛选,最后得到的精品砖才能被砌到长城上。有人会问,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古代,这些砖块都是怎么制作的?
其实很简单,这些砖块的基本原材料不过是砂浆、糯米水等填充物料而已。用糯米熬成粥,在混合石灰、沙石搅拌成泥浆砌墙,砌出来的效果非常牢固,当时有许多老百姓连吃饭都吃不饱,秦始皇却用糯米来修建长城,可见这一份代价是多么大。
万里长城的背后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他朝代继续修建和维护长城,以保护国家的边疆安全。汉代、明代和清代都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
这些修复工作包括重建破损的城墙、修补砖石和加固防御设施等。同时,每个朝代都有专门的守军负责保卫长城,并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例如修补和巡逻。
长城最初的建造非常简单,只是由土墙和几座小方城组成。由于各个诸侯国都独立修建,所以修建出来的长城样式各异,只要能发挥作用就可以。
正因为这个原因,最早的这段长城在质量上参差不齐。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有些已经风化消失,而有些则只剩下了一些夯土和低矮破损的城墙。
长城的存在,能够在发现外族侵入的时候提前发出信号,调动军力支援,让其吃个瘪。如果长城这关没守住,只要长城内部有军队,同样可以让对手有来无回。
所以比起防御,长城最关键的作用是发出预警信号。有的烽火台远远高于城墙,就是为了可以看得更远,提前部署备战。
长城的城楼和烽火台分布在关键位置,形成了互相呼应的防御体系。守卫们在城楼上巡逻,时刻保持警惕。烽火台上的烟火信号可以迅速传递消息,确保边境的安全。长城的设计和建造精密而周密,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都具备了强大的战略优势。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广阔的中国从分散到统一,秦始皇要面对的威胁从国内转移到了国外,这些零散的长城也被连接起来,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
长城的建设历经数年,终于成为一座壮丽的建筑奇迹。它蜿蜒曲折地延伸在山脉和平原之间,如同一条龙盘踞在中土大地上。长城的墙体由坚固的石块和土堆组成,巧妙地融入自然地形,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长城的存在不仅仅是一道边防工事,它承载着中国古代的辉煌和智慧。它见证了秦始皇统一统六国的壮举,也见证了无数工匠们的辛勤付出。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代表着团结和坚韧的精神。
长城的历史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的名声传遍了世界各地。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被其壮丽的景观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吸引。他们沿着长城漫步,感受着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这座千年古建筑的伟大而感叹。
长城的传奇故事也在世代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人们讲述着关于长城的传说和英雄故事,如那些保卫边疆的勇士们,他们与敌人激战,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家园。
这些故事让人们明白,长城不仅仅是一道物质的屏障,更是一道精神的纽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与记忆。
长城是时间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的记忆。它承载着古代英雄的辛劳和汗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长城的壮丽景观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继续追求卓越和伟大,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多的贡献。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