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朋 社区美发连锁充值模式(快速回本)

admin 1673 0
江朋 社区美发连锁充值模式(快速回本)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江朋课程  社区美发连锁充值模式(快速回本) 网盘分享

中国文字中有很多字是一字多义或一词多义,小学与大学就是一词多义之 词。小学与大学第一是指中国传统学制中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第二是指两  种不同的教育机构与教育阶段,第三是指这两种学校或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

在阅读与引用古代文献时,要根据上下文来具体判断小学与大学的确切含义。

江朋课程  社区美发连锁充值模式(快速回本) 网盘分享


小学与大学在周朝就已经存在,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  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①这里明确指 出,小学与大学是两种不同等级的学校,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还记载了当时小 学的入学年龄:“周礼八岁入小学。”②段玉裁对这句话引经据典进行了详细解 释:“《大戴礼·保傅篇》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小学),学小艺,履小节 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 五岁入大学是也。’……《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大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 入小学,见小节而践小义。年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 也。’”③小学与大学的具体入学年龄因学生情智发展的早晚或因文献记载的不 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从周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小学与大学两种学校与教育阶段 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建了私学,开创了中国两千多

年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双轨制发展格局,每个朝代都相继产生了一些新的教育机构,例如稷下学宫、太学、国子监、私塾、书院等,小学与大学逐渐由两种不同学校转变成指传统学制的不同教育阶段与教育内容。

除了小学与大学,中国传统教育还把以识字为主的教育阶段称为蒙学。蒙  学是小学的基础,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因此中国传统学制也可以细分为三阶 段——蒙学、小学与大学。因此识字教材是中国最早的教科书,向上可以追溯 到周代的《史籀篇》与秦汉的《仓颉篇》和《急就篇》,其中最权威的识字书是梁  武帝时期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这两种识字书一直沿  用到现在。汉字是构成大学所有经典内容的最基本单元,因此学生在不认识两 千汉字之前是不准读书的。形、音、义是汉字三要素,识字是对两千基本汉字的  形、音、义都有一个基本认识,这是蒙学的基本任务。小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汉  字的形、音、义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由此形成了三个知识体系——文字  学、音韵学与训诂学,以六书为代表的文字学是对汉字进行的综合研究,音韵学 侧重汉字“音”的研究,训诂学侧重于汉字“义”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研  究的深入,文字学、音韵学与训诂学不仅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还成为  三门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三大学术领域。而小学有时也被用来称呼文字学、音韵学与训诂学,或者特指文字学。

正因为汉字是构成大学经典与中国所有书籍的最基本单元,所以只有深入 而系统地了解了每个汉字的形、音、义,才能深入了解大学经典与其他书籍的内 容,没有小学阶段的这些文字学基础,大学教育根本就是一座空中楼阁。因此, 《说文解字》《尔雅》《音律启蒙》与《笠翁对韵》等关于汉字形音义的书籍是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基本教材。


据《周礼》记载,小学与大学都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大司 乐:掌成均(大学)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 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 ……乐师:掌国学(小学)之政,以教国子小 舞。”①小学管理由“乐师”负责,大学管理由“大司乐”负责,分别选择有道有德 之士担任教学工作。周代学校还担负着一项特别任务——养老,“凡养老,有虞 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 于国(小学),七十养于学(大学),达于诸侯”②。周代小学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 富的,不仅要学习基本的文字、数字与方位名称,还要学习书写与基本道德规 范。让老人在学校养老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父子君臣长 幼之义——小节与小义,此外还要学习礼、乐、射、御等小艺,“典者自卿大夫、师 瞽以下,皆选有道德之人,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皆学 歌九德,诵六诗,习六舞、五声、八音之和。故帝舜命夔曰:‘女典乐,教胄子,直 而温,宽而粟(栗),刚而无疟,简而无敖。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  克谐。’此之谓也”③。这里所谓小节、小义与小艺就是基础而容易的礼仪、道德 规范与技艺。因此周代的小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道德规范、文字 学、训诂与音韵、书写、数学,以及礼、乐、射、御等。后来每个朝代都涌现了一些 新教材与新课本,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有所充实与完善,但是小学的基本内容结

构没有太多改变。

一直到清末,作为传统学制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其主要教育内容包括 德行、文字学、训诂学与音韵学,以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围绕这些教育 内容,历代累积形成了成百上千种教材,由此构成了中国传统基础教育的一个

庞大教材体系。

(1)德行

小学阶段的德行教育不是以道理与知识为主,而是以行为习惯养成为主。 通过培养对父母、长辈与老人的表示孝顺与尊敬的礼仪规范与生活习惯来落实

德行教育,如果没有养成这种孝悌忠信的行为习惯,就不能进入以文化知识为主的学习阶段。从春秋时代开始,逐渐产生了很多德行教育的教材,早期的有 春秋时期管仲的《弟子职》,晚期的有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等。这些德行教 材的目的是辅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而不是学习其中的文字与知 识。为了落实以孝悌为主的小学德行教育,父母、长辈与老人是不可缺少的教

育因素,因此周代的小学与大学不仅是教育机构,还是国家的养老场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34997.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