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七十多年前长江三峡的景观吗?
说起现在的长江三峡,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去过的人更是对那里的景观赞不绝口。
下面的这组照片是1946年的长江三峡。
看看那时的三峡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
万州桥建造于1870年,在当时也是一处很有名的景观。
在50年代,为了防止桥体损坏的万州桥坍塌,不得已拆除了桥体上面的建筑。
在1970年,万州桥还是没有扛过山洪的冲击,彻底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已经和商人协商好的纤夫们,准备把搁浅的货船拉出来。
正在杨家街口码头洗衣服的妇女们,以前人流量很大的码头。
2010年,已经完成建造的三峡大坝蓄水后,这个曾经的码头便被水彻底淹没,成为历史。
1946年的巫峡口,不知道和现在的有没有区别。
码头上有很多卖蔬菜和水果的小贩,从这些商品中可以看出这个码头应该有很多的船只停靠。
在看到有国外人拿着摄像机给他们拍摄时,大家都好奇的看了过来。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但是其壮美之景,仿佛鬼斧神工。
这是瞿塘峡处的一个栈道,是以前的人一锤一锤凿出来的,不知道是哪个时候的人建造的。
一只木船正在湍急的水面上行驶,波涛汹涌的江面下面还有数不清的礁石,这可谓是艺高人胆大了。
这是万县的一处街口,也是当时万县最热闹的地方。
小孩子举着牌子正在游行,后面还有舞龙的。
长江三峡的白帝城,让人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
这便是那时的纤夫们拉纤,在照片中能看出纤夫们在一名男子的指挥下,正在卖力的工作。
这是那个时期制盐的场景,人们把卤水从盐井里挑出来,到盐灶熬出食用盐。
枯水期的宜昌码头,人们把货物排放在码头,等待船只的到来。
在码头停靠的木船,从船上一样的标识可以看出这是一支船队。
木船里面的实用空间很大,正在吃饭的船工一家,这里面的空间也满足一家人生活的条件了。
劳累的纤夫们在专门为他们搭建的棚子里休息。
两面被长江围绕的一处岸边,有一个古香古色的小镇。这个角度看,小镇仿佛是在画中一样。
一艘木船在平静的江面上行驶,船上装满了人和货物。
这里是当时的一个造船区域,能看到工人们都在忙碌的工作着。
破旧的帆船随着夕阳缓缓向岸边驶去,
正在奋力划船的船工,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得他们的皮肤成了古铜色。
波澜壮阔的江面上,正在驶向目的地的帆船,远方若隐若现的山峦,映衬着这如画般的景象。
远方那座桥是万安桥,建于民国,1980年长江发洪水时安然无恙。
后来因为要修建三峡大坝,最终把万安桥炸毁。
新滩其实分为上、中、下三滩。这里就是新滩的上滩,江水在这里变得湍急,浪花飞溅。在此行船需十分小心。
滚滚长江,巍巍大山,那千年的传说,都在这里交织、融合。每个人眼里的三峡都是独特的,它是风、是雨、是山、是水、是历史的痕迹、是文化的底蕴。但无论如何,三峡都是一个让人心生敬畏、让人无法忘怀的地方。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