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能优先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也便于您参与讨论交流,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 来源/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文:双十一花了几千块买的美容仪,一个月之后就降价成几百块了?不少网友自嘲:这妥妥是被割韭菜了。
近来“美容仪价格崩盘”相关词条登上了热搜,大家都在热议,美容仪界这是刮起了“跳水式”的降价风。
一直以来,关于“美容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的讨论总是不绝于耳,众说纷纭。
有人从跳楼降价中看出了美容仪的溢价泡沫:太坑了!降了几千块都还能赚到钱,可想而知原来的定价有多“割韭菜”。
别看现在跌到了699,可能商家这样都还能含泪赚你500块钱。
令人愕然的是,在双十一期间,美容仪市场还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各类测评帖子布满全网,天猫数据显示美容仪整体实现超800%的增长,而抖音上排前20的美容仪品牌共同创造了86亿的交易总额。
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曾经高价入手的消费者就被“狠狠背刺了”。曾经高歌猛进的美容仪市场,怎么突然就变天了?
01、身价暴跌,跌落神坛
美容仪的跳楼式降价,最初是从李佳琦的直播间开始酝酿起来的。
11月28日,直播间上架了以色列品牌Tripollar初普的两款美容仪,平时的售价区间在两千到三千五以上,但那天的标价竟然直接降到了499元。
而10天之后,初普将另一款热门产品标出了团购699元的低价,而这款产品去年的售价是4999元。
在双十一刚花几千块入手的美容仪,一个月后就跳水到几百块。这种“跳楼式”降价太过离谱,很难不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是“冤大头”。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初普一家,包括丝可、宙斯等海外品牌都在以2到3折的价格甩卖,以及觅光、花至等国产美容仪也推出大量优惠活动。
一时之间,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关于家用美容仪的维权投诉。
“购买初普奇迹S美容仪,八个月降价4300。”“雅萌美容仪30天内降价800。”“英伽美家用点阵美容仪降价2000元且拒不退款。”
不仅仅是时兴的频射美容仪大降价,初代美容神器同样在跳水。
还记得几年前很火的“美容三巨头”吗?ReFa推脸棒、黄金棒和洗脸仪
前几年若是想要买到ReFa,还得在代购那里花1000多,而现在它的价格只要99元。
当年的Foreo露娜洁面仪也抢手得不行,当时价格大概在1500元左右。
现在官网价格显示300多元,代购店几十块就可以买到手,现在还是网友大喊避雷的“敏感肌”罪魁祸首。
至于这个当时卖1000多元的黄金棒,现在100多元的标价,然而它的仿制品连十块钱都不用。当年的“瘦脸神器”,现在一文不值。
比成为“时代的眼泪”更可怕的是,这些“眼泪”们还要一路贬值。
但这种价格大跳水,倒是让有人愁苦有人欢喜。有些人立马集合起来,在跳水群里聊得热火朝天,讨论着是否还有降价的空间,有人则在小红书发帖,求问该低位入手哪款仪器最好。
但对于一些已经看透这只是溢价泡沫的消费者来说,再怎么大降价甩卖,也不能引起他们捡漏的兴趣了,他们不愿再为智商税买单。
家用美容仪,作为曾经高价难求的“黑科技”,到现在是公认的智商税。更不如说是女性容貌焦虑的缓解器,在美和更美的努力之间选择的心理安慰。
02、监管升级,“毁容仪”大限将至
家用美容仪的好日子突然到头,是因为国家的监管开始收紧了。
过去的美容仪市场可以说是野蛮生长,一直没有出台统一的管理方案,大部分美容仪被归为小家电器管理。
近年来,骇人听闻的美容仪事故也是频频有听说过的。因为美容仪通常是在网络上购买,潜在的安全问题往往被人忽略。
在美容院里出了事,还有理有据可以要求赔偿,但若是在家用美容仪出了问题,品牌商家能够很轻易地用“用户自己操作不当”来为自己推卸责任。
几千甚至近万的“美容仪”变“毁容仪”,若是遇上无良商家无从维护权益,还得自认倒霉。
但现在国家出台了新政策。药监局调整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将射频美容仪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不再是家用电器。而三类医疗器械作为最高级别,管控最为严格。
也就是说,自2024年4月1日开始,若是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射频美容仪不允许进行生产、进口和销售。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家用美容仪品牌都没有相关的资质,然而要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时间线会拉得很长、金钱成本都非常高昂。
美容仪需要“持证上岗”,而现在距离新规实施只剩下不到3个月。时间如此紧迫,一旦拿不到资质证书,到时面临禁售,局面就会变得更加被动,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
降价大甩卖是无可奈何之举,是品牌最后回血的机会。
03、原价几千?专门为“又穷又懒”的人准备的
“不是美容院去不起,而是美容仪更具有性价比。”这是当初大家纷纷开始选择入手家用美容仪的最大原因。
大家对美容仪最初的渴望,大都来自想通过医美手段保养皮肤,变得更漂亮。
就像电视机里女明星的不老神颜,社交平台上光鲜亮丽的博主,大多流传着着医美从没断过的传闻,成为行走的“医美种草机”。
但做一次光子嫩肤上千,热玛吉、超声炮等医美项目一次甚至要上万,对于大部分普通打工人来说,这是很难长期负担的事情。
这就是美容仪宣传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了。一个是主打“可多次重复使用”,另一个主打就是“效果堪比医美”,正是这两点切中消费者的要害。
对于囊中羞涩的普通人来说,“一次上万”的医美和“不限量用一万次”的美容仪,广告上还说两者能达到同样的美容效果,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美容仪的不尊重。
花几千块买一个机器,在家随时随地能用上,足不出户,就能达到美容院做医美项目的效果,这种噱头对于爱美的懒人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然而家用美容仪的宣传效果和实际功效之间,往往隔着巨大的鸿沟。
“怎么用都没效果”是美容仪最常被人诟病的地方,买到手之后因为“懒得用”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也比比皆是。美容仪简直是把“懒鬼”和“穷鬼”一网打尽。
当然,这里说的“穷鬼”不是真的穷,而是那些选择贵价医美手段比较吃力,但又希望能跟上医美风潮的人。
这就是利用了很多消费者想用“小钱”变“大美”的心理,家用美容仪的宣传瞄准了人性的弱点,本质上是“穷鬼”想占便宜,反被资本当作韭菜割。
当年,初代网红美容仪能让如此多人为其买单,真的就是靠大力宣传营销出的奇迹。
主打利用信息差,制造“黑科技”噱头,利用消费者对新事物的认知还不多的时候,贩卖容貌焦虑,让人上赶着交“粉红税”。
就像有人说“信息不对称才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的美容仪和当年的“背背佳”,都是智商税标签的常客,背后的营销逻辑是一致的。
04、美容仪的好日子真的到头了吗?
虽然出台了监管政策,虽然美容仪的价格大崩,虽然骂美容仪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但美容仪的好日子真的要到头了吗?
答案是未必。毕竟关于“美容仪是智商税”的讨论每年都有,但为“美”买单却永远都不会缺乏市场。
毕竟永远不缺新的产品,也不缺新的营销方式。而现代社会对美的极致吹捧和追求也不会停下,关于美的消费客群永远庞大。
届时换个名头吹得天花乱坠,吹得人蠢蠢欲动。“万一有用呢?”毕竟没用过根本就无从评价,这一入手体验体验,不就正好入套了。
就像最近频射类美容仪的门槛一提高,LED美容仪就大火起来了。难怪现在最流行的是红蓝光面罩和各种大排灯。
每次出现智商税新闻,大家都捶胸顿足,大喊后悔。但那又如何?“知道了,下次还买”,一代人总会有一代人的美容仪。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容仪接下来的未来的路并不好走。
毕竟连医美项目都开始打起了价格战:5000块钱的半价热玛吉,200元的超光子等等,这些优惠对爱美人士自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况且现在消费降级的风吹得到处都是,从大家在23年双十一对性价比的追求就可以看出,消费者的钱可没有这么好骗到手了。
这些年大家在一场又一场的网红产品迭代中,慢慢也练出了千锤百炼的火眼金睛。
无论是政策还是消费者,对美容仪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想要长期扎根美容仪赛道的品牌,早就开始做足准备了。至于那些扰乱市场、质量低下的三无产品,还是早些离开赛道比较好。
市场的分野已经开始了,而留下来的品牌才有资格考虑未来。
05、结语
现在随便一刷小红书,就能看到频射仪器的热潮还没散去,推销led面罩和大排灯的新浪潮就来了。
有人夸赞好用得很,有人大骂又是骗人的智商税。美容仪一边被骂、一边被热捧的矛盾场景绝不陌生,背后是消费社会和女性容貌焦虑一同作用的结果。
你认为美容仪是智商税吗?怎么看最近的美容仪大降价?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分享、收藏),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优先收到更多好文推送@首席商业智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