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看今朝
编辑丨看今朝
生而为人,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活到多少岁才合适?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0岁的时候能独立做事情,40岁的时候遇事能不迷惑,50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60岁的时候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70岁的时候做事可以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已经给出了每个岁数应该有什么样的状态,放到现在仍然有参考价值。
有人觉得65岁刚刚好,有人觉得70岁最佳,还有人觉得75-80岁无敌,当然,说90岁、100岁的大有人在,人们根据目前自身的状况给出了活到多少岁的答案,你没办法对认为65岁的人说100岁才行,也没办法对100岁的人说65岁更好。
不过,有一个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即不管活到多少岁,身体健康能自主生活不给家人添麻烦最佳。
细细想来,确实有道理。
身体健康为什么要放在首位呢?
有一句话这样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况,父母都有年老的那一天,大家都希望家人身体健康,没病没灾,但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如果父母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时刻需要儿女在身边照顾,你会怎么办?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先放下工作,专心照顾父母,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普通人还是需要工作的,没有工作就没有工资,没有工资就没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来源就无法养活自己,何谈照顾父母呢?
还有一点,照顾过父母的人都明白,生病的老人有时候情绪不太好,因为他们生病身体难受,而且只能躺在床上,正常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还饱受病痛折磨的父母呢?
就像毛主席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干更多的事,家庭也更和睦。
对此,有人提出还要再增加一句:活得有价值。
价值?活着得价值吗?
如果突然去想活着的价值,很多人都会愣住,因为生活的忙碌和琐事早已占据了人的全部身心,没事谁去想活着有没有价值,活着就是活着。
其实,只要人活着,即便没有像物理学家研究出新的知识,农学家研究出新的粮食,医生研究出新的药物,单单作为一个人活着,也是有价值的。
大人物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小人物有接受影响身边人的作用。
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有他的价值,也许他的到来是一对夫妻盼了好久的希望,也许是战乱中一个民族的血脉延续,也许他的出现将促进一个时代的变化。
婴儿尚且有价值,更何况其他人呢?
在农村总能看见一些老人坐在大门口,说是晒太阳,但他们一坐就是一下午,身边既没有孩子陪伴,也没有朋友聊天,即便太阳照在身上也总让人觉得身影萧索,时间长了,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思,还不如早点下去。
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在公园里跳广场舞、在老年大学上课的老人,他们每天有事做,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忙碌,感受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老人往往更长寿,他们对活到多少岁,也有自己的期盼,不会想着早点离开人世间。
对于去世,对于死亡,有的人避而不谈十分忌讳,有的人无所畏惧什么时间都可以接受,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在国外一些文化中,死亡也可以是一桩好事,例如每年的万圣节夜晚,人们会装扮成不同角色相互庆祝,告慰去世的亡魂。
相反,我国的中元节则没有什么欢快的庆祝活动,尤其是晚上很少有人出门,传说中那一天晚上鬼门大开,去世的亲人会回到家中看望亲人,如果家人外出,那些回来的灵魂看不到亲人也会很失望。
感情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日渐深刻,很多人无法接受亲人去世,对小孩子来说,他们更加无法理解为什么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一天会永远离开他们,想到这个问题就很焦虑。
但是人总有一天会去世,就算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也只活了256岁,怎么让孩子接受这件事呢?曾经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讲过这个问题。
在图图上的幼儿园里,他们一起养了一只虎皮鹦鹉,有一天从老师口中得知虎皮鹦鹉只能活7年,图图和小伙伴一起产生了焦虑,他们担心父母,担心身边的亲人,脸上也没有了笑容,图图的父母知道后,也发愁怎么给图图解释人都会去世这件事。
年纪尚小的图图不能理解人为什么不能永远活着,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一直陪着自己,图图父母也试图掩饰过去,但还是没有用,妈妈告诉图图要开心才能活得更长久,爸爸带图图去了美术馆,在那里向图图解释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长短,而是是否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礼物。
就像毕加索,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留下了很多画,人们只要看到这些画,就可以想到毕加索,简而言之,毕加索活在人们心里,永远陪伴着人们。
“生命的意义就是给世界留下礼物。”
“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有限的生命里,多为这个世界做点事,留下些什么让后人值得纪念,即便30岁就去世,也不枉来这世界上走一遭。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