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向农妇讨水喝,农妇故意撒了把谷壳,伯温感叹:她有大智慧

发布小编 0 0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在古代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还比诸葛亮高一些。


然而这位多智近妖“活神仙”,却对一位农妇夸赞有加。这农妇甚至间接救了刘伯温一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刘伯温向农妇讨水喝,农妇故意撒了把谷壳,伯温感叹:她有大智慧


偶遇农妇

刘伯温出生在浙江青田县武阳村,当地群山峻岭环绕,风景宜人,乃是一块福地。


刘伯温天生就是读书的料,他看书十分快,虽说没有一目十行那么夸张,但是一次看三四行字还是没问题的。


因此,刘伯温学习的速度是同龄人的三四倍。他学一年,顶得上别人学三四年,学十年相当于别人学三四十年。


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就能学富五车,后来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样样精通?就是这么来的。


刘伯温22岁那年,他轻轻松松便考中了秀才、举人,接下来便是进京赶考了。


他准备好盘缠、干粮便上路了,不得不说,当地崇山峻岭也太多了,走了两天,刘伯温竟然迷路了。

刘伯温向农妇讨水喝,农妇故意撒了把谷壳,伯温感叹:她有大智慧

这也难怪,虽然刘伯温聪慧过人,但是那时候还太年轻,阅历太少,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他根本不认识路。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恰巧遇到了一户农家,于是便上前打听下路怎么走,顺便讨口水喝。


家中男主人外出打猎去了,只留下一个农妇看家。农村人朴实,农妇见刘伯温一副读书人的样子,热情地接待了他。


农妇不仅为刘伯温指明了方向,还递给他一碗水。


刘伯温感激地接过水,却发现碗里飘着一些谷壳。当时的刘伯温心高气傲,他觉得这是农妇瞧不起他,故意为难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但是刘伯温涵养还是不错的,加上他当时确实很渴了,于是一边避开谷壳,一边把水慢慢喝了下去。喝完之后,还不忘向对方表示感谢。


当他重新上路后,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到时候衣锦还乡,让那农妇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刘伯温向农妇讨水喝,农妇故意撒了把谷壳,伯温感叹:她有大智慧

再遇农妇解疑惑

人呀,需要经过磨砺才能成长。即使是刘伯温也一样,他很顺利地考中了进士,在元朝做官。刘伯温遵守圣贤的教诲,爱护百姓,秉公办事。百姓都很喜欢他,但是他也得罪了一批豪强、同僚。


于是,刘伯温处处受到排挤,最终待不下去了,只得请辞回家。


再后来,义军四起,朱元璋的口碑在一众义军中是最好的。刘伯温觉得朱元璋便是理想中的明主,就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当时手下不缺领军作战的将领,但是缺运筹帷幄的谋士,尤其是刘伯温这种拥有战略眼光的谋士。


得到刘伯温之后,朱元璋如虎添翼,开始真正大展拳脚。他先后消灭劲敌陈友谅和张士诚,屡次大败元军,最终建立了明朝。


而刘伯温因为有定策之功,被封为诚意伯。刘伯温当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只是他此时的心境早就大不一样了。他对名利早已看淡,他只想实现抱负,让百姓安居乐业。


一天,朱元璋找来刘伯温。朱元璋说道:“老刘呀,你多久没放假休息了?”


刘伯温答道:“回陛下,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人处理,臣哪里有空休息?”

刘伯温向农妇讨水喝,农妇故意撒了把谷壳,伯温感叹:她有大智慧

朱元璋笑着说道:“朝堂上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你看看你那些同僚,不都是该休息就休息?你呀,别累坏了身子。你现在身居高位,也该衣锦还乡一趟了,否则别人还以为我朱元璋小气,把你们这些大臣当苦力。”


刘伯温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说道:“谢主隆恩,臣遵旨。”


过了几天,刘伯温就带着大批仆人、礼物回老家了。眼看快到家了,刘伯温嫌车队太慢,竟然一个人下车先行一步。


有意思的是,刘伯温许久没回来,又不认识路了,竟然在山中再次迷路。更巧合的是,他又走到那户农家,遇到了当年的那个农妇。


刘伯温再次上前问路,顺便讨口水喝。这一次,农妇的水里没有给谷壳。刘伯温喝完水以后,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农妇告诉刘伯温,当年之所以在水里放一些谷壳,是为了防止刘伯温喝水太快。按照农妇的说法,读书人平时运动少,身子弱,喝水太快,容易寒气入体,至少也是拉肚子。


刘伯温这才知道,自己当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对农妇大为感激,将身上一枚价值连城的玉佩送给了农妇。

刘伯温向农妇讨水喝,农妇故意撒了把谷壳,伯温感叹:她有大智慧

受到启发避危机

与农妇告别后,刘伯温还在回味农妇的话。越想,越觉得农妇有大智慧。


这农妇不仅擅长观察他人,而且做事走一步想三步,连他可能会拉肚子都考虑到了。刘伯温自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他却没有琢磨过人这种东西。论起对人的了解,他还不如这农妇。


现在想来,事情都是人做的,搞定人,做起事情自然是事半功倍。


于是回到朝堂后,刘伯温开始仔细观察皇帝朱元璋,以及他的一群他的同僚。


结果刘伯温发现一件事情:朱元璋打算对她们这群功臣动刀子了。


要说以前的刘伯温只善于谋事,那么此时的刘伯温已经开始谋身了。他可不愿意坐以待毙,刚好李善长对他不满,处处为难他,他便借机上奏,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自然要挽留,幸亏李善长落井下石,硬是说服朱元璋批准了他的奏章。

刘伯温向农妇讨水喝,农妇故意撒了把谷壳,伯温感叹:她有大智慧

回到老家后的刘伯温,依然做事谨小慎微,因为他明白,任何承诺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不犯错,别人才拿自己没办法。


幸亏他跑得快,后来明初三大案,无数功臣牵扯其中,“免死金牌”也救不了这些人。而刘伯温因为先见之明,得以善终。


当然,刘伯温能躲过一劫,也要感谢那农妇给他的启发,她是有大智慧的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3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