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叔是一名刚退休没两年的国企职工,退休生活很是清闲,让忙碌了大半辈子的王叔叔很是享受。
王叔叔和老伴一起住在一个老小区,两人身体还算健康,没有患上太多的慢性病,不用吃太多药,腿脚也算利索,没事儿就是做做饭、溜溜弯或者楼下聊天、打牌。
这天在楼下和街坊邻居聊天时,听说了某位老街坊发生了脑卒中,晕倒在家里,现在半边身体活动不利,说话也不甚清楚了。听到这个消息,王叔叔不禁感慨这位老街坊比自己还要小七八岁,就这样偏瘫了半个身子。
这时周围人有人提起,这位老街坊是不是A型血啊。大家纷纷心生疑惑:难不成者中风还和血型有关系?那人解释说,之前不是说A型血的人容易得中风,听说A型血的人寿命还短呐。
一听这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始回忆自己是什么血型,王叔叔记得自己是B型血,不禁在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尽管如此,大家对这种说法也是半信半疑。血型还和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信大家一定在网络报道上看过一些关于长寿村或者长寿家族的报道,长寿与否和疾病状态联系密切,而任何疾病的发生,遗传因素是我们不可不谈及的一大类重要原因之一。
而血型作为不同个体遗传表型的重要方面,自然也是研究者关注的因素之一。因此,血型不可避免的与疾病和寿命存在某些尚不为人知的联系。
血型的本质实则是一种抗原与抗体的关系。ABO血型由显示在红细胞表面并附着在蛋白质骨架上的氨基酸链部分定义,称为H抗原。
血型测定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原A或抗原B,就可以确定个人的ABO血型。
具有血型A的个体的红细胞中存在抗原A但不存在抗原B,而具有血型B的个体具有抗原B但没有抗原A。具有血型AB的人在红细胞中同时存在抗原A和B。
相反,O型血的个体在其红细胞中既没有抗原A也没有抗原B表达[3]。这样的特殊法则也决定了临床对于使用及输注血制品时的配对原则,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o型血的人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的原因。
除了在红细胞表面表达外,ABO抗原在红细胞的上皮细胞表面高度表达。例如胃肠道、支气管肺道和泌尿生殖道等。这些结构位于红细胞表面,可以影响细胞间粘附、膜信号和免疫监测的改变,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进行异体输血或同种异体器官、组织移植时,这些相对特异的结构会被其他不同血型的免疫系统视为外来成分,并产生抗体。所以这也是很多治疗措施在开始前需要配型的原因。
在医学上,ABO血型系统在不同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初研究人员确定抗体和抗原是遗传的以来,就一直在研究血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1960年和1970年,世界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人类ABO血型与易患多种疾病之间存在联系。
所以,ABO血型确实与许多疾病有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血型能够决定疾病的发生或者寿命的长短,血型在不同疾病或不同个体寿命之间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血型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王叔叔听说的血型和中风的传闻是否准确呢?
一、A型血的人更容易患中风?
2022年在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常见遗传变异与早发卒中的关系。
研究总结归纳了近50篇研究,获得了约17000例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数据和约60万相匹配的健康者数据【1】,其中发病年龄在60岁以前的患者被归为早发卒中,研究试图分析这些患者与健康对照的常见遗传变异因素与早发卒中的关系。
结果显示,与晚发卒中的患者相比,ABO血型与早发卒中似乎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关系,且这种关系主要集中在A型血抗原上。
研究发现,与晚发中风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60岁以前出现中风的患者中,近一半比例的患者为A型血,O型血患者则是数量最少的,仅占1/3左右。
相较于其他血型,A型血患者在60岁以前发生卒中的风险升高16%,而O型血患者的发病风险则下调12%【1】,B型患者未见显著关联。
一言以蔽之,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风的发病风险来说,A型血的人发病风险偏高,而O型血反而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样看来王叔叔听到的传闻或许并不假,但是相信这样的结论是不是会让所有A型血的人坐立难安,陷入疾病的阴影当中呢?
其实A型血的人不必紧张,对于不同疾病来说,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占比相对偏低,上述增加的风险真正放到疾病发生的漫长且复杂的环节和时间累积过程中反而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血型与早发卒中的联系仅是血型与疾病研究中的很小一方面,真要说起来,既往对于血型和疾病的研究也是多点开花、数量庞大。
比如既往研究也曾探讨过关于ABO血型与各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关联。早在1901年Landsteine等人就发现,ABO血型系统被研究为许多疾病的病因,例如胃癌和消化性溃疡。
彼时的研究者普遍认为ABO抗原或许在进化上有利于赋予人类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故而ABO血型似乎与各种疾病的易感性有关,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血液病等。
有研究认为,由于许多外来病原体常常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多糖结构结合从而造成疾病的易感性,而血型抗原被细胞分泌后就游荡于血液循环中,或许这些天然的可溶性血型抗原会阻断这种结合,而使得不同血型的人出现截然不同的疾病易感性。
既然有研究指出不同血型与卒中的发病风险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而寿命又与疾病状态息息相关,那么血型是否能决定寿命长短呢?
二、血型能够决定寿命?
血型是否能够决定寿命,这个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寿命长短的影响因素数不胜数,绝非单一因素就能决定的。
尽管血型确实在很多方面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健康状态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这是否说明某一种血型更加长寿或更加有益于健康呢?其实不是的。
因为无论上述哪一个研究,都没能揭示说明血型究竟对疾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起到多少作用,或者说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这些问题尚未界定,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达成共识。
因此血型只能归为影响寿命的一个因素之一,相对于血型这种先天性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等后天性因素或许会带来更重要的累积影响。
无论是根据疾病死亡率还是发病率来看,慢性病及肿瘤性疾病可谓是最重要的健康威胁之一,是影响个体寿命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社会疾病负担最重的重灾区。
而对于这两类疾病,饮食因素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及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大常见慢性病,哪一个都离不开高油高盐高脂以及高糖饮食的“病从口入”。
且三者同为代谢性疾病,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糖、油脂代谢哪个失去平衡都会为机体带来潜移默化的累积影响,也正是因为这种影响,才使得许多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间接增加。
再者,这些慢性病一旦确诊,往往不可逆转,只能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方式尽可能延缓病情的进展,足以证明饮食因素是我们生活中最不容小觑也最容易忽视的长寿宝典。
除了饮食,运动处方也是临床医生预防及治疗某些疾病前期的重要武器。无论是处于何种年龄阶段的亚健康状态人群,除了运动强度和推荐的运动类型不同外,目前都倡导个体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每周要保持一定频率和中等强度的运动。
这样的运动有利于减轻身体代谢负担,使每日摄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达到基本平衡,避免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堆积于皮下或内脏器官,而这常常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环节。
小结:
血型是人类重要的常见遗传变异之一,血型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对于细胞间粘附和免疫监测有着重要影响,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既往有大量研究试图探讨血型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不得不承认,血型确实与疾病易感性存在某种特殊联系,研究确实发现不同血型的人群在癌症、卒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存在统计学差异。
但是,血型仅是个体寿命与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之一,且目前并无研究能够证实血型究竟在其中扮演着何等角色。与其纠结于无法改变的血型,不如在日常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 Jaworek T,Xu H等,常见基因变异对早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贡献。Neurology. 2022 Oct 17;99(16):e1738-e1754.
[2] Huang JY等. ABO血型与癌症风险——上海队列研究结果.PLoS One. 2017 Sep 7;12(9):e0184295.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