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发布啦 0 0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在我 . 国的历史上,杂牌军不是一个好词儿,关于杂牌军各种败绩的记载是汗牛充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前秦苻坚大帝那80万杂牌军在淝水之战中的灭国级大崩盘。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

1953年1月,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志愿军的最后一批入朝部队也陆续开拔,到朝鲜“收尾”,其中就包括开国少将丁盛指挥的第54军。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说起54军是大名鼎鼎,在军迷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该军是解放军全军的总战略预备队。

不过,在入朝时,54军却是一支刚刚“拼凑”出来的妥妥的“杂牌军”,是解放军陆军序列中最年轻的“小弟弟”。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初生牛犊,却在朝鲜打出了耀眼的战绩,为促使联合国军签订停战协议立下了赫赫功勋。

而且,在朝鲜的征战只是54军传奇的起点。

那么,54军到底是从何而来?在朝鲜到底立下了什么样的战功?

在回国后,54军为何能成为全军的总战略预备队?并且,又有哪些新的传奇呢?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杂牌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志愿军将士在三千里半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浴血搏杀。在战争中后期,中央军委决定派遣我军的各部队到朝鲜进行轮战,以锤炼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实战能力。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志愿军第54军于1953年1月底从驻地广东惠阳开拔,并跨越3000公里,于2月初抵达朝鲜境内的指定集结地点。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其实,在我国以往的序列中并没有54军这个番号。这支部队是在1952年10月,按中央军委的命令而新组建的,3个主力师则是来自第44和第45军。

当时,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尾声,但54军这支“杂牌军”却绝对不是临时拼凑起来,上朝鲜去刷经验值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54军的组成部队可不是我军的二线部队。在其中,44军的130师、45军的134和135师都是我军经历过无数血战而淬炼出的虎狼精锐,都拥有傲视群雄的骄人战绩。所以,54军的组成是妥妥的强强联合

就拿130师来说,这支部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前身来自晋察冀根据地的老部队和大名鼎鼎的黄克诚大将麾下的新四军3师。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在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出关,并被改编为林彪麾下的东北民主联军7纵的19师,先后参加了四平、锦州、天津等一系列大战役。重点要说一下的是,这个师是4野序列中唯一打满4次四平之战的英雄部队,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1949年初,经过全军的大整编,19师扩编为44军的第130师,并随部队挥戈南下,一直打到广东。

因为54军的其他两个师都来自45军,所以还要再说说45军有多厉害。

这45军的军史就更悠久了,可以追溯到井冈山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这个军的前身便是当时负责保卫共和国首都瑞金的工农警卫团。也正因如此,该团还有一个响亮的荣誉称号~“瑞金团”

1933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长征之路,这个团被扩编为红9军团,军团长便是名震全军的“奴隶将军”~年仅36岁的罗炳辉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遵义会议后,雄才大略的毛主席运筹帷幄出著名的“四渡赤水”。当时,红9军团正在贵州北部和四川南部一带活动,主要负责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1936年7月,根据中央的命令,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并与贺龙老总的红2团和萧克将军指挥的红6军团合兵一处,组建为红2方面军。

在经过千难万险之后,红2方面军于1936年10月,终于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抗战期间,这支英雄部队改编为贺龙老总麾下八路军120师359旅的718团,主要负责镇守陕甘宁边区。抗战胜利后,该团也奉命北上,在出关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8纵,成为林彪麾下的一柄利刃。

1947年,8纵在辽西连胜三战,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秋季攻势。此后,在天津战役中,8纵的135师第一个突破民权门,直插市中心,并于38军在金汤桥胜利会师,将国民党军队一刀斩为两段。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在衡宝战役中,135师再接再厉,在师长丁盛的指挥下,直插敌后,死死拖住了桂军主力,为我军全歼白崇禧的4个主力师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丁盛被送外号“丁大胆”,而135师则被刘伯承元帅赞誉为“腰斩七军”的劲旅。

好了,说到这,就能明白这新组建的54军是具有多么令敌人胆寒的恐怖战斗力。但是,在组建时,却遇到了一个麻烦事。

众所周知,我军将士为了革命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唯一在乎的就是荣誉,尤其是自己所在部队的荣誉,而荣誉的载体就是部队的番号。

所以,由都有光荣历史和赫赫战功的两支老牌劲旅合并组建出的这支新军到底用什么番号,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两支部队都希望新组建的部队可以使用自己的老番号。

怎么办?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横空出世

最后,这个事儿还是由周总理亲自拍板决定,从两支部队的老番号中各取一个数字,组成新部队的新番号。如此,54军横空出世!

1952年10月,54军正式组建,驻地为广东惠阳。军长由原45军135师师长、代军长~“丁大胆”丁盛出任。

这位出生于1913年的的江西老表,当时只有39岁。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1953年1月,丁军长奉命从广东赶往北京。当时,邓华将军已经担任志愿军的代总司令员。所以,是邓司令向丁军长传达了入朝参战的命令。在任务部署中,邓司令特意要求让自己的老部队130师先行入朝,其他两个师后续跟进。从这安排上看,可以看出老首长对自己老部队的深厚感情。

1953年2月初,130师一马当先,跨过鸭绿江。5月,丁军长指挥军部和另外的两个师也进入朝鲜北部。当时,54军是划归到志愿军第20兵团麾下,是全军最后一支入朝的部队。

从当时的情况看,朝鲜已经基本没什么大仗可打。果真如此的话,那对于新组建的54军和丁军长来说,都将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但金子总会发光的,金城反击战便给了54军一个闪亮登场的战机。

事实上,在54军全军入朝之后,停战谈判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如何划定军事分界线也基本达成一致,因此,停战协议即将签订。

美国当时已经很清醒地认识到新中国的巨大力量,已经不愿意再打下去了。然而,李承晚却不甘心。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这个老家伙甚至叫嚣即使美国人不打了,韩国人也要继续打下去的。所以,韩国方面对停战协议并不认可,不但擅自撤走了谈判代表,还非要搞点大动静出来,来破坏停战协议。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美国人对此也十分反感,但碍于盟国的面子,也不好说太多,所以,反而盼着志愿军能好好教训李承晚一下。

志愿军方面对于李承晚的挑衅,当然不会视而不见,很快便决定发起一次迅猛的反击战,痛击一下自不量力的韩军,以促成停战协议的早日签订。

这次反击战的作战区域就是在金城地区,史称“金城反击战”。如此,54军终于有了难得的参战机会,否则,全军上下真是白白摩拳擦掌了几个月。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金城反击战是由志愿军第20兵团负责组织、发起和指挥。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计划出动6个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在宽达22公里的正面上,采用两翼齐飞,多路突进的战术,将韩军彻底打服。

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一举歼灭韩军4个主力师,其中就包括不可一世的第1师~“首都师”

战役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根据第一阶段的战果,进一步扩大战果,并随时准备对敌人的反扑予以迎头痛击,利用阵地战来歼灭敌人更多的有生力量。

在这次战役中,54军并没有被集中使用。130师是被配属给了68军,135师则归到67军指挥,134师则作为战役的预备队。

在朝鲜战争末期,志愿军的装备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不但换装了苏式装备,而且重火力也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而韩军也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菜鸡”,经过了几年的实战,其战斗力较开战初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实力绝对不可小觑。

1953年7月13日晚9点,在史无前例的炮火准备中,志愿军在金城一线,向韩军发动了潮水般的突袭。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古语云“凡跳梁者,虽强必戮”。虽然韩军不算弱,但在志愿军的进攻面前,只能是螳臂当车。

志愿军进攻部队仅耗时1小时,便打崩了韩军的一线防御,并以迅猛之势,向敌人的纵深展开了犀利的穿插。

再战21个小时之后,到7月14日的晚6点,志愿军全部推进到战役预定位置,推平了韩军的突出部,将金城以南的防线彻底拉平。随后,全军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阵地防御,随时准备歼灭敌人的反扑。

眼见韩军这么拉胯,原来想坐山观虎斗的美国人也不能淡定了。因为韩军再这么被按着打,那美国在停战谈判中也将陷入被动。

7月16日,“联军”总司令克拉克在美第8集团军司令泰勒的陪同下,飞到前线督战,严令夺回丢失的阵地。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于是,在当天下午,美第3师出动,支援韩军的4个师,及被打残的4个韩军师,向志愿军发起了疯狂的反扑。

而志愿军将士则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死手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使敌人的反扑未能得逞。

在金城战役中,志愿军共歼敌53000多人。而54军表现得非常出色,是能攻善守,异常顽强。在持续15天的战斗中,54军大战、小战254场,歼敌7600多人,取得了优异战绩。全军共涌现出2位“战斗英雄”和15位“一等功”。

唯一遗憾的是3个师被分散使用,134师作为战略预备队则没有得到上场的机会。这对于丁盛将军来讲,没能一展指挥的才华,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无论如何,54军还是赶上了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为全军的军史打出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开篇。

金城战役结束后不久,美国人直接甩开韩国人,代表“联军”签署了停战协议。这也意味着我国百万英雄儿女在经过浴血奋战后,终于为新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辉煌胜利。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1958年7月,作为最后一支撤离朝鲜的志愿军部队,54军凯旋归国。

不过,在回国后,54军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再创辉煌

自朝鲜停战后,志愿军各部陆续凯旋班师,并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全国各要地驻防。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而当54军回国时,却发生了尴尬的一幕,那就是没地方放54军了。于是,54军就开始了“流浪生涯”。

最开始的时候,该军驻防在四川,并参加了打击青藏高原分裂势力的战斗。

取得胜利后,54军调回重庆驻守。当时,中苏决裂,北部边境的安全形势异常紧张,54军便随时准备调往北方,抗击侵略。

1962年10月,印度侵略者在中印边境地区的挑衅变本加厉,毛主席遂大手一挥,下令歼灭入侵之敌。

而因为54军具有丰富的高原作战经验,并熟悉作战地域的气候、地形和社情,所以,130师被紧急调入西藏参战。

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130师是分散驻扎在四川西部和北部的7个县,进行开荒种地,支援国家建设。但在接到命令后,该师官兵立刻放下农器,在1个礼拜时间的时间里,便完成集结,并日夜兼程于11月上旬开到了1000多公里之外的指定集结地点。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11月16日凌晨4点40分,130师奉命在瓦弄发起反击战。要说精锐就是精锐,全师官兵仅用14个钟头便拿下预定目标,随后对敌人展开追击和清剿。

瓦弄战役共持续21天,130师在战役期间共歼敌700余人,俘虏500多人,更是痛歼了印军以二战老兵为骨干的所谓精锐~第11旅。这一战给印军留下了深深的后遗症,直到现在,印度假想敌部队的番号还是“54”。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凭借此战,曾经“四处流浪”的54军一跃成为全军的总预备队,是随时待命,准备奔赴前线。

1969年12月,130师改称为160师。

9年之后,越南侵略者又在西南边境进行挑衅,大战一触即发。而作为总预备队的54军当仁不让地奉命调往广西方向,担任战役预备队。

2月23日,160师杀入越南,连续攻克魁瓦、克马诺等要地,并在执行完清剿任务之后,担负起防守越北重镇高平的任务。在这次参战的19天里,130师歼敌800多人,为54军军史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同时,凭借此战,54军也成为全军中唯一一支参加过建国后历次重大作战任务的我军主力部队。

2016年,我军进行全军大整编,已经升格为集团军的54军有了一个崭新的番号~陆军第83集团军,隶属于中部战区。

最后一批入朝的54军,直到1958年才回国,丁盛战果辉煌

虽然番号变了,但这支英雄部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永远不会改变,英勇战斗、力克强敌的本色也永远不会改变。

可以相信,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新时期的保家卫国和祖国建设中,必将再立新功,再续辉煌!

素材来源:

陆军第83集团军丨传承红色血脉 铸造中原铁拳 央视新闻

解放军公开番号的背后故事 什么叫集团军? 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收局之战 金台资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0305.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