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与众不同,由乱而治,承上启下,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跌宕起伏、壮怀激烈的大事件,也有四平八稳、小富而安的小确幸,总之这是一个变化纷呈的时代,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以及变革的种子。
看一组老照片(小编后期上色处理),除了有特别的年份说明,其他照片大都拍摄于1920年代左右,照片来源于当时在中国的美国人,他们在走遍中国大地的时候,考察中国社会,留下了这么多生活的画面,让我们得以洞察当时的社会生活。
通过老照片,我们能够了解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也能够真切感受一下那个积贫积弱、军阀混战年代,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整个社会都在等待大变革,内忧外患,亟待改善。
照片拍摄于杭州,展示了两个抬着柴禾的小孩,身穿打着补丁衣衫,稚嫩的面庞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因为当时整体环境的恶劣,小小年纪已经能够分担一部分家务活了。看起来像两个小兄弟,他们拾柴火捆绑了抬回家去,大一点的哥哥手上还拎着一个箩筐,充满了生活的心酸!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展示了穿布衫戴草帽的儿童,中间的小孩头戴一个时兴的草帽,看起来还有一些时尚的感觉,也许是在哪里拾到的,或者拍照者给的,看着他们衣衫褴褛,中间的小孩甚至连裤子也没有,即便如此,他们在面对镜头时,保持着童真童趣,贫穷而心酸!
这是一张北京幼儿园小朋友合影,当时能够上幼儿园的孩子,非富即贵,从他们灿烂的笑容可以看出来,童趣十足,男女平等。从他们的着装来看,也是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
这是四川羌寨瓦寺土司官寨拍到的,照片中衣衫褴褛的小孩正挤出一脸笑容,仍然掩盖不了他生活的艰辛与穷苦,他的身后放着几张简易床铺。
这是当时四川成都的一个场面,照片中的孩子帮助士兵挑枪支,可见这种职业的军士还可以雇佣孩童帮助自己拿枪,这和日常电视中看到的可大不相同。
这是一个将军在北京视察等待焚烧的鸦片,在当年那个年代,民国建立不久,鸦片在民间仍然盛行,禁烟禁毒仍然非常重要,这个就是当时一个禁毒销烟的场面。烟毒鸦片,贻害无穷。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1年的河北定县街头,这是一个正在买卖卖鸡毛掸子的场景,那时的普通百姓着装朴素,身型干练,生活的困苦写满了一脸的沧桑,但是也能看出那时候街头的热闹景象。
这是河北保定范阳的街头,大约在1931年,我们可以看到城门楼保存完好,两边的店铺林立,但是也有不少闭户,三三两两的人们走过街头。这里比较鲜明的地方是城门楼的标语,即“肃清盗匪的根株,使人民各安生业”,可见当时军阀混战,盗匪遍布,政府亟待解决这样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
这是一张被洪水淹没的房子的照片,拍于湖北沙市,洪涝无情,村民的房屋已经淹没于水底,只露出屋顶部分,从房子来看,都是一些穷苦人家。
这张照片拍摄自北京妙峰山,在路边的一座土地庙,有一名男子咬着铁钉依坐在神龛前,这是一种表达虔诚的方式,也许他在祈求神灵保佑。在当时,很多香客为了体现自己的虔诚,常采用一些非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虔诚,比如通过背鞍、滚砖、 耳箭、悬灯、咬钉等方式前来祭拜,以示虔诚,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这是北京的一处矿井口,当时北京已经有了煤矿开采,可以看出来,照片中的人畜聚集,等待着到来的煤炭,然后通过牲畜拉车进行运输。
这是重庆安居镇的一座小桥,它的特色在于全部是石头柱子构造的,人们要过桥就踩着每一个石柱往前行走,石柱之间留出的缝隙便于流水通过,中间特地留出一个宽敞的豁口,便于水流湍急时减轻对石柱的冲击力。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这里显现得淋漓尽致,如此简易的方式就构造了一座特别的桥。
这是重庆铜梁当时城隍庙盛会场景,可以看到人群聚集,舞龙舞狮,街头表演,还有小和尚,一路上人们敲锣打鼓,好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
这是四川安县的人们背茶叶的景象,在四川、重庆这是山地多的地区,很多时候背东西都靠人拉肩扛,这种背茶叶的方式也很特别,每个人背上有个支撑的架子,便于在休息时候架子可以直接撑在地面,而不需要卸载身上货物。由于茶叶的密度比较低,所以每个小伙子都背着和身体体积差距明显的大袋子。
这是北京当时一个学做针线活的场面,那时的女孩子还专门学习针线活,大概是学校的一项必修课,她们统一着装,留着辫子,本着生活的需要,学习实用的技能,针线活也是其中之一。
这是当时北京的一个制衣缝纫车间景象,这里比较特别的是还有童工,可见当时也根本没有童工一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面对生活的负担不一样,早早出来讨生活的人比比皆是。
这是拍摄于天津塘沽的荡秋千场景,真的是艺高人胆大,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两个人在巨大的秋千上荡来荡去,摆起的幅度有几个人高。如此危险的场面,在他们眼里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这是福建福州的水牛泥地的场景,农人们为了种植农作物,必须依赖耕牛对农地进行翻松,这样便于长出很好的庄稼。这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包括照片中在用的犁具,也大约传承上年前。
这是当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葬礼场面,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于北京,作为开天辟地的大人物,他的葬礼在当时也得到非常的重视,从照片看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标语,提及三民主义,也是中山先生思想的核心。
这是孙中山葬礼上的大门和童子军场景,天下为公的标语也是中山先生执着的追求,中山先生生前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后来的几十年正一点点实现。
这是当时北京的女学生游行的场景,她们在有组织的参与游行,那个时候,女士已经极大的跳出封建传统的束缚,参与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专门的女子学校,确保她们能够接触到新思潮。
这是当时河北定县(现在河北保定定州)语言学校合影,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他靠个人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的中外人士前来这里教学,这是当时一张教师的合影,这么多外国面孔都来到一起实现理想。
这是当时北京妙峰山一个戴着着枷锁和镣铐的人,主要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清朝末年已经取消了这种刑罚,但是民间仍然有这种情况,照片中的男子主要是采用这种方式向神灵祈求护佑,不管是实现个人愿望,还是家庭愿望,祈求生活越来越好等之类。
这是四川茂县一个背着柴禾行走的老人,老人的装扮破旧,脚上穿着草鞋,瘦骨嶙峋,生活的重担带给他一脸沧桑,为了生活,他必须辛苦劳动,打柴火,家里自用,或者去集市变卖微钱,补贴家用。
这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木工车间,学生正在制作木器,类似于女孩子学习针线活,当时针对男孩子也开设了实用的木工课,既可以制作家庭用具,也可以转化为市场售卖行为。看来,不管哪个时代,学一门技能还是有必要的。
这是当时北京济良所的孩子们,济良所主要是一种类似的慈善机构,收容那些生活所难的妇女儿童,照片中可以看出女孩子们都低着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活的压迫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倒是最小的孩童无所顾忌,很自然的看着镜头。
这是当时四川成都的一位猪农,正在赶着他的猪行走,这里面比较有特色的是因为给猪穿上了草鞋,而猪农自己则光着脚。可见他是多么爱惜他的猪,这也许就是一家人生计的依靠。
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一个北京的面颊穿孔的男子,老者看起来仙风道骨,面颊穿了一根长长的铁针,具体内涵不得而知,是表达与众不同的地方嘛,亦或是展现自己不同的神秘力量。
这是北京一处青楼门口的挂牌,挂牌上写上了人名,在当时写了名字的都是青楼的大牌,也是其他青楼女子的羡慕对象,一般这种挂牌的女子都是专门接待贵客的,还需要提前预约,绝非一般人能够约的到的。
这是四川灌县(现都江堰)一个背木头的壮汉,可以看出来他力大无穷,背负了一根长长的木头前行,他身后的支架、身体、木头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形状,确保木头的平衡。
这是当时北京的两个玩鹰的男人,别人遛鸟他们遛鹰,显得有些别样,照片中的两人看起来又像父子,他们的鹰都拴着绳儿,防止鹰一飞冲天、一去不回。
这是当时四川遂宁的盐井吊轮,我们知道日常食用的盐,常见有井盐、海盐,那么四川当地产井盐较多,这种吊轮就是从盐井吊出卤水,然后再加热处理,变成最终食用盐。小时候见过那种脏兮兮的盐巴,应该也就是粗加工处理后的。
这是一名当时江苏的女子,江南美女,身材玲珑,面容秀丽,皮肤白皙,吹弹可破,她留着刘海,鹅蛋脸儿,一副标准的美人样儿,当时的摄影师也忍不住拍下来照片,让美停留了下来。
一组老照片,阅尽沧桑,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普通的民众的生活必然也被时代所影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有很多星星之火。
就比如教育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又比如男女平等的思想推行,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生产生活,这些都标志我们民族的觉醒,先进的国人矢志于救亡图存,只有这样,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虽然还要持续几十年,但是一旦行动起来,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今天我们阅读老照片,向志士仁人们致敬,感谢他们的努力,也向那些平凡的普通人致敬,遭受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不为艰难困苦所折服,他们心中保留了火种,并最终迎来了光明灿烂的中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