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珍形体599永久课 李慧珍形体礼仪课程 网盘分享
“求仁得仁”,他所求的是努力行事的过程,而非结果,因为过程才是道德方面的实现与完成。
李慧珍形体599永久课 李慧珍形体礼仪课程 网盘分享
一个人当做之事的价值在“为”之中, 而不在乎外在的“所求”的结果。冯友兰认为, “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 成败利钝在所不计,认识到世界存在的必然性。如果真能这样行事做人,责 任与义务已经完成,便能永不失败,个人自然也不会在乎成败得失,就能保 持快乐,正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见《论语·子罕》)。
这该是一种多么伟大,多么高尚的境界。
《圣经·马太福音》记载:“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 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基督教是爱天,儒家是敬“天”、畏“天”。 儒家历来以人或民为价值主体,有“爱人”之说,而不以神或“天”为价值主体。 之所以敬“天”、畏“天”,实则是为了“爱人”。其实,“天”并没有独 立的价值取向,而是“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见《尚 书·皋陶谟》),“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见《尚书·泰誓》)。 远“天”而近人,才是儒家真正的价值取向。难怪子贡感慨: “夫子之文章,
战国末年,估计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结束这六合纷乱、多方竞逐时代的 会是秦国,这个鹊起于西戎荒夷之地的国家将带来东方的破晓曙光。随时间 轴向前滚动的还有哲人的思想,先秦诸子纷至沓来,“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 登场”,这场跨世纪大辩论的终章辩手是韩非子。他回顾历史,作判断道:“世 之显学,儒墨也。”(见《韩非子·显学》)可见在战国时,儒、墨两家是平分秋色的。
然而,身处西汉盛世的司马迁给予两家的待遇完全不同。孔子以布衣之 身列入世家,连孔门弟子都有传记。对于墨子,只在以孟、荀二人为主。
端的是落寞寂寥,但也透露出墨家一丝过往的煊赫。墨子较孔子晚生多 年,这是事实,连《墨子》中也未曾掩饰这点,却有人说墨子和孔子同处一时。 在崇古尚古风气浓厚的先秦,人们天然觉得年代越早的人物成就越高, “或 曰并孔子时”大概反映了两家打平手的胶着状态。如果说孔子给予春秋一个
辉煌的结束,墨子则赋予战国一个闪亮的开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