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不二归真之路课程 网盘分享
顺势因道顺势而为,不愿逆势而动,这里的“势”指的是自然形成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时势,类似于“道”,是天下万物运行的客 观规律。
如一不二归真之路课程 网盘分享
大力士乌获能举起千钧但不能举起自身,离硃能轻易看清百步之外 的毫毛却难以看到自己的眼睫毛,都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韩非子·观行》 认为: “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 势不便也。离硃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所以, 君主使用权势时应该尊重时势,顺势则事半功倍,逆势则事倍功半, “因可 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二是靠势不靠信。《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提出君主驾驭臣下应该依靠权势而不能依靠诚信,所谓“恃势而不恃信, …… 恃术而不恃信, ……故有术之主,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虽有驳行,必 得所利”。韩非还认为权势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权力和威势,二者各有侧重, 一同运用则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所谓“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三是放权畜臣。在韩非眼中,臣下都是
贪恋权势的好利之徒,所以他建议君主适当放权,通过赋予臣下一定的权势, 使其更尽忠尽力为自己服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举了一个驯鸟的例子: 传说有一种鸟,头颅太重,所以喝水时要用下摆的羽毛支撑以保持平衡,人 类要想驯服这种鸟,就要把它的羽毛折断,鸟喝水失去平衡就会落水而死, 为求生存则不得不依附于人,所谓“夫驯鸟者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 得不驯乎?”狠毒,但却十分有效,被抓住生死把柄,还有谁不乖乖就范? 君主“畜臣”也是这个道理,在韩非子眼中,臣下对君主来说不过如小鸟一般, 任人摆布,任人把玩,他的原话是:“夫明主畜臣亦然,令臣不得不利君之禄,
不得无服上之名。夫利君之禄,服上之名,焉得不服?”
愿意被君主如宠物般蓄养的臣下: 一味奉上,没了尊严;生杀由人,没 了人权;完全服从君主指令,没了自由;满脑子只有忠君、爱君,没了思想。 而那些不甘于被君主蓄养的臣子呢?确实,他们有尊严、有人权、有自由、
有思想,他们只欠缺一条:生命。
韩非将“法”“术” “势”三把剑磨得光亮如新,霍霍之声不绝于耳, 那些不愿依附于君主的臣下早就被赶尽杀绝了:不但杀他一人,还要杀他全 家全族;不但杀人,还要诛心。杀人的活计,君主交给小吏完成,诛心的大事,
韩非亲自动手, 一笔笔, 一字字,煌煌十三万言,不知了却多少死鬼冤魂。
诸子百家,本意是若干被称为子的人,这是当时社会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能被称为子的必定不是一般人,比如今的院士还要稀有。如果把诸子的生卒
年代罗列对比,就会发现韩非是诸子百家的最后一人,即先秦时代最后一个被称为子的。紧接韩非的是李斯,他当官当得好,学问做得也不错,按照惯 例也应被称为子,但古今所有史料典籍从未有以子称之的,毕竟李斯的主要 职业是官僚,而且人品广为古今诟病。奇怪的是,秦孝公时商鞅的主要职业 也是官僚,其学说也被指责为毫无人情味,自然也不该被称为商子,但其著 作《商君书》也叫《商子》。所以,不以子相称李斯绝非偶然,要解决这个
问题,或应追溯至韩非。百家争鸣的自由时代为什么到韩非就戛然而止了?
深入分析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清楚:为什么诸子百家最后一人是 韩非子?因为韩非之后的秦朝再无百家。为什么秦朝没有百家?因为秦朝缺 乏百家争鸣时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为什么秦朝没有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 因为秦始皇通过焚书事件禁止法家之外的百家之学。于是,我们的目光聚焦
至秦始皇的焚书事件。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要求效法古代实行分封,所谓“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 封子弟功臣,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对此,丞相李斯当庭驳斥, 认为当时的儒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大谈特谈私学之害, 所谓“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最后建议秦始皇“禁之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