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天映美职业剪辑思维实战大师课 5天一线宣传片剪辑思维实战课 网盘分享
75天映美职业剪辑思维实战大师课 5天一线宣传片剪辑思维实战课 网盘分享
在古代中国,国与君的关系非常微妙。“朕即国家”虽说是一种常态,但也有很多朝代,当君权没有足够强大到可以独掌国家命运时,其他各种形 态的权力便会伺机而动,如权臣、后宫、外戚、宦官、地方豪强等,迅速填 补君主因力所不逮而形成的真空地带,其间更少不了阴谋、事变、杀戮、战争, 范围也不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常常祸及百姓,造成较大范围、相当长时间 的混乱。从某种程度上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便是周王权力衰弱导致的, 被分封至各地的诸侯渐渐坐大,中央缺乏控制他们的实力,变得名存实亡, 而诸侯又不安于享乐一境之内,当然时势也不允许他们这样,长达几个世纪
的大争之世终于降临。
先秦诸子洞若观火,对君臣关系尤其对君主个人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他 们表面讨论君臣,实际是在探究君权的界限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稳定与 民族赓续。在君臣问题上,先秦诸子的共同点是赞成君主制,都认为君主对 一个国家来说是必要的,只是对君权界限的规定有宽有严,宽者如法家,严 者如道家,宽严相济者如儒家、墨家,具体方法更不尽相同。此外,诸子对 君臣关系的认识与他们各自的国家理论不可分割,主张国家专制的基本都认
可君主集权,毕竟个人独裁是统治阶级专政发展到极端的结果。
作为先秦诸子中兴起较晚的学派,法家理论成型于战国时期。当时,各 诸侯国看够了因周天子孱弱而造成的流血事变,底层百姓受够了战乱带来的 颠沛流离,不约而同地抛弃旧式封建贵族统治,转而支持新兴地主阶级掀起 的威权主义浪潮,以尽快结束乱世。法家一贯秉持“法后王”而不“法先王” 的历史观,既然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思想家更不该追忆往昔,要向前看。《商 君书·算地》认为,国家治乱的责任系于君主一身,所谓“身有尧、舜之行, 而功不及汤、武之略者,此执柄之罪也”,如果没有相当大的权力,怎样都 不可能担负起如此重大的责任。于是,《商君书·修权》直道法家心声: “国 之所以治者三: 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 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法”是君臣需 要共同遵守的准则, “信”是双方依法行事的结果,当场面看似和谐时,商 鞅提出了“君之所独制”的“权”,独裁的权力破坏了君臣共治的美好愿景,
为了防止“失守则危”,君主想方设法强化君权,压制臣下,这成为法家思想乃至整个专制社会的一贯逻辑,所谓“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 天下”(见《商君书·画策》)。韩非子将本来就棘手的君臣关系推向对立 的境地,《韩非子·备内》认为,“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而臣下时时有悖逆之心,所谓“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 人主怠懒处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结论是: “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 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与其说“法”“术”“势”是韩非的独门 三剑,不如说是他献给君主的钢刃,是专门用以杀人的尖刀。《韩非子》 一 书不厌其烦地提醒君主时刻警惕大权旁落,细致入微地教导人主如何驾驭臣 子。虽也有不少内容是写给人臣者,但都是些明哲保身之学。在君主面前, 臣子只能“苟全性命于阶下,不求闻达于朝野”,《韩非子·忠孝》告诉臣 子: “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高,尽力守法,专心 于事主者为忠臣。”在法家这里,君权得到极其充分的张扬,甚至有点过头,
几乎没有任何制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