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洁老师 情绪沟通训练营课程网盘分享
戴洁老师 情绪沟通亲子关系重塑造训练营
戴洁老师 情绪沟通训练营课程网盘分享
中庸之道对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是相当熟悉的了,谁都能就其中的 一些内容说出一些见解来。但是,如果将中庸之道的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那对一些人来讲恐怕就是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了。
从理论上来说,很明显,中庸之道包括“中庸”和“道”两个方面。 中庸属思想精髓,道是将这些精髓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将中庸的思想融入人的本性,然后再来做人和处事,这就是中庸之道。
谁都有自己所遵循的做人和处事的准则,这就是道。在儒家看来, 芸芸众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他们所遵循的道,不过是常人之道。常人 之道纯属物质范畴,人们的思想境界始终处在物欲的包裹中,也就禁不 起现实中的种种诱惑,从而让人始终处于利益的纷争之中。这也就是世 间因人祸而起的灾难和动乱的根源。怎样避免这些纷争呢?当然得靠教 育。通过教育让人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比如说,遵从“五 达道”,培养“三达德”,懂得“九经”这种治理天下的主张等。这就是君子之道。
按上面的方式来理解,君子之道,就是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做人 和处事的准则。它是儒家伦理道德观当中一种理想的自然人格标准。这 种人格呈现出来就是,为人心地善良,讷言敏行,胸怀志向,内心充实,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是,《中庸》不满足于这些,还要将人的思想境界继续提升,这就是圣人之道。
按《中庸》的解释,天生诚实,不用勉强自己就能做到,不用思考 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就是圣人。这种人不 但具有常人不具备的崇高的美德,还具有常人不能企及的无所不能的知 识,属于才德全尽之人。所以,有人就将为而不争,归结为圣人之道, 即圣人的所作所为都是顺乎自己的天性而来,不是通过强力来推行或通 过竞争来攫取的。圣人的所作所为都是率性地符合上天的原则,非刻意 所为,因而圣人所遵循的做人和处事的准则就是天的准则,而他们所行
的道,就是天道。
现在再来回顾中庸之道的理论推衍。社会上通行的是常人之道,通 过教育,让人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后,就能成为君子,从而让君子之道 得以施行;君子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让自己的思想和 精神升华到最高境界,他们就成为了圣人;圣人所行之道都是循天而来, 因而他们所行之道就由人道上升为天道。而到这个阶段,天道和人道就 合二为一了。由此再回过头来就可看出,《中庸》所提倡的不断加强个人 修养的主张,它的理论依据是,圣人是可以通过自我修养来塑造成的; 有了圣人,天道就可以在人间实施,这时,天道也就成为了人道。既然 天道和人道能够融合,那么,《中庸》中的各种主张也就有了现实意义。 反过来,它就能成为修炼人性的指导工具。到这时,就可以说,《中庸》 中的中庸之道是建立在天道和人道能够融合——即“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上的。
天人合一实质上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 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中庸》说出 了天人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将天性与人性合一,将人性上升为天性中的 那种至善、至诚、至仁和至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呢?当然是通过接受教育,持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由常人上升为君子,再由君子上升为圣人。到了圣人阶段,也就实现了天人合一。在这一过程中, 天性与人性的合一是人格塑造的最高目标,也是最终目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