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头像教学全体系 小张老师

admin 0 0
素描头像教学全体系 小张老师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素描头像教学全体系 小张老师 网盘分享

任何社会中,都是先有广大的民众,然后在这些民众的基础上建立 国家,而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人出来管理这个国家。


素描头像教学全体系 小张老师 网盘分享



“君”只是其中的 最高管理者。所以,这里的程序很清楚,国家由民众建立,君王从民众中来。

民众,是社会成分中的绝大多数,按社会分工来说,属社会财富的 最直接的创造者。人在社会中,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财富的创造通常 要靠齐心协作才能完成。这其中,牵涉到个人的能力、精力、体力等诸 方面。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一方面让社会出现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让人 的付出和需求变得复杂起来。这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由点到面地形成社会矛盾。当矛盾激化时,就会演变成动乱,进而成为灾难。

这些矛盾既有个体间的,也有群体间的;既有个体差异性质的,也有纠纷性质的。而人心是向往安定的,及时化解和消除矛盾就成为人心所向。这时,就需要有人出面来协调解决。如何解决?必须有依据。于 是各种规定、制度就建了起来。规定和制度由人来制定,也得由人来执  行。随着民众的范围和数量的扩大,就得由人来专门负责。这时,专门  的部门就建立起来了。当部门多起来时,就出现了管理这些部门的部门。 这时,就需要对这些部门进行统一部署和协调,于是就有了权责的范围,

国家就诞生了。

按照上面的思路,国家,本就是一个协调社会关系和处理社会矛盾 的组织。根据儒家天命在民心的思想,国家对内的职能应是执行民意, 处理各种矛盾的手段是协调,对外职能应是修睦,处理外部纠纷的手段 可以由对话到对抗,但其目的都应是保护内部民众。国家的内外职能都需要由人来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君王就出现了。

同样,根据儒家天命在人心的思想,君王也就只能是民众的推荐者, 民意的执行者。所以,从法理上来讲,君王是民众中的一员,来自于民; 从天理上来讲,君王只有修身到圣人的阶段,才能通达天命,在人间行天道。

民为贵,这是一种从社会构成的本质上得出的结论。天下本就是广  大民众的天下,民众所生产出的粮食,制造出的器具,都是民众心血和 智慧的结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仁政思想就是要求君王行  王道,并且把民生与王道紧密相连。民为贵,就是要让君王重视民生。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把民生与土地、政事一样当作  诸侯统治的首要任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他认为,生民之道, 在于“制民之产”与“取民有制”,也就是一方面要让民众休养生息,另

一方面要防止民赋过重,导致民力减退,出现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

社稷次之,即社稷的重要性在民众之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 神,畜牧禽养,五谷物产,都是民众生活和国家得以维系的物质基础,当然十分重要。到了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国家除了直接满足生存的物质外,还有维护各阶层秩序的法律制度。但是,这些终究还 是来自民众的意愿,也是为民众服务的,所以,社稷的地位自然要低于 民众。也可以这样说,物质服从于人的需要,个人的需要服从于大众的需要。

君为轻,指的是君王的地位居于民和社稷之下。君王这一职位的由 来,本是根据民众的需要而产生的,谁来做君王,也就该由民众来决定, 如果民众不满意,就可以换人。这,也就是古人说的“载舟覆舟”的由 来:“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也就是孟子  民为贵思想的源起。孟子认为,君王如有大过,臣下可以谏言他改正; 如果他听不进谏言,就可以剥夺他的权位;至于像桀、纣那样的暴君, 民众可以直接起来诛灭他们。这种思想,与君权神授观念有点格格不入, 也与“仁”的理念背道而驰。但是,从反面来看,恰恰又是最合理的用 解释。君王有大过,是他们本身就没行天道,传天命的资格,他们不过 是爬上圣人之位的冒充者。民众推翻他们,是缘于他们背离天道、不仁在先。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对后世以及中国的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刻 的影响。不但深入民心,连身居皇位的君王也认同。明朝的崇祯皇帝可以说是身体力行地演绎了一回什么叫民贵君轻。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队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最后在 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上吊之前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 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 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 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崇祯皇帝贵为天子,却自杀身亡,而他的遗 言中却希望“逆贼”不要伤害老百姓一人。这不就是现身说法地告诉人们君轻民贵。

从王朝更替的性质上来看,中国历朝历代出现的农民起义,似乎都是在为孟子的民本思想做宣传、为他的民本思想的正确性做注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的整体意思是, 民最为宝贵,土神和谷神次要,君主为轻。因此,得到广大民众的承认  者就可以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承认的就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承认的 就可以成为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用作祭祀的牲畜已 经长成,用作祭祀的粮食已经洁净,就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水灾, 那么就另外改换土神和谷神。根据这整体的意思,有人就认为,孟子的 这些话,并不是针对整个国家来说的,而是针对当时的诸侯国来说的。 如果这样来理解的的话,也就表明孟子的国家观念中,并未脱离君权神 授的观念,他的民本思想还是建立在皇权永固层面上的。正因如此,才  有了“君子者,道法之总要也”和“天子之位也,是为治统”的观点。

统览孟子的学说,说孟子的思想并未脱离皇权正统,应该是较为公允的。但不管怎么说,历史是在前进的。民本思想合乎人类发展的进程, 合乎天下大多数人的要求。把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与民本思想牵连上,无疑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