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师楷书练字课四合一

admin 0 0
唐老师楷书练字课四合一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唐老师楷书四合一系统练字课课程网盘分享

唐老师楷书四合一系统练字课

唐老师实用楷书快写
唐老师练0基础练字初级篇(基本笔画+简单结构)
唐老师练字手写教案
唐老师练楷书结构规律大全(0基础练字中级篇)
唐老师练硬笔楷书脱格训练、章法训练

唐老师练楷书偏旁部首规律大全


唐老师楷书四合一系统练字课课程网盘分享



中国从夏朝启的时候起,从理论上就将天下归为皇帝个人的私有财  产,私有制就由此延续和生存下来,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形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成为了诸侯的私有财产,土地私有一方  面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经历了大的混乱。到了战国时期,天下就 成了诸侯们和大夫们的天下。这个时候,人人都想拥有自己私有的恒产, 以便能让自己个人的生活有保障。孟子在这个时候提出的“恒产论”,应  该说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进步思想,对安定社会秩序具有很大作  用。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只要拥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后,首先希望的 就是社会安定,能让自己的私有财产得到保障。可是,如何让民众得到 和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呢?孟子就提出了实行井田制的建议。但是,当 时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也就是说残暴的国君和 贪官污吏不重视田土的经纬界限,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巧取豪夺实  现土地兼并,从而多占有和获得私人的田产。这就是推行井田制的难处和阻力所在。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以德治国的思想,并将它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 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反之,如 果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推行虐政,就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就会 被老百姓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

通过让老百姓拥有“恒产”,安居乐业,他们就不会去触犯刑律,为非作 歹。当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后,再去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 行教化,  引导老百姓人性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战国时期井田制已遭到彻底破坏,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孟子迫切地 希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他把土地问题看作是仁政的首要问题。所以, 孟子的“井田制”在当时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方案,它如果能够得到切实 推行的话,就能够限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并且能 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要推行井田制,在技术方法上,首先就是 要做到丈量土地,明确土地边界范围。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工作,是实行仁政的起步阶段。正因如此,所以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诚者,天之道也”,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孟子  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  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  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该节文字除最后两句外,其余的几乎与孔子《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几节  文字完全相同,而所强调的还是诚的问题。所以,《孟子》这是在复述  《中庸》里的话。但是,现代有的学者分析后认为,应该是《孟子》在  先。孔孟之道本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此处不纠结于此,而是从《孟子》 的角度来理解其中的“人”与“天”。首先来阐释一下孟子所说的话的意思。

职位低下而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是不能得到民的支持的,也就不能 治理百姓。要获得上司的信任也有一定的道,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 也就不能获得上司的信任。取信于朋友也有一定的道,如果侍奉父母而 不能博得父母的欢心,也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博得父母的欢心也有 一定的道,如果反躬自问而不诚实,也就不能博得父母的欢心。要想诚 实也有一定的道,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也就不能做到诚实。因此,所 谓的诚实,是天的道路;追求诚实,是人类的道路。有了至诚的心意而没有感动别人,是没用的。不诚实,要感动别人也是不可能的。

孟子生活的时代,与孔子生活的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社会矛盾突出,社会持续秩序混乱,诸侯国间的纷争也已经升级,当时的一些诸侯国就想通过强力来征服天下,统一天下。所以,孔子的德治天下 和德化天下的理想距离现实是越来越远的。孟子继承和丰富了孔子的思 想,将道德规范概括为大家熟悉的四个方面:仁、义、礼、智。他认为, “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成分,不是从外界获得的。如何  实现德治天下和德化天下的目的,孟子同孔子的想法一致,就是首先从 自身做起,修身养性,提高道德素质,塑造完美的人格。如何塑造,要 塑造到什么程度,这其间的衡量标准就是“诚”。诚的最高境界是至诚。 人的品德修炼到至诚的地步,就合乎天的意旨,这时候,也就达到了天 人合一。所以,孟子所说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  的天和人,分别指的是品德修炼的两个阶段,也可说两种境界,即天道和人道。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他的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就是天。孟 子把天人格化为一个具有道德属性的实体,并把“诚”这种道德品质归 结为天的本性。所以,天能运行,它的运行就是天道。因而,天道是一 个很抽象的名词,指的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是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 遵守和服从的规则。按儒家的观点,人在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任何欺 天、逆天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也是必定会遭受天的惩罚的。不过,也 不用怕,只要顺从天意,合乎天道,就不会招来天怒或天谴。并且,人 只要以一颗诚实的心修炼本性,提升道德素养,就能够让自己逐步接近 天道,最终就能与天道合一。那如何修炼呢?或者说如何让人道与天道合而为一呢?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因社会分工的不同 有了工种和身份的差别,但是在人性方面大家都是一样的。他说:“故凡 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其意思是 说,既然大家都一样,凡夫俗子与圣人属同一品种,那么,从理论上来讲,人人都可以修身成为圣人。所以,在修身之路上,谁也不必在意身份等级的差别, 一切遵从心性所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1224.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